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六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识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教学要点社会主义的产生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前进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主义到科学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239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到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与《乌托邦》康帕内拉与《太阳城》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小资料莫尔在他的代表作《乌托邦》、康帕内拉在他的代表作《太阳城》中,痛斥了剥削者,指出私有制是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他们提出废除私有制,实行全民公有制,各级行政官员由选举产生,男女公民一律平等,建立人人参加劳动的社会的理想。同时,也表述了他们的教育思想。①教育应由国家统一管理,一切儿童都应受学校教育;男女在受教育上一律平等。②对儿童和青年进行德、智、体、美、劳动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③反对经院主义的脱离实际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教学,主张运用直观原则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生动,提高教学效果。④对成年人进行广泛的业余教育。人们可以利用工余时间,学习自己爱好的学科和艺术。小资料观点小资料摩莱里与《自然法典》马布利与《论法律或法律的原则》18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主要特点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开始摆脱纯粹虚构的幻想,采用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把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明显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小资料观点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小资料欧文傅里叶圣西门傅立叶(1772~1837),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认为,资产阶级制度是万恶之源,是人人互相反对的战争,是贫富分化的极端,商业欺诈的乐园,道德败坏的温床。小资料观点圣西门他主张实业制度,要求人们尊崇劳动,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社会,改善穷苦阶级的生活条件。欧文(1778~1856),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曾散尽家资在世界各地搞“公社”,但均以失败告终。同时也宣告以《乌托邦》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1、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2、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了描绘与憧憬。但它同时具有局限性,并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240)。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基础上,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41-242)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2421、1848年欧洲革命2、第一国际3、巴黎公社革命(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列宁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时代条件与俄国实际制定了无产阶级的战略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指出:“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MN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多国同时发生观点2441915年8月,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明确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的一国或少数几国首先胜利论245十月革命(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首都彼得堡进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其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再次,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最后,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和《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等一系列著作中,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俄国内战经过起因结果俄国内战俄国内战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仇视和反抗。从1918年下半年起,帝国主义纠合14个国家发动了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了国内战争。“为了拯救国家,拯救军队,拯救工农政权,当时必须这样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际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俄国内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时期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者,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年初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根据列宁的建议,大会毅然决定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大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包括固定粮食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国内战列宁列宁晚年虽然病魔缠身,但仍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思考。他在口授的《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被人们称为“政治遗嘱”的文章和书信中,对十月革命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讲248)列宁提出了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电气化;学习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等列宁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1933年斯大林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时说:由于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了70%,所以,苏联已经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由于消灭了工商业部门中的资本主义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工业中的唯一形式;由于击溃了富农阶级,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也成为农业中的稳固的经济基础;集体农庄制度消灭了农村中的贫困现象,消灭了失业现象,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的一切部门都取得了胜利,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民主法制不健全,监督制软弱而低效等。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也有了提高。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主要是所有制形式单一,而且明显脱离生产力发展实际,经济缺乏活力、效率。经济体制上忽视排斥市场的调节作用。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片面强调重工业为主,追求粗放式增长。在政治方面,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拉丁美洲亚洲欧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1944年,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的领导下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45年,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领导下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49年,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1961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在美洲建立了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文标题:(2016)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3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