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杨卫泽、季建业同志在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杨卫泽、季建业同志在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杨卫泽、季建业同志在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9月19日)坚持科学发展提升规划水平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奋斗杨卫泽全省城乡建设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刚刚胜利闭幕,会上,省委罗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城乡建设的总要求。他在讲话中强调了规划在城乡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城乡规划实施力度”的最新要求。明天,代表最高学术水平的全国规划年会将在南京隆重召开,讨论的主题是“转型与重构”。大约一个月后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全市党员代表又将齐聚一堂,热烈讨论南京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在全市上下满怀豪情朝着“两个率先”第二个目标奋力前进,朝着“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共同愿景加快迈进的关键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如何以规划为引领,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对南京坚定科学发展信心、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必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一、围绕大局,判研形势,深刻认识城乡规划的重要意义新世纪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规划工作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上了一个新台阶。李源潮同志在南京时提出“一城三区”、“三集中、一疏散”等战略性构想,全面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罗志军同志在南京时提出了“跨江发展”、“五个中心”等重大战略,完善了南京多中心、开敞式、组团发展的城市格局。近年来,我们根据南京科学发展的要求,在保持规划连续性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规划的具体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和规划执行的严肃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城市空间资源和生产力布局,有力地发挥了对城乡建设和发展的科学引领作用。对此,我们要充分总结经验,作为下一步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目前,南京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要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正确研判,加深对城市特质和发展方向的认知,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视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规划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期间,南京迈上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万美元的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加快转型、加快转变成为南京科学发展的本质特征。这些路径和目标,从本质上来说,与城乡规划的终极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加强城乡规划工作,首先解决的是对城市的认识和规划价值观的问题。具体对南京来说,传统的发展模式正遇到三大约束限制:一是资源有限的约束。南京地域面积在副省级城市中倒数第三,在省会城市中倒数第二,现在国家下达的土地利用指标每年不到1万亩,仅为前些年实际使用量的1/10。二是环境保护的约束。重化工业比重高的城市产业实际,多年积累给环境造成影响,环境容量受到挤压,加之市民群众环境诉求日益提高,对地区环境风险日益敏感,城市环境成为未来发展的强约束条件。三是文化保护的约束。作为历史古都,南京发展中经济空间开发与文化空间保护的冲突已经现实存在,如何兼顾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需要我们以有效办法科学统筹。要突破这些约束瓶颈,根本的一条,必须转变原有的增长模式,包括空间要素结构和组织方式,必须从规划思路上确立新的空间导向和策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递减的趋势,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明显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前,南京迎来了以人才、科技、教育、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机遇。我们要用新资源观来审视南京的城市特质,从而找到发展支点。用新资源观审视,南京具备城市资源的“四大集合优势”:一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南京有国家级文物保护27项81处,从建筑、科技、宗教、文学、艺术、民俗等各个方向,无论是文物遗存,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各种历史文化印记,遍布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二是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南京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有普通高校53所,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近100万人。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5家,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三是良好的区位辐射功能。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南京辐射带动的区域面积达5.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00万,均占到苏皖两省的23%。南京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和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四是天赋的山水城林组合。南京城市群山环抱,万里长江穿城而过,紫金山风景绝佳,幕府山气势雄伟,秦淮河、金川河萦绕其间,玄武湖、莫愁湖点缀城中,市域低山丘陵面积占61%,水域面积占11%以上。35公里的明城墙和60公里的明外郭,形成了环套并置的都城格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和最长的古城墙和古城郭。这四大集合优势是南京未来发展的基石。但资源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我们必须通过规划来整合好这些资源,加速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加强城乡规划工作,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现实要求。“城市是社会的表现”。转型期的城市不但要追求经济增长的均衡性,更要追求社会发展的共享性。我们建设幸福城市,就是要让人们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更快地提高全市社会发展水平。这要求城市规划建设必须更加注重考虑民情、听取民意、了解民需、保护民权,最大程度兼顾群众利益。现在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对城市服务功能与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拥堵、环境治理、住房、医疗、教育等成为群众不满意最集中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新产业兴起,带动新人才扩容,民生保障机制需要覆盖更多人群、覆盖更多领域、覆盖更多层级、覆盖更多个性化需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有关单位以及方方面面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从规划源头抓起,切实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体现城市中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南京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规划做得好就能有效推动南京的科学发展,做得不好我们就有可能错失第三次机遇,成为南京发展的不能承受之重。我们要围绕城市发展的中心任务,以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标准,“跳出规划看规划”、“跳出规划做规划”,立足经济社会全局,立足核心价值资源,加大对城市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不断创新理念,谋划未来发展,精心构筑南京未来发展蓝图,真正在南京科学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二、创新理念,理清思路,用规划来引领城市发展方向规划的贡献是历史性的贡献,规划的错误是历史性的错误。被誉为“互联网先知”的万尼瓦尔·布什说,“决定未来的事情正如我们所想”。我们能向世界、向子孙后代展示一个何种水平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同样取决于我们今天选择了何种思路和理念。当前,南京有两个关键时间倒逼节点:一是2014年第二届青奥会将在南京举办;二是201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站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时刻,面对这样紧迫的发展任务,我们必须用科学、前瞻的规划推动南京基本现代化进程,必须不断探索转型发展的新思路。今后五年,我市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方针,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空间导向,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提升规划引领作用,提升综合竞争优势,提升城市品质感知,提升环境友好价值,提升人文幸福水平,用科学的规划引领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建设。未来一段时期,南京城乡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强化“三名城三都市一乡村”功能,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以此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标。“三名城”,即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三都市”,即把南京都市区建成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一乡村”即把南京农村地区建成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城乡规划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核心理念与根本策略。一要把“绿色”作为城乡发展的基本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对南京来说尤为重要而紧迫。南京历史上就是著名的绿色城市,山水城林的浑然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明城墙的依山傍水、民国的林荫大道,无不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绿色历史。今天南京走绿色发展之路,要更加突出生态政绩观和城市空间的友好价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循环、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最核心的要从制度层面强化“绿色调控”,实施最严格的能源节约制度、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生态绿地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五个最严格”。在空间布局上,着力构建生态保护区、生态隔离带、生态廊道和以林荫大道为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实现全域生态大贯通,基本建成以低碳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以节约集约为基础的资源保护体系,以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环境保护体系,以生态网架为支撑的生态安全体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人居体系,以古今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为标志的生态文化体系,使南京成为经济生态高效、环境生态优美、社会生态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生态型森林城市。二要把“人文”作为城乡发展的核心价值。城市的发展最终要实现人的解放与自觉,实现从“城市的人”到“人的城市”的跨越。人文体现了对历史、对文化、对人的诉求三者的尊重,因而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突出人文理念,就是要用世界一流的理念和水平,以控制高度、保护肌理为关键,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彰显大文脉格局,传承与弘扬南京厚重、精深的历史文化;着力构造现代时尚、开放多元的城市新文化空间,满足市民群众、外地旅游者、外来创新创业者的多元文化需求;着力塑造创新、创业、创优的现代城市文化和精神,积极创造先进文化价值和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爱之都、幸福城市、天下文枢。三要把“智慧”作为城乡发展的不竭动力。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创造巨大的“熊彼特租”,从而成为城市价值新的源泉,是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大系统工程,打造智慧园区载体,加快软件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创业特区的建设,着力壮大智能电网、软件、服务外包、新传感网等创新型智慧产业;广泛深刻运用现代科技,加快城市资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智能交通、智能企业、电子政务等城市智慧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在城市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把智慧的理念和要求,细化到城市建设的每一个项目,构建智能生活圈、智能城市片区,建设智慧经济发展国际一流、城市智慧管理国内领先的智慧南京。四要把“集约”作为城乡发展的无限空间。资源和空间的集约既是生产和生活成本的降低,也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为新产业、新人才、新空间的生长创造了更大的乃至无限的空间。集约不仅体现在土地和资金的集约利用上,更体现在各种生产、生活方式的综合集约上,既包括产业的集聚、空间的紧凑、利用的充分,也包括功能的复合与价值的延伸。我们要以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紧凑型城市建设为目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开发深度,科学规划、合理确定主体功能区,形成有序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格局,以功能复合、空间复用来提高城市的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城市综合体等的开发,建设紧凑集中、功能复合的集约化城市空间。三、突出重点,整合优势,全面提升城乡规划的工作水平城市的任何发展无不是对空间关系的整合,城市空间整合的优劣与否,取决于社会整体空间理念的选择与整合能力。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我们的选择能力、选择路径,决定了城市空间整合的优质性。我们不但要提升对空间价值的判断能力,而且要提升空间整合的创新效率。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五个突出”:第一,突出城市能级的放大,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区位枢纽优势。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对南京作出了“两基地、两中心、一门户”的定位,这既是城市原有特质所致,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中心城市,南京的城市功能应突出表现在以对高端要素的集聚功能为内核的科技创新功能、文化引领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仅是对人流、物流的集聚疏散,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流、资金流
本文标题:杨卫泽、季建业同志在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5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