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2016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
2016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诗歌语言的鉴赏炼字炼句风格诗歌语言炼字——诗歌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现诗歌形象、营造意境氛围、凸显诗人性格、表达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常见的炼字:动词、形容词、色彩词、叠词、数量词……(词类活用、特殊的语言现象,手法运用)炼字鉴赏炼字鉴赏常见的命题方式:1、请分析第×联中×字的妙处/诗中的×字历来受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本诗中的第×联中的×字,换成×字好不好,为什么?(比较鉴赏)3、×联中最传神的是×个字,请简要分析。(找出关键词并鉴赏)“炼字”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表层、深层)。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该字所描绘的景象。第三步:指明该字的特点(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特殊语法,有没有用到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第四步: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突出形象怎么样的特点、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释义-----绘景----手法----作用注意:依据所给字词的特点,可省去第一、三步。(2015年山东卷)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卜算子张元千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题型示例①“湿”字,描写了浓重的风露使行云也充满了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环境的潮湿与阴冷,表现了作者沉重而凄凉的心情。②“迷”字,描写了水面迷蒙的水汽使归舟迷失了方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小园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课堂练习请简要分析“山光窥短墙”中“窥”字的妙处。答案“窥”,偷看,//写山光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从侧面突出了小园景色之美。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课堂练习请赏析“乱”字的妙处。答案:“乱”字写出了雨珠乱溅的景象,还写出了雨洒衰荷时散乱的声响,从而展现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其心绪也恰可着一个“乱”字。评析诗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常见的命题形式:1、请分析第×联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诗人采用视听结合,绘声绘色地//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题型示例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题型示例答案:诗眼是“惊”字。//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为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为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为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烽火连天,汉军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全诗以“惊”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全诗“诗眼”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诗眼(作为诗眼的词)第二步:分析作用:(表现情感,营造意境、诗歌结构)第三步:分析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词语。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词语。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4.位置上:五言诗往往是第三个字,七言诗往往第五个字。5、结构上:能贯穿全诗的词语。如何确定“诗眼”花下醉[唐]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课堂练习答案全诗直接紧扣“醉”字来写,首句中的“醉”双重含义,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次句进一步写“醉”态,写作者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第三句写酒醉醒后之意。第四句“赏”字,既写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流连之情,也写出了作者最后的陶醉,是更深一层的“醉”。故本诗的“诗眼”为“醉”字。炼句鉴赏常见的命题方式:1、请从××角度赏析×句(联)2、请赏析×句(联)的妙处炼句答题步骤:1.解释该句的含意。(可省略)2.分析它在炼字、表达技巧方面(尤其是结构上)的特点。3.点出其对表达思想情感、营造意境、结构艺术所起的作用。步骤:释义-----手法-----作用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6分)题型示例答案:1、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赋予山峰人的特点,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从而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的精神气质;2、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过融上人兰若①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题型示例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答案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②以动衬静。描绘了经久不息的钟声荡漾在暮色苍苍中翠色的山林中,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③视听结合。“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风格鉴赏答题三步骤:①明风格: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风格。②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词语、句子具体分析这种风格。一般可从意象、手法、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③析作用:指出思想感情或营造氛围。常见命题的方式:1、诗词具有××的风格特点,请结合全诗或某一句作简要赏析。2、请说说诗歌的语言分格并分析作用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绚丽飘逸简洁明快雄浑壮丽粗犷豪放沉郁顿挫悲壮慷慨缠绵哀怨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2013年天津卷)“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题型示例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2014·大纲全国)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显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想。直击高考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2013·湖南)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答案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直击高考答案1:“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满眼绿色的情景,又展现出词人内心的纯净。表现词人陶醉自然,忘却心机的真情。(2008·上海)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答案“雪”隐喻白发,“朱”指代容颜,一白一红,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直击高考(2014·四川)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直击高考春游湖徐府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直击高考答案“蘸”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行为,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岸边桃花贴着水面盛开的情景;另一方面也写出春雨过后,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而开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唐]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古人写诗常用“自”“空”二字。你认为诗中加点的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直击高考答案: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描绘出了经泉州军洗劫后,村庄一切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的荒凉萧条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泉州军的愤懑,对百姓不幸遭遇的同情。人日[注]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注答案“才七日”,用“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已二年”,用“已”表示两年时间之长。以时间的长短对比表现在外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表达思归之切。试对前两句中的虚词“才”和“已”作简要赏析。直击高考注:人日:正月初七。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答案: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2014年湖北卷)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直击高考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覆满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三是暗含对友人的欣赏叹慕之情)第二首诗的结句,(从作者角度)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诗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从隐者角度)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象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直击高考(2014·江苏)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对酒陆游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九环宝带[注]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注:九环宝带:佩带此种“宝带”的权贵。答案运用比喻,化虚为实。酒能消愁常见,作者却以雪喻愁,以飞雪进入热酒即被消融为比喻,生动形象。用
本文标题:2016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1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