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冷战1、冷战背景、序幕、目的、评价2、杜鲁门主义时间、实质、影响3、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时间4、马歇尔计划又称?、时间、目的、影响5、经互会时间6、北约时间、性质、目的、影响7、华约时间、性质、目的、影响8、美苏争霸时间、古巴导弹危机时间、越南战争时间、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时间德分裂时间、柏林墙时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欧洲联合背景、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共体、欧盟)欧共体性质、作用欧盟性质、作用2、美国发展背景、过程(20世纪50年代、70—80年代、90年代)3、日本崛起背景、_年日本成为_世界仅次于__的_大国。4、中国结束封建帝制(封建君主专制)、结束半殖半封社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分别指什么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背景、内容(经济--农,工、政治)、败因、评价2、勃列日涅夫改革根因、内容、败因、结果3、戈尔巴乔夫改革根因、目的、内容(经济、政治)、败因、实质、评价二、东欧剧变原因、实质、表现、事件三、苏联解体实质原因过程1催化剂:八一九事件(目的、性质、影响)2初解:独联体3正式解体:《阿拉木图宣言》影响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社会主义1922年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义社会191719211924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俄罗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8-21新经济政策21-28斯大林体制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64-82戈尔巴乔夫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斯大林的合作者也曾是对手,以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着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第1集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赫鲁晓夫(1894—1971)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仿佛诉说着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畸形的经济发展: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连年歉收,不得不花大笔外汇进口粮食;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题目《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俄罗斯国旗升起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普京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把头伸出车窗外,怒吼道:“枪毙火车司机!”可是车还是没有动。接着赫鲁晓夫说:“给火车司机恢复名誉!”车仍然没有动。勃列日涅夫说:“同志们,不如拉上窗帘,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材料二: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材料三: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地区[农业改革的评价]找准了突破口,改革初期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发展;但因未结合国情(冒进思想),并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瞎指挥),加上恶劣气候,再度出现危机。材料一: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012345678961-6566-7071-7576-801982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基建投资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8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