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课题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单元第二单元学科中国历史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辽、西夏等)2、理解辽宋战争和檀渊之盟,宋夏和战等相关史实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重点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檀渊之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播放《天龙八部》电视剧的相关图片2、师:同学们有看过《天龙八部》吧?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辽国的契丹人)而后“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到了哪里娶公主?(西夏)。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历史上,究竟是如何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生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利用图片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讲授新课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展示北宋时期形势图,标志辽、西夏和北宋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直观地清楚当时的形势二、契丹政权1、契丹族展示契丹人物复原图和民族服饰等等,让学生了解契丹族人的风俗习惯2、背景师:契丹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辽国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学生看图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提示: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必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2、发展师: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契丹族发展强大起来后,又是谁统一了契丹建立了辽政权?再引导学生了解建国后,又有何发展?提示: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三、西夏政权1、党项族师讲述:(展示党项族的衣着服饰、风俗习惯等等)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唐朝时,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较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2、建立背景师:党项族兴起后,他们又是如何建立政权的?(展示西夏疆域图和元昊的图片)3、发展措施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找出西夏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国家。提示:从三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字)来概括四、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师:辽建国后,与北宋发生了什么冲突?2、知识拓展——关于燕云十六州的相关史料3、展示宋太祖、宋太宗和宋真宗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以上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北宋与辽的关系?学生: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学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学生: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和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让学生增加直观印象用图片资料展示一些相关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与阅读归纳的能力4、檀渊之盟教师展示檀渊之盟的形势图和盟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讲述檀渊之盟的过程师:说说檀渊之盟的结果和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五、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西夏攻宋师:西夏建立后,与北宋的关系是怎样的?(展示宋五路伐夏图)2、宋夏议和师: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那么为了减轻两国人民的负担,西夏和北宋怎么做?提示:宋夏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他们在边境交易的场所成为“榷场”。3、知识拓展——关于“榷场”的相关知识六、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讲故事(檀渊之盟)学生: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学生: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学生根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和分析材料,进行相互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辽宋、宋夏关系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檀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檀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檀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总结提升板书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政权1、背景: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2、影响:国力越来越强大二、西夏政权1、建立:元昊,兴庆府2、发展:三、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2、檀渊之盟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西夏攻宋2、宋夏议和
本文标题: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6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