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案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纪律,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2.、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3、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4、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5、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6、理解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7、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学重难点:1、学习纪律和法律的有关知识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一、教师板书课题: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1分钟)二、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己看学习目标(2分钟)三、先学:(时间:10-15分钟)教师在学生自学期间不要打扰学生的学习确保学生能充分的自学,自学中先学简单容易的,对于有疑问的做出标记但对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可以提醒督促学生认真看课本72页-82页的内容,根据下列学习引导自学(时间:10-15分钟)学习指导1、纪律是为了维护()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共同遵守的()。2、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离不开严明的()。另一方面,()是对()的保障。3、()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4、法律有哪4个显著的特征()()()()5.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法律和纪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都要求人们遵守,但违纪()违法,而违法()违纪,两者是有区别的。两者的()不同,()不同,()不同。6.法律的作用()7、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由()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8、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青少年要树立()的意识.积极学习(),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9、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1)治国的两种基本方式:()治与()治。(2)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治:();人治:()。(3)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管理(),管理()。(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10、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治国方略,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党的领导。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包括:()()11、中职生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认真学习(),不断增强();(2)积极宣传();(3)敢于同()作斗争。四、后教(5分钟左右)学生自学结束后提问问学生对于有疑问,不确定的知识点给予讲解,统一答案关注5、8、9小知识点。五、当堂训练(20分钟左右)先出示当堂训练题目,学生逐大题完成后教师出示正确答案,教师点名学生对于做错的题目分析达到能找出错因并积极改正的目的。一、单项选择1.关于纪律和自由的关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B.只要不违反纪律,每个人都会获得充分的自由C.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D.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的,不能统一2、下列对纪律说法不正确的是()A、纪律有助于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B、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有纪律约束C、纪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D、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3、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A、爱国爱企、明礼诚信B、遵纪守法、诚实信用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4、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为人民服务B、顾客是上帝C、爱岗敬业D、公私兼顾5、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A、依法治国B、服务大局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6、一行人在过路口时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A.节省时间之举B.聪明灵活之举C.可供学习之举D.不遵守交通规则之举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不包括()。A.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法律规定每个人享有的权利是平等的C.法律规定每个人的义务是平等的D.违反了法律规定,法律对每个人的处罚是平等的8、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是()A.宪法为国家的根本大法B.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C.法律体系的完整D.道德与法律出于同等地位10、关于依法治国,不正确的是()A.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只是国家机关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C.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D.核心是以宪治国二、多项选择题1.法律的作用有()A.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B.约束人们的自由从而使社会有序C.规范人们行为D.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A.公民在制定法律上一律平等B.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C.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D.公民在执行法律上一律享有平等的权利3、坚持________________是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A.有法可依B.执行必严C.有法必依D.违法必究4、法律与纪律的区别是()。A.制定主体不同B.适用范围不同C.内容不同D.实施主体不同5、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A.指引B.评价C.预测D.强制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除了依法治国外,还包括()。A.执法为民B.公平正义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7、与纪律相比,法律的特征是()A、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由国家制定和认可C、内容具有广泛性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8、关于依法治国理解正确的是()A、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依法治国是党依据法律治理国家C、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D、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以宪治国三、判断是非题1.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2.要实现真正的自由就要摆脱纪律的束缚()3.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执法为民,其根本保证是公平正义。()4、法律比纪律更加严谨,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所以法律可以代替纪律。()5、强调法治就会妨碍公民行使自由。()6、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就意味着失去自由()7、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靠国家的努力,公民个人无能为力()8、依法治国离自己太远,是大人的事情,与中职学生无关()9、不知者不为罪()10、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公平正义()11、法治就是人治()1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一样的()四、解答题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2、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五、论述题谈谈你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解课堂小结(2分钟)师生共同朗读《普法歌》进行课堂小结:人人要学法,法律用处大。社会各行业,处处需要它。做人要守法,约束你我他。办事懂规则,生活秩序化。用法护自己,理直胆气大。法前人平等,靠法走天下。胸中有良法,歪斜全不怕。正气大发扬,利民利国家。作业设计(1分钟)1、学以致用(1)列出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法律,认识自己的法律素质现状,对提高自己法律素质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2)收集身边的法律案例,理解司法公正的重要性。2、作业布置撰写“学法、守法、用法大家谈”演讲稿,参与演讲活动。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必须以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前提,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预习空间,在个人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才会明确,课堂才会实现更多的有效注意。2、教学环节的过渡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本节内容中“崇尚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精神”知识点与上下环节的衔接不够好。3、因为施教环境和施教对象的不同,所使用的教学不可能适用所有的学生。课堂讨论应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应该更好地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4、在作业布置和学以致用环节,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或设计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完成,巩固强化本节内容。
本文标题:《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1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