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剖析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文言文复习永仁县民族中学段红梅复习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3、品味作品特色、运用所学知识苏轼,字号谥号:“文忠”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词----苏辛(豪放派)苏轼辛弃疾诗----苏黄苏轼黄庭坚才华横溢的苏轼东坡居士子瞻写作背景: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后,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有诗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东坡居士”之号便得于此时。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一、重温课文重点字词欣然——念——户——遂——寝——空明——盖——但——耳——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于是、就。睡。形容水的澄澈。原来是。只是。罢了。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理解性默写1、作者见“月色入户”,流露出欣喜之情的句子是:欣然起行2、文中表现作者和朋友“心有灵犀”的句子是:怀民亦未寝3、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微妙情感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把握结构第一层:(1-3句)寻伴夜游。(叙述,交代游历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庭中美景)第三层:(后3句)月夜抒怀。(议论,表明旷达襟怀)二、问题探究(小组合作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游承天寺?•2、作者所见的夜景如何(用原句回答)并从修辞的角度对该句进行赏析。•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这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6、写出几句含“月”的古诗词名句。问题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游兴大发。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写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请仔细品味,看它妙在何处?(提示:手法切入)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夜游期间,作者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再体会作者心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赏月的欣喜,(想通过赏月排遣郁闷)怀民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的惊喜相与步于中庭——漫步的悠闲、从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闲人?苏轼以犯人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他是闲人?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其次,“闲人”指有远大政治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人,及政治生活清闲之人。“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1.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2.被贬的悲凉;3.面对挫折逆境的乐观豁达;4.为世人忙于名利而无暇顾及良辰美景的慨叹……结尾句包含的情感微妙而复杂: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6、写出三句含有“月”字的古诗词名句•(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习题精炼•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______,其弟________、其父_______。•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①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②遂至承天寺遂:______•③怀民亦未寝寝:_____•④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苏轼苏辙苏洵考虑,想到就睡觉共同,一起·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4.阅读理解。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5.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A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3分)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B选择题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C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B
本文标题:《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2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