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第三章-葡萄酒酿造(一)
第三章葡萄酒的酿造第一节葡萄酒酿造原理第二节酵母与酒精发酵第三节苹果酸—乳酸发酵第四节葡萄酒酿造的基本工艺第五节葡萄酒厂房及设备第六节红葡萄酒的酿造第七节白葡萄酒的酿造第八节白兰地的酿造第九节葡萄酒的成熟及陈酿第十节葡萄酒的澄清第十一节葡萄酒的稳定第十二节葡萄酒病害第十三节葡萄酒的封装第一节葡萄酒酿造原理葡萄酒中醇类生成机理葡萄酒中酯类生成机理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酸的变化葡萄酒色泽来源及变化葡萄酒老熟过程中的氧化还原作用一、醇类生成机理葡萄酒中醇类包括乙醇、甲醇、高级醇、多元醇等多种,它们对葡萄酒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葡萄酒中不同的醇类,其来源不同;葡萄酒中不同的醇类,对葡萄酒的品质作用不同;(一)乙醇乙醇是葡萄酒的主要成分之一,分子式为CH3CH2OH,是酵母酒精发酵的主要产物。C6H12O2CH3CH2OH十2CO2十27MJ酵母在发酵糖时,除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外,尚有少量甘油、乙醛、醋酸、乳酸和高级醇等副产物生成。乙醇生成机理乙醇和二氧化碳是酒精发酵的主要生化反应产物,但在酿酒行业却不象酒精生产那样注意乙醇的产量。相反地,却对乙醇之外的微量风味物质感兴趣。一般酿酒生产,只要工艺条件合理,其乙醇含量必定在一定范围内。在葡萄酒生产中,是通过调整葡萄汁的含糖量来达到所需酒度的。(二)杂醇1、甲醇甲醇不是由酵母发酵生成的,其主要来源于葡萄中的果胶水解。果胶水解可产生果胶酸和甲醇。此外,甘氨酸脱羧也可产生甲醇。各类酿酒原料中所含果胶量不同及酿造方法不同,发酵过程果胶的水解程度不同,最后酒中甲醇含量不同。在葡萄酒中,带皮发醇的酒含甲醇多(红白);发酵前未澄清的果汁比澄清的果汁发酵酿成的酒含甲醇多。2、高级醇生成途径:——爱尔利希机制;——糖生成氨基酸的过程中形成;——“醋酸”途径;影响因素——氨基酸含量;——氨基酸的比例;——酵母的繁殖量和生长速度;——酵母品种;——发酵温度;——外源糖的添加与否;3、多元醇葡萄酒中多元醇主要有2,3-丁二醇和甘油等。;2,3-丁二醇主要来源于双乙酰的还原,其含量很低,对酒质量影响也极小;相比之下,甘油对葡萄酒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甘油的生成在糖酵解途径中,3-磷酸甘油醛转化为3-磷酸甘油酸时,辅酶I作为氢的受体,由NAD变成了NADH,很明显NADH必须进一步氧化成为NAD才能保证糖酵解的正常进行,磷酸二羟丙酮和乙醛都可以作为还原辅酶I的氢受体,其中磷酸二羟丙酮作为受体时,伴随着甘油的生成。每当磷酸二羟丙酮氧化一分子NADH,就会生成一分子甘油,这一过程称为甘油发酵。甘油发酵由于消耗掉两个氢原子(NADH);因而将乙醛还原成为乙醇的反应停止,导致乙醛不能还原而被残留,或形成其他副产物,或者丙酮酸不生成乙醛,而用于形成其他物质。实际上,在葡萄酒发酵开始时,酒精发酵和甘油发酵同时进行,甘油发酵占优势,但很快酒精发酵加强,并占据绝对优势。影响甘油生成的因素——酵母菌株;——葡萄含量糖量;——二氧化硫用量;——发酵温度;——酒石酸含量;——葡萄质量(溃腐的葡萄);——发酵时间;此外,葡萄酒中甘油含量在贮藏期间略有上升,上升范围在0.04~0.12g/L。二、酯类生成机理葡萄酒中的酯类是葡萄酒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对葡萄酒的风味具有重要作用;葡萄酒中的酯类,主要在酒精发酵和陈酿过程中生成。——发酵过程中生成的酯类主要是通过生化反应;——陈酿过程产生的酯类主要来源于化学反应;葡萄酒中的酯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葡萄果实;生化反应形成的酯类: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酯主要是通过羧基——辅酶A与醇作用形成的。CH3CO~SCoA+C2H5OHCH3COOC2H5+CoA-SH化学反应生成的酯类——酸和醇在无催化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速度非常慢,且其速度与温度成正比。酯的种类及含量中性酯——分子中的羧基完全与醇基化合的酯,如醋酸乙酯、乳酸乙酯;——中性酯一般具有挥发性,故又名挥发酯。酸性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酯,如一分子酒石酸和一分子乙醇生成的酸性酒石酸乙酸。葡萄酒中所含的中性酯和酸性酯约各占1/2。新酒一般酯含量在176~264mg/L,老酒一般在792~880mg/L。酯类生成的影响因素菌种特征及其生长条件——菌种所产生酯的数量和类型主要受菌种的遗传特性所决定。——同一菌种,在不同条件下发酵,其酯的生成也会有所变化。贮酒温度——温度不仅在发酵过程中是影响酯生成的重要因素,而且对贮酒期间的酯生成影响最大。有机酸种类——葡萄酒中有机酸与乙醇成酯的反应速度却与有机酸的种类有关。三、酸及其变化葡萄酒所含酸味成分可分为不挥发酸和挥发酸两类;总酸:葡萄酒中挥发酸和不挥发酸的总含量,称为总酸。挥发酸:酸度:每100ml葡萄酒或汁中含有的总酸克数称为酸度。葡萄酒中酸的来源——葡萄酒中的酸味成分主要来自葡萄。——在酿造过程中,葡萄的酸大部分转移至酒中,另一部分消失了,但同时又有一些酸产生成了。——酸味成分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对葡萄酒的风味和贮藏性有很大的影响。(一)不挥发酸的变化酒石酸含量降低苹果酸转化乳酸增加琥珀酸产生柠檬酸的变化磷酸(二)挥发酸的变化葡萄酒中的挥发酸主要是醋酸。醋酸不仅是酒精发酵的副产物,而且在发酵期间也能被酵母利用。葡萄汁含糖分越多,发酵产生的醋酸也越多,且主要是酒清发酵开始时产生。上述变化随着pH值、磷酸盐含量、酒度而转变,有氧存在比无氧存在时醋酸产生多。发酵期间,细菌含量高的葡萄酒中,醋酸生成量大。加亚硫酸酿造的葡萄酒,由于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可减少醋酸的生成。正常发酵的葡萄酒,其醋酸含量一般不超过0.3g/L。四、色泽来源及变化葡萄酒色泽是形成该种酒的风格,构成其味感特征的基本要素。产生色泽的色素物质,参与很多影响葡萄酒的化学和感官性质的反应。因而,在葡萄成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色泽的变化,而表现为葡萄酒的退色、变色或变褐。葡萄酒颜色的变化,往往反映出酒的风味的改变。(一)葡萄酒中天然色素物质葡萄酒中产生色泽的物质主要是天然色素。天然色素按其来源分:——植物色素:如苹果的红色等;——动物色素:如血红素;——微生物色素:如红曲色素;按结构分:——吡咯衍生物:如叶绿素;——异戊二烯衍生物:如类胡萝卜素;——多酚类衍生物:如花色素;——酮类衍生物:如姜黄素;——醌类衍生物:如胭脂虫红等;葡萄酒中的色素物质属多酚类化合物,是植物色素中的一大类。这类物质在葡萄酒中主要由花色苷和单宁组成。1、花色苷的结构与性质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来源于葡萄果实,是葡萄果实次生代谢的产物之一;由花色素和糖脱水而成,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属于水溶性色素。OACB花色素随B环上羟基增加而表现出深色(紫色),如花葵素是橙色,花青素是红色,花翠素为青红色。这些羟基和金属离子络合后,发生色泽的变化。目前,在葡萄中也发现至少5种花色素,其中以二甲酰花翠素为主,以花色苷的形式存在。在欧洲种葡萄中,发现只有3-单氧葡萄糖苷,而在非欧洲种或杂交种存在3,5-双葡萄糖苷。花色苷的结构不稳定,很容易受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从而影响了显色效应:——随pH值而改变——亚硫酸氢离子——可被还原而退色——与金属(铁、铝等)复合成蓝色化合物——与儿茶素类物质共存时,容易和乙醛发生聚合反应——在贮酒期进行缓慢的聚合反应——可被多酚氧化酶分解破坏2、单宁的结构与性质单宁是一类特殊的多酚类化合物,是由一些非常活跃的基本分子通过缩合和聚合作用形成的。葡萄酒的单宁存在两大类,即缩合单宁和水解单宁。缩合单宁,又称聚黄烷醇类单宁,是由黄烷-3-醇和黄烷-3,4-二醇通过C4-C6或C4-C8键聚合而成;OOHOHOHOHOHOOHOHOHOHOHOOHOHOHOHOHOHOOHOHOHOHOOOHOHOHCATECEGCECG延伸单元末端(起始)单元葡萄果实中缩合单宁是由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五种黄烷-3-醇单体参与聚合而成。水解单宁,又称倍酸酯单宁,是鞣花酸或没食子酸及鞣花酸与葡萄糖生成的衍生物。单宁的收敛性是其多种生理活性的基础,对葡萄酒的口感具有重要作用。单宁也可与花色苷分子缩合成单宁-花色苷复合物,有助于稳定红葡萄酒的颜色。(二)葡萄汁和葡萄酒的褐变所谓褐变,是指在葡萄汁和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发生褐色变化而比原来的色泽加深的现象。褐变的酒不但影响酒的外观质量,而且对口感也有很大的不利。褐变可分为有酶参与的酶褐变和没有酶参与的非酶褐变。1、酶促褐变当新鲜的植物组织被损伤后,多酚氧化酶就促使多酚与空气的氧反应,产生褐色物质,引起损伤部位的揭变。葡萄破碎后,如不及时处理会很快发生这种变化而引起葡萄汁的褐变。多酚氧化酶也称为酪氨酸酶或儿茶酚氧化酶、酚酶等。酶促褐变过程是很复杂的,是由于氧化酶和过氧化酶所组成的氧化还原系统的协同作用,把酚类氧化成醌后,再经聚合作用,生成黑色素。为了防止破碎后的葡萄汁揭变,只要采取迅速降低氧化酶的活性或者防止氧气的进入;一般来说,氧化酶在71~74℃,过氧化酶在90~100℃下,5分钟可全部破坏。氯化物可抑制过氧化酶的活性,罐头生产中常用2~3%的氯化钠浸泡切块水果,以避免切口褐变。铁三价阳离子能够催化多酚的氧化;褐变速度还与氧化酶的来源及含量有关。——源于葡萄的多酚氧化酶稳定性差,并且只能氧化少数多酚物质,而由灰霉菌产生的多酚氧化酶或称漆酶,其稳定性很强,可氧化葡萄中几乎所有多酚物质。2、非酶褐变非酶褐变一般是由于在葡萄汁或葡萄酒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所形成的类黑素引起的色深变化。美拉德反应是在氨基和羧基共存的场合发生,其中氨基包括游离氨基酸、肽、蛋白质、胺类,而羧基包括醛、酮或糖分解及脂肪氧化等生成的碳基化合物。非酶褐变的影响因素——羰基化合物种类;——氨基化合物种类;——pH值;——浓度;——温度;——其他:氧气、紫外线、铁、铜等;(三)酿造过程中的色泽变化色强度(D520+D420):表示红葡萄酒在420和520nm处的吸收光的强度和;色调(D420/D520):表示红葡萄酒在420nm处的吸收光强度与520nm处的吸收光强度之比。——20nm的光的颜色为紫色,520nm波长的光的颜色为绿色。——色调数值的大小代表了葡萄酒紫色或红色的深浅,其大小的变化表示葡萄酒的黄变或红变。乙醇指数:指可用乙醇沉淀的那些与多糖结合的色素;明胶指数:指可用明胶沉淀的色素,其数值表示单宁对蛋白质的亲和性和单宁的收敛性;高聚指数:指在酸性介质中能沉淀的高度缩合的色素;PVP指数:指不补PVP柱固定的色素所占百分比,这一部分色素主要是单宁和花色苷的缩合物;渗析指数:在所定操作条件下,不能透过赛璐珍膜的聚酚类化合物的量。1、酒精发酵过程中色素的浸出酿造红葡萄酒时,在酒精发酵的同时,也进行着葡萄固体部分的浸渍作用;在发酵开始后的前3~5天,酚类化合物和花色苷的含量以及酒的上色速度明显增加。在发酵的后期,花色苷的含量和酒的上色速度都下降,但总酚含量还在缓慢增加;表3-1浸渍时间对葡萄中色素物质浸出的影响浸渍时间(天)色强度花色苷(mg/L)单宁(g/L)总酚20.890.461.773031.240.501.963761.430.672.6348101.410.613.3960201.210.433.6562401.220.384.2670Somers则认为:——从葡萄中浸渍出的花色苷分子在含水介质中,通过形成氢键产生单宁——花色苷结合物,这是发酵刚开始颜色增加很快的原因;——随着发酵的进行,乙醇出现会打断这些氢键,花色苷又呈游离状态,游离状态的花色苷的呈色比例是比较低的,而在此同时,乙醇有增加酚类化合物溶解的作用,又增加酚类含量,其综合效应就出现了上述现象。因此,要生产一种低单宁含量,且颜色鲜丽的新鲜葡萄酒,5~6天的果皮浸渍时间就足够了,而要酿造长期贮存的葡萄酒,则要求
本文标题:第三章-葡萄酒酿造(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0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