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影视摄影之第一张 镜头构成
第一章镜头构成电视镜头这个概念来自电影镜头。这个概念表意不精确,往往与摄像机镜头相混淆。这是两个概念:摄像机成像镜头通常用光学镜头表示;而电视镜头是电视艺术范畴专用术语。电影镜头的定义:美国电影理论家斯坦利·梭罗门在《电影的观念》一书中界定为一段连续放映的影片中的形象看来是由一台摄影机不间断的一次拍摄下来的,无论这段多么长都叫做一个镜头。(见该书19页)。有的书上把镜头定义为从摄影机启动到关机,这段时间里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称为一个电影镜头。这种说法缺少准确性。例如,特技摄影中的停机待拍镜头,就是多次开、关摄影机,但银幕上看来却是一次拍摄的效果,我们称它为一个镜头。这个定义同样适用于电视镜头概念。电视镜头是电视艺术中的最小单位。有人以为电视的最小单位是画幅,对磁带存在的形式来说可能如此。但一个画幅在屏幕上只存在1/50秒,快眼人也只能感到银幕上一晃动,看不清它的内容,更不要说意义了。观众在屏幕上无法区分画幅之间的差别,我们所看到的却是无数个画幅在屏幕上的复合现象。但是在屏幕上我们却能明显地看到每个镜头之间的差别。从摄影师创作来看每次拍摄的是一个镜头,而不是一个画幅。从编辑剪接来看,镜头也是剪接的最小单位。所以镜头是电视艺术最基础的单镜头是信号的载体。由两个部分构成,即空间内的信号与时间内的信号。空间内的信号,即是镜头内部人物动作、环境、背景……等空间结构变化的信息,这是与摄影师构图有关。时间内的信号,即镜头在时间流程内空间信息的变化,与摄影师拍摄时开、关摄像机时间长短有关。镜头具有时、空的特性。镜头为演员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表演空间和时间。电视是外来品,许多术语在翻译时常常借鉴电影的术语,常常出现一意多词现象。电视镜头这个术语有时被翻译成电视画面。画面,这是借用绘画的术语,原指一个平面空间里的静态视觉形象,表现一个完整的意义。用来表示镜头概念也是不准确。但这两个词却是经常使用,有时不加任何区分,可以互相替代。有时又有一定的用法。镜头概念多用在生产创作领域,如分镜头剧本不能叫做分画面剧本,否则意义不明确。一部电视剧300个镜头不能说有300个画面,否则会误以为一部电视剧只有300个画幅O今天摄像拍了30个镜头,也不能说成拍摄了30个画面。否则同样会让人以为只拍了30个画幅。但是在理论书籍中却常常使用电视画面这个概念。摄像画面构图非常美、非常考究,如果说成摄像镜头构成非常美、非常考究,后者说法不如前者意义明确。但是有些场合二者可以不加区分,如课堂讲述,为了叙述清楚可以互相代替。本书在叙述中根据需要有时使用镜头这个概念,有时使用画面概念。镜头构成有的书上称为画面构图。构图多指绘画平面结构。用到电视摄像中不如镜头构成明确。研究镜头构成的元素,对镜头进行分解,不同的艺术部门有不同的分解方法:导演艺术对镜头构成的元素分类,就与表演艺术不同。从摄像角度来看,构成一个镜头的元素有10个方面:画幅比例、画面景别、摄像角度、光学镜头的使用、两维空间的构成、影调色调与线条的处理、场面调度、时间的表现、运动摄影、光线处理。这10个方面,是摄像拍摄每一个镜头都要处理的问题。当然这不单单是摄像个人的任务,它与导演、表演、美工等部门都有关联,例如场面调度更多的是由导演和演员确定的。但是在拍摄中与摄像的画面构图分不开,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摄像一定的限制。有些元素主要是由摄像把握着,如光线处理,导演、美工对它干涉就少些,更多的是摄像的任务。§1-1画幅比例电视屏幕画幅比例来源于电影银幕。电影画幅形式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确定的。在他研制第一台摄影枪的时候出现了片窗形式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美国惯例的方法,即民意测验。拍摄了许多不同对象的照片,画面形式各部相同,然后通过民意测验筛选出令人满意的画幅形式,这样确定了无声电影画幅形式。有声电影出现后又进行一次修正,形成了现在的电影画幅形式.3与4的比值,即1:1.33。当电视出现时就借用了电影画幅的形式。现在电视屏幕高与宽的比值,即是3与4的比值口这也是摄像机寻像器画幅比值。电影艺术在发展中出现了宽银幕形式。原有的画幅形式称为普通银幕,或窄银幕。35毫米宽银幕有两种方法,即西尼玛斯柯普变形镜头法和遮幅法。前者画幅形式多采用1:2.35。遮幅银幕画幅形式有两种:欧亚大陆多采用1:1.66。拉美多采用1:1.85(即9:16)。宽银幕电影主要为了获得视觉上的宽广的空间感觉。见图《电影艺术词典》P237§1-2景别摄像在拍摄现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把摄像机放在离对象多远的位置上。距离决定画面景别。景别即是画面表现被摄对象的空间范围。(提问)它取决于拍摄距离和使用的光学镜头焦距的大小。当焦距不变时,拍摄距离越大景别越大,反之距离越小,景别也越小。在同一个拍摄距离上,焦距不同,景别也不同:焦距越长,景别越小;焦距越短,景别越大。不同景别的组合构成蒙太奇。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叙述的语言,是导演艺术的基本手段,属于导演艺术的部分,我们这里不谈,在这里我们只探讨景别与摄像艺术有关的问题。见《电影艺术词典》P1501-2-1景别的划分目前世界上划分景别没有统一的标准。国家不同,分类方法不同。有时一个国家不同的导演、摄影师,划分的方法又不相同。例如,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的分镜头剧本里就有远近景这样的景别,如果我们不看他的银幕画面景别具体形态,是很难理解的。为了方便、明确,我们把景别划分成五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具体划分,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以人物为主的作品里,如电视剧、新闻报道、节日晚会专题采访等和以人为主体的专题片,这类片子的景别的划分是以屏幕上人物影像的高度与屏幕高度的比值,作为划分景别的标准。远景人物在屏幕上的影像最大不超过高度的1/2,最小可以是一个小点,只要能让观众看出是一个人物就可以了,见图1-1。全景人物的影像最大不超过屏幕的高度,头脚完全,都在画面之内,最小不小于画面高度的1/2.这称为全景。中景有三个层次:大中景、中景和小中景,小中景通常叫做中近景。大中景(四分之三镜头):是从脚脖以上,膝盖以下。中景:一般在人的腰部分切,最大不超过膝盖以下,最小不超过腰部以上。中近景:腰部以上胸部以下。近景:胸部以上,第二个衣扣以下。头部完整,画面包括一部分肩膀。特写(头肩镜头):是指人体的一小块局部。有两个层次:特写和大特写。特写一般在第一个纽扣位置上分切。完整的头部占满画面。大特写:人脸或身体的一个小的局部,譬如两只眼睛、一只耳朵、一只脚、一个拳头。1-2-2景别表现功能从摄像角度来研究景别功能可以把景别分为三类:远全、近特和中景。远景和全景人物占画面空间范围很小,大部分的空间是被用来表现环境。叙事首先要交待时间、地点和人物动作,这是叙述的三个要素。在影视作品里,交待时间地点的任务主要是在远景和全景画面里完成。环境与事件、人物动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例如,电大的课堂。从屏幕上看到背景是幕布,或是挂图,或是黑板。知道这是在电视台演播室里给同学们上课。如果把背景换成天安门,车马人群,川流不息,画面就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荒诞。在拍摄之前要选好环境。环境能增加事件的真实性。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其特征。在具体的组织远景画面时,要注意环境特点的表现。天安门广场,向不同方向拍摄,环境特点是不同的。画面空间环境确定之后,要注意时间的表现同一空间环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概念。如教室,强烈的阳光透过窗子,把室内照得明亮。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白天。如果窗外黑暗,室内几缕灯光,就知道这是夜晚时间。时间的表现是和光线的处理有关。在外景主要是选择拍摄时间。光给了环境时间概念。完成环境和时间的表现,这仅仅是完成剧本文学表现的一部分。对摄像来说远景里更重要的是借助空间环境表现气氛。什么是气氛?(提问)气氛就是人的情感的表现。同一环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气氛,这纯是摄像的创作任务。环境的特征、时间的概念、人物的动作,这些都是剧本规定了的,都是与导演、美工、演员有关。唯有画面气氛的处理是摄像独自完成的。同一个环境在同一个时间里,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气氛。摄像可以利用天气的选择、影调色彩线条的处理、画面的结构、曝光……手段获得。远景里的人物影像很小。有时是谁、身分、性别……都看不清楚。所以远景中人物是次要的。人物的面孔看不清楚,摄像不要在人物脸上做文章,只要表现出人物的全身整体形象,交待出人物的动作与环境的关系就可以了。全景画面与远景相似。都是用来塑造银幕空间环境的。二者不同之处在于程度上的差异:全景中的人物较突出,人物整体形象明确。摄像同样要在人物全身形体动作上做文章。不要陷人细节刻画。在蒙太奇(提问)结构中,远景和全景称作交待镜头。是用来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因为它们的空间方位明确,远景和全景拍摄的方向、视角决定蒙太奇句子里的其他景别拍摄角度,所以远景、全景角度又称总角度。近景和特写在近景里环境消失了,留下来的环境也只能成为人物的背景(见彩图1-4)。画面环境失去了空间特征,人脸成了画面主体。拍摄时,摄像不要在环境上做文章,环境看不到了。要把力量放在人物面部形象的塑造上。演员与剧中人形象上的差异,演员面部的缺陷在近景里都会得到十分突出的表现,摄像要下功夫给予弥补和塑造。近景是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最有力的时刻,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在近景里演员的表演主要在脸上:喜、怒、哀、乐都要给予恰当的再现。特写,是人体某个局部。环境在这里全部消失二画面只剩下了眼睛、嘴、手……局部形象,往往被演员用来展不内心动作,眼神微微一动都显示出内心的情感变化。特写常常用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虽然近景特写失去环境和时间概念,但是现代的电影摄影中,摄影师还是千方百计的设法在画面里暗示出环境?时间的基本特征。这主要是通过光线处理来完成。在近景特写画面里,虽然空间范围有限,但是画面光线必然要与环境光源产生有机联系。人物光线形态只要与环境光源保持正确的逻辑关系,就能在画面里多少暗示出环境时空特征。片例:《我的父亲母亲》中招弟家中场景的拍摄中景是个有趣的景别。空间范围缩小了,环境表现不如远、全景完整,但是有限的空间还是能表现出环境的某些特征。例如,课堂老师的中景,背景只有一部分黑板,教室完整的面貌消失了,但教室的特征还是明确的。对人物表现来说,上半身的形象非常突出,面部表情、人物概念、形象特征、上身姿态,特别是两肢的动作等表现得非常有力。下半身虽然在画外,屏幕上看不到,但是通过上身姿势、形态,观众可以感觉到下身的动作。中景具有较强的画外暗示功能既,有利于表现出环境特征,又具有表现人物动作的能力,所以中景具有良好的叙事能力。在影视作品里,叙事、讲故事主要是靠中景来完成。相对来说,远、全、近、特是用来渲染气氛,制造意味,表现情感。在一部电视剧里大约有300多个镜头,其中一半是中景镜头。远、全、近、特加起来才占另一半。这是一般普通的作品。如果中景超过了50%,占有较大比例,这部作品叙事很清楚,但往往缺乏艺术感染力。这也是初学者常担心别人看不懂自己的作品,不自觉的、过多的依靠中景叙述。因此有人又把中景叫做半吊子镜头。这值得我们注意。参与与解脱对摄像来说,景别是由拍摄距离决定的。不同的距离意味着观众在不同的位置上观看。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不同位置上观看,对事物感受是不相同的。例如车祸,在近处看到血淋淋的惨相,听到啕啕哀号,你会不自觉的伤心和莫名其妙的痛苦,甚至落泪。在远处同样看到听到这一切,但是你不会像近处那样动心,不会像他的亲人那样痛苦。你会有一种旁观者侥幸的感觉,会理性的思考这一切。这种现象是由于人的感情存在着共鸣现象。在近处感情容易发生共鸣,在远处却难以产生共鸣现象,相反容易让人产生冷静观察和思考。景别即是观看距离。因此近景、特写具有一种接近感和参与感,面对面的感觉,身临其境的感觉较强,因此感情容易激动。远景不同,拉开了距离,让观众冷静观察和思考,使情感从银幕上解脱出来。景别与节奏景别与速度的表现。不同的景别对速度表现能力不同。一个横向运动,从画左移动到画右。在近景里就比远景里需要的时向短,因此在屏幕上速度就快。相反,远景里时间较长,速度就慢。这不难理解,就像现代的空中客车,每小时飞行9
本文标题:影视摄影之第一张 镜头构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1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