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复习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19] 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实用性强
必修三第五、六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和重大理论成果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013年考纲•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程标准•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2013年考纲•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和重大理论成果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学器物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学制度新文化运动学思想文化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走自己的路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理论探索农民阶级《资政新篇》新思潮的萌发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爱国性)2、目的:(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但清政府依旧闭关自守,妄自尊大。b、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传统华夷观受到冲击,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时代性)。一、地主阶级直接原因A、主张:B、表现:C、地位:设立译馆,翻译书籍《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林则徐向西方学习“师以长技”(军事技术)林则徐魏源(2)魏源A、编写著作:B、主张:C、意义:《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3、代表人物4、“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意义(进步性):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B、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5、“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本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藩篱,因此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其主张虽然是抵抗侵略,但又不能真正依靠人民群众。1、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陈世镕;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陈澧;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林昌彝。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天演论》C、《新潮》D、《青年杂志》A及时训练2、19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B.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了有识之士C.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D.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3、林则徐之所以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①为了了解外国情况,翻译外文资料②组织人员编写《各国律例》和《四洲志》③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④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BA•4.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C材料1:“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林则徐材料2:“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②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目的何在?④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③结合两则材料思考: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开眼看世界”)有何积极影响?①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②停留在技术(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御侮强国,维护封建统治。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书。——《大国崛起.日本》(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多数中国人仍然缺乏反省,新思想无法实践•“师夷长技以制夷”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响应。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学案》“高考资源库”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3、这种思想的实质及目的何在?a、中学为体---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b、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近代科技,也包括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①列强侵略----外患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内忧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挽救清王朝封建统治。(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4、这种思想指导的实践活动有哪些?实践活动: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4)(60年代开始)开办新式学堂;(70年代开始)派遣留学生进一步冲击了“夷夏之辩”的旧观念,不自觉地否定了“重农抑商”观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注定失败。5、“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6、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有:都是地主阶级,都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是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作用的一致性:在当时封闭的中国,对人们的思想解放起着重要作用。无:①洋务派“师夷”目的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而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魏源实践很少。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观应的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一)维新思想(维新派)二、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潮流1、内容: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2、产生与发展:两个阶段⑴早期维新思想⑵康梁维新思想⑴早期维新思想①产生的原因:②代表人物:19世纪60年代以后产生,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深2)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来源)3)洋务运动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③特点(局限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主张,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反映了资产阶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⑵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梁维新思想(19C90S)①背景:②代表:a.政治:b.经济:c.文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③实践:戊戌变法④特点:⑤历史功绩:A、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突出)。B、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C、掀起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康有为“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新学伪经考》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为伪经;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之师,是民权、平等的倡导者。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1、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来救国图强。特点:借助于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传统的儒家经典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2、宣传维新思想方式:①办万木草堂讲学②著书:据乱世生平世太平世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世说进化论抨击封建顽固势力,“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中西康有为主张影响梁启超(1873—1929)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代表作:思想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变法通议》严复(1854—1921)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思想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③民族资产阶级自身也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④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中体西用”与维新变法思想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而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在民说,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维新变法思想法国启蒙思想时期19世纪末17、18世纪背景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矛盾激化基本思想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倡西学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实践结果促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为法国大革命做舆论准备,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远不如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维新思想理论未如法国启蒙思想成熟;中国的维新思想未能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中国维新变法思想与法国启蒙运动思想之比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
本文标题:复习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19] 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实用性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5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