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
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审计工作质量,是提高审计增值效益、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的重要基础。而决定审计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审计作业流程的规范性。本文以提高审计质量为目标,就如何规范审计全过程各阶段、各步骤的作业流程进行探讨研究。一、规范项目审计前期工作流程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前提项目审计前期工作重点是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审前调查十分重要,制定一个好的审计方案,是搞好审计项目的基础,而搞好审前调查,又是制定好审计方案的基础。规范审前调查程序,做好审计实施方案,应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审计目标、内容,确定科学合理的审前调查内容。相对于外部审计,航天单位内部审计具有被审计对象较固定,项目较确定(如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技术改造竣工决算审计等)的特点。审计部门在审前调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对被审计单位情况较为熟悉的优势,注重加强信息采集工作,将采集到的被审计单位科研生产任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要经营信息、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内外审计发现的问题和违规事项及整改情况等进行归纳列入信息化管理。调查结束后,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对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做出合理评估,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通过审前调查,一方面为确定审计目标、审计重点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项目的工作效率。2.采用灵活多样的审前调查方式。现有的审前调查方式多为与被审计单位座谈、被审计单位报送相关资料、现场询问等方式,除此之外,审计公示也是一种好的调查方式,公示的内容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依据、审计内容和范围;同时,还要把审计组长及审计组成员、办公地点和办公电话等与审计公示相关的审计信息公开化,以保证公示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尤其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公示方式鼓励被审计单位人员反映情况,以广范围、多角度地获得更重要的审计信息,从而可增强对被审计领导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性。3.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基础,也是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审计组根据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包括审计依据、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分工及审计进度安排等内容。按照工作程序,上报审计派出的机构(或部门)审批后实施。二、规范项目审计实施工作流程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项目审计实施过程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规范项目审计实施工作流程,就是规范在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信息的沟通、审计过程阶段性总结、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以及审计项目的督导等各环节、各步骤的具体工作。1.合理分配审计资源,确保审计重点。审计重点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系统而详细查证审计的重点方面、重点环节和重点问题,因此,在审计资源的分配上,应向审计重点区域倾斜,以确保既能按项目要求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又能对重点问题查清查透,突出审计成果,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2.注重审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避免重复或遗漏。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既要相互协作,又要有明确的分工。如对财务审计而言,审计分工有三种方式:①按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现金流量表等;②按会计科目,如资产类、负债类或损益类等;③按会计报表和会计科目相结合的方式。审计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分工的审计人员会涉及到同一审计事项,如审查损益类科目“科研收入”确认的完整性,会涉及到负债类科目“拨入科研费”核算的准确性,如果审计人员不相互沟通信息,会导致审计测试结果存在重复或遗漏,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同的审计人员针对同一类问题需要被审计单位重复解释,也会使被审计单位增加重复性工作量,从而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因此,审计组应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在协作中明确分工,在分工中相互协作,提高对各审计事项综合分析的全面性、系统性,才能保证审计结论的完整性、正确性。3.注重审计人员的定期工作小结。审计过程中,审计组按照预先计划的审计阶段,定期召开审计工作小结会,了解各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度;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政策、制度规定,对各种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提出需要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补充与完善相关资料的依据;评估审计配合情况,强化审计单位配合的薄弱点;研判审计重点,明确下一阶段审计工作重心转移的方向。4.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直接决定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的质量,从而决定项目审计整体的质量。审计人员要做好审计程序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全面反映实施审计检查的范围、方法、审计依据和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点问题。同时,要统一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保证工作底稿格式统一、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和客观真实。5.加强审计项目的督导,执行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程序。实施审计项目监督是审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审计目标全面实现的保证。建立审计组长项目负责制,工作底稿复核由组长、副组长“两级复核”,逐级明确复核内容和相应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结论准确。三、规范项目审计终结工作流程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保证审计终结工作是整个项目审计的完成阶段,包括前期报告定稿、审计问题分析和审计资料归档等。规范审计终结工作流程,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规范审计报告,建立审计报告的会签制度。审计报告必须严格标准、内容齐全、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审计结论要客观公正、符合实际、观点明确;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要保证同一个审计主体同类审计项目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格式相同。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应送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会审,如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为人力资源部门委托,应呈送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进行会签;财务决算报表送财务部门进行会签。审计组对审计报告再行修改,层层把关后,报主管领导审批,再向被审计单位和相关部门送达正式审计报告。2.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资源,在审计项目结束后,及时建立问题库,落实审计查出的每一项问题。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通过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定量分析,判断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要从大量的审计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后续开展的各项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加强后续审计,监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被审计单位对所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的整改措施及结果以书面形式呈报审计机构,审计机构根据整改情况编制后续审计方案。4.加强审计档案管理,也是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把握审计项目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将审核齐全、手续完备的审计档案归档,为下一阶段审计工作提供信息资料。
本文标题: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1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