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国区域地理系列课件之三:青藏地区
中国的青藏地区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谭忠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它的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青藏地区的位置青藏地区8090100110120130E50N40N30N20N质疑探究青藏地区的范围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的景观差异问题探究为什么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景观相差如此之大?AB平均海拔4000~5000M青藏地区的省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1、位置: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2、范围:藏、青、川、云、甘3、面积:占全国25%4、人口:占全国1%5、民族:以藏族为主,青海省东北部汉族较多73°E~104°E;30°N~40°N藏族珞巴族门巴族1、世界屋脊,雪山连绵二、雪域高原广阔,大江大河发源2、中华水塔,水能丰富3、高原群星,盐湖广布地形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内部有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地势:高原面上起伏和缓,“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东部边缘山高谷深。西北高、东南低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珠穆朗玛---水晶般的清凉遥望念青唐古拉峰雪域圣城冰塔林雅鲁藏布大峡谷发源于此区域的大江大河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中华水塔,水能丰富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西藏正在建设中的羊卓雍湖水电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水电站。中华水塔:三江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分布珍稀野生动物70余种;是三江流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0年5月,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为了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地的生态环境,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它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来自三江源地区,这里又有“中华水塔”之称。这里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化最集中的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湖泊萎缩、湿地退化、江河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荒漠化发展迅速,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综合整治现状:恢复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场,改善生态环境。高原群星,盐湖广布青藏高原是中国湖泊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湖泊星罗棋布,咸水湖大小5000多个。青海湖(最大);纳木措(世界海拔最高,藏语“天湖)玛旁雍措“玛旁雍错”--“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藏语里“玛旁”就是不败,无能胜的意思。佛教徒认为,玛旁雍错是最圣洁的湖,神湖-羊卓雍措纳木措三、地高天寒雨少,农牧经营粗放1、冬寒夏凉,日照充足2、山坡植被,垂直分异3、高原牧场,河谷农业高寒气候青藏高原的气候受到____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该气候有何特点?地势高特点之一: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特点之二: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还有:多大风,天气变化快等。青藏地区“高”和“寒”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1、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2、受气温的制约,本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温度较高的谷地,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称为“谷地农业”。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等。本区的牧业也为高寒牧业,主要牲畜为耐寒的牦牛、藏绵羊等。-551015202530147100温度月-551015202530147100温度月-551015202530147100温度月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这一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思考:为什么降水会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东南部受到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思考:图中A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不利交通多高山气温低、无霜期短高寒草原耐寒牲畜“高”、“寒”多大河源头高寒牧区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日温差大适宜温凉作物生长、产量高河谷低地农业区、居民区青藏高寒区的主要特点多冰川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水平地域差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季有印度洋、太平洋水汽进入•垂直地域差异地势的强烈隆升,水热状况随高度而变化思考:试指出图中沿箭头方向的植被变化,并说明原因.山地森林----高山草原----高山草甸----高山荒漠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夕阳下的牧场.高山草甸高原之舟—牦牛主要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雪域精灵—藏羚羊青稞麦田雅鲁藏布江谷地高原种植业温暖温凉寒冷寒冻3000m4000m4500m5000m青稞、冬小麦青稞、春小麦青稞喜温凉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无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藏北高原有大面积的无人区,主要牲畜有耐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本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但光照充足,适宜种植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且单产较高,最主要的农业区是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思维拓展:评价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有利条件:①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且风力小②地形平坦③水源充足④土壤肥沃不利条件:与东部地区平原相比海拔高,热量相对不足;河谷地形,地块小。地形、热量重要农业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思考:重要农业区分布在何处?原因?思考:本区农作物高产的原因是什么?A、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B、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农业和牧业1、农业生产条件:低温、太阳光照强2、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等3、农业分布: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4、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A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坝子农业B灌溉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C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D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新疆的农业,它们各自具备的特色依次是:四、地热风能钾盐,开发潜能巨大西藏已发现的矿产约有60余种。其中铬、刚玉的储量居全国首位,铜居第2位,硼居第3位。锂的蕴藏量居世界前列。西藏自治区水能蕴藏量约达2.0亿千瓦,占全国的29.7%。地热资源丰富,仅次于云南省,居全国第2位。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2位。藏北高原石油、天然气丰富。四、地热风能钾盐,开发潜能巨大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1、青藏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本区全年日照时数比东部同纬度地区约多1000小时,西藏的拉萨,每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有“日光城”之称。2、地热资源丰富。拉萨北面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有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3、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西藏正在建设中的羊卓雍湖水电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水电站。中国最大钾肥厂柴达木盆地——“聚宝盆”五、城市散布河谷,交通促进繁荣主要城市:拉萨、西宁交通:1、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2、铁路:青藏铁路(北段:西宁—格尔木南段:格尔木—拉萨)3、航空:以拉萨为中心交通运输的变化过去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泥没足;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皮开拆。上山云里钻,下山到河边,对山唤得应,走路要一天。“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的矿产分布图云梯溜索独木桥,猴子小路羊肠道青藏高原上发展交通极为困难的原因有哪些?自然条件复杂,地表崎岖,山高谷深;地势高,气候寒冷,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冰川广布;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运输的变化现在公路铁路航空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青藏铁路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龙羊峡电站羊卓雍湖电站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海拔最高处(唐古拉山垭口)5072米海拔大于4000米的地段达960千米,占全长的84%。青藏铁路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青藏铁路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克服世界性三大难题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环保路”和“生态路”为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青藏铁路全线建设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用于环保的投资大约11亿元。为野生动物设计迁徙通道进藏铁路原有3个方案,即青藏方案、川藏方案、滇藏方案。国家最后选择了青藏方案的原因是什么?沿途地质灾害较少;地形起伏相对较小。铁路较短、线路桥隧总长较短密度、工期和施工条件较好;投资较小。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高寒闭塞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很强交通成为主要制约因素青藏铁路的开通将会给青藏地区带来哪些影响?●进藏物资的运输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可促进青藏经济的持续发展●青藏境内的矿产资源将得到大力开发——可搞活经济、缩小地区差别●青藏地区长期的封闭状态将被打破——可更新观念、促进社会发展●将有利于青藏地区旅游业的提升——可为地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把西藏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的经济造血功能,促进西藏经济结构从被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质变,带动青藏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青藏铁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将通过旅游业体现出来2006~2010年游客人数年增长率按30%计2010年到西藏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人数有望达到528.24万人按人均给西藏带来直接收入1100元计到2010年,西藏因旅游提供的直接收入可达58.11亿元旅游资源的垄断性由于许多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宗教旅游的神秘性民族风情布达拉宫六、科研和旅游宝地:珠穆朗玛蜂、青海湖、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布达拉宫等。开发青藏,发展青藏环保为先!玉树地震发生的断裂带为风火山断裂带,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历史上曾多发地震,并且震级都不低。地震主要是受地形环境影响,是印度洋板块冲撞并挤压亚欧板块,地面隆起造成的,是地壳应力释放所致。由于玉树地震之前,即14日5时39分发生过一次4.7级地震,主震发生后,又发生了6级地震,因此,玉树地震是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活动较为丰富。
本文标题:中国区域地理系列课件之三:青藏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8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