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06-第六章-群体行为-第3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组织行为学华OrganizationalBehavior章文渊第六章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本章目录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二、群体属性三、群体行为特征四、群体发展五、群体互动六、群体决策七、社群及社会网络主要内容组织行为学•群体的定义:相互联系、彼此顾及且具有显著共性的多个人的集合。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组织行为学有明确的成员关系1有持续的互动关系2有共同规范3有共同的目标导向41.成为群体的条件•群体成员被认为具有相当于“证件”的成员资格•群体成员彼此之间有经常的、人对人的相互接触和联系•群体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约束着群体中的每一位成员的行为•每一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这是群体共同的行动方向•群体成员的一切努力都应该紧紧围绕群体目标展开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组织行为学个体为什么要加入群体?群体的功能: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4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组织行为学2.群体的组成要素活动,情感、相互作用三个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群体通过一定的活动表明其现实的存在。群体成员之间通过信息沟通使得彼此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群体内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群体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思想情绪和情感反应,反过来又会影响群体的活动和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组织行为学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是否实际存在群体规模的大小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群体的需要群体的分类实际群体:实际存在的群体。举例:公司,班级;假设群体:为研究分析人为划分的群体。举例:老人,学生。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组织行为学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是否实际存在群体规模的大小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群体的需要大群体:规模比较大的群体。举例:上千人的游行示威活动小群体:规模较小的群体。举例:几个人的兴趣小组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群体的分类组织行为学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是否实际存在群体规模的大小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群体的需要共同作用群体:群体中每个成员工作任务的完成依赖于群体的共同努力。协作群体: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是由成员个人独立完成,群体成员的关系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关系,群体的工作目标通过分工来完成。协调群体:为了调节群体成员在观念、思想上存在的冲突或为了提供某种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而形成的群体。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群体的分类组织行为学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是否实际存在群体规模的大小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群体的需要正式群体:又称工作群体,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特点:有既定的目标,明确的责任分工,固定的编制,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非正式群体:又称自然群体,它一般是由于某种原因而自发地形成。特点:出于自发自愿,有时影响力很大,值得关注。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群体的分类组织行为学3.群体的分类:不同标准不同类别是否实际存在群体规模的大小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群体的需要友谊群体:为了满足其成员的个人安全感、自尊和归属需求而非正式形成的;任务群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通过组织方式形成。进一步可细分为抵制性群体、共同行动群体、交互群体。一、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群体的分类组织行为学群体属性对群体内部的个体间的关系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地影响和塑造群体成员的行为。群体属性变量主要包括:角色规范地位群体规模群体成员结构二、群体属性组织行为学角色是指人们用以界定群体成员在群体内部各个岗位上所被期待的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规范。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男人和女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每个人在其所处的群体当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莎士比亚1、角色二、群体属性组织行为学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成员有3种比较典型的角色表现,这些不同的角色对群体的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维护角色。二、群体属性1、角色组织行为学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监督者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自我中心角色维护角色任务角色群体绩效消极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维护角色二、群体属性1、角色组织行为学群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景下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方式的期望。2.群体规范二、群体属性组织行为学为了完成群体的工作目标,达成群体的绩效目标,他们应该如何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产出水平。群体规范类型绩效规范社交规范分配规范形象规范这类规范一般来自于非正式群体,用来约束和引导非正式群体内部成员的相互作用。关于群体成员的着装和形象方面的,组织成员对于工作场合的着装问题,也有些心照不宣的标准主要涉及员工的工作报酬,棘手任务的分配等二、群体属性组织行为学群体规范是一个群体的DNA,这些影响群体规范的活动,对于群体个性的形成有重大影响。1.群体成员,尤其是领导所做的明确的陈述;2.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3.群体内部最初出现的行为模式;4.新成员所带来的其它群体的行为期望。群体规范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2.群体规范二、群体属性组织行为学3.地位地位是指别人对群体中成员的位置或层次的一种社会性的界定。地位既可以是群体正式给予的,也可以是通过教育、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特征而非正式地获得,所以地位可以分为正式地位和非正式地位;地位影响成员在群体中行使的权利以及个体所能获得的相关经济利益;维持群体当中的地位公平感是非常重要的。二、群体属性组织行为学群体规模是影响群体整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12个人以上的大群体更善于吸收多种不同的观点,所以,大群体适合于完成诸如调查事情的真相之类的工作目标。相反,小群体善于完成像生产性任务那样比较明确的工作目标,因此,成员在7人左右的群体在执行生产性任务时,将更为有效。二、群体属性4.群体规模组织行为学群体成员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群体成员结构可以分为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个性结构、价值观结构等。对于群体成员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质性群体结构和异质性群体结构方面。如果一个群体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所组成,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同质性群体,如果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特征的个体所构成,我们称其为异质性群体。5.群体成员结构二、群体属性组织行为学群体成员的行为常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分歧时,会感觉到群体压力,这种压力会导致从众和去个性化。社会心理学中,把在群体情境下,个人受到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与行为上,和群体中多数人趋于一致的倾向称为群体从众性。阿希实验:拓展思考:为什么从众现象会这么普遍存在呢?从众现象对于人们生活有什么积极意义?三、群体行为特征1.群体压力组织行为学去个性化:津巴多的电击的实验津巴多通过电击试验,提出去个性化产生的环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匿名性,二是责任模糊。“这些可爱的,在正常情况下态度温柔的女学生,几乎在每一次有机会时,都会按一下电钮,而根本不管被电击的是一位可爱的或者可恶的人,而且她们一点也不为之感到紧张或内疚”三、群体行为特征组织行为学群体士气是指群体中存在的一种齐心协力、高效率地进行活动的精神状态。群体士气对于群体绩效水平的高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三、群体行为特征2.群体士气组织行为学士气生产效率高低低高图6-4生产效率与士气关系示意图三、群体行为特征2.群体士气组织行为学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与成员及成员之间彼此的吸引,以及成员与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共同构成了群体的凝聚力。群体凝聚力主要表现在成员对群体的忠诚、对工作的责任感等方面。三、群体行为特征3.群体凝聚力组织行为学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1)低凝聚力的群体较难引导,高凝聚力的群体较容易引导。(2)对于高凝聚力的群体,如果作正面引导,生产效率将有明显提高,如果做负面引导,生产效率将有明显抑制。三、群体行为特征3.群体凝聚力组织行为学①群体成员相处时间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就会比较容易的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更多的接触机会,代表着更多的影响力。②进入群体的难度如果获得某一个群体的成员身份越困难,这个群体的凝聚力就可能越强。当人们进入一个群体的难度越大,他们对这个群体的归属感就越强。如:美国大学的兄弟会残酷的入会仪式。③群体规模群体规模越大,群体内部的关系网络越趋复杂,群体成员之间进行相互作用就越难。当群体的规模变大的时候,就应该关注小群体的存在。三、群体行为特征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1):组织行为学④群体中的性别构成群体的凝聚力:有男性有女性全部是女性全部是男性。⑤外部威胁一般来说,在群体受到外部攻击的时候,群体的凝聚力往往会增强。例子:很多国家在危机的面前将解决办法诉诸于战争,日本、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⑥历史上的成功如果某个群体有非常成功的历史,它不仅容易建立起群体合作精神来团结现有的群体成员,同时对于群体外的人员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三、群体行为特征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2):组织行为学1.群体动力模型:四、群体发展组织行为学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这五个阶段,但是因为冲突的存在,群体的发展可能出现跳跃和停滞,各阶段界限并不是非常的严格和清晰可辨。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完成阶段休止阶段四、群体发展1.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组织行为学群体成员间的互动中,除了最常出现的从众效应和社会惰化现象,还有协同效应、社会促进效应、社会致弱效应和社会标准化效应。五、群体互动1.群体内互动:组织行为学社会标准化效应是指成员在群体共同活动中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以及工作的速度和效率趋于同一化的倾向。协同效应是指群体活动的绩效水平将大于个体绩效水平的简单加总。社会致弱效应,指个体在群体中所取得的工作成效比其单独进行时要差得多的情况。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当个人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由于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自己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群体内互动出现的效应五、群体互动1.群体内互动:组织行为学群体间互动是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关系的体现,它表现的是不同群体间的交互作用过程。群体之间的互动并不总是积极的,当群体之间是合作态度时,群体的互动将表现为建设性的积极互动;如果群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群体之间的互动将表现为破坏性的消极互动。2.群体间互动:五、群体互动组织行为学(1)目标群体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来自于各群体目标的融合。(2)群体间的依赖程度一般情况下,群体间的互动较多地发生在依赖程度较高的群体之间。(3)任务及环境的确定性任务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是群体间互动的大量需求,但同时又给群体间的互动造成相当大的困难。(4)时间不同的群体对于工作时间取向上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这种认识上的不同往往导致不同群体间互动过程的不协调和不配合。五、群体互动群体间互动的影响因素:组织行为学(5)群体行为的选择性如果一个群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时,所拥有的资源范围越广,服务的对象越多,群体的互动活动就越有效。(6)资源配置组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有利于降低群体间冲突,促使群体互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7)相对地位在组织中,并非每个群体的地位都一样重要,因此在群体间的互动过程中就会出现地位差异。地位的差异将影响群体间的互动。(8)组织文化氛围相互信任、彼此关心、开放、灵活、负责的组织文化氛围中,群体的互动过程更为积极、有效,而在消极的文化氛围中,群体互动过程也会变得消极、被动。五、群体互动群体间互动的影响因素:组织行为学对群体间互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达到降低冲突水平,推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目的。管理的方法有:①制定规则与工作程序②划分等级层次③明确任务计划④建立有效沟通机制⑤联合型团队⑥综合部门群体间互动的管理:五、群体互动组织行为学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互动群体会对群体成员个人形成压力,迫使他们达
本文标题:组织行为学-陈春花-06-第六章-群体行为-第3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3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