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2
1行为偏激儿童的咨询案例薛凤敏菏泽学院,菏泽市,274000摘要:这是一例心境和品行混合为主的适应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以偏激性行为出现,寻求自我保护经历导致抑郁情绪产生,并因此导致人际关系不良,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障碍。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并结合咨询过程,综合考虑求助者特点,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用重点采用行为疗法给予咨询帮助。经5次咨询,基本达到咨询目标。关键词:小学生,行为偏激,性格,心理咨询,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治疗1一般资料军军,男,6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独子。身高大约1.3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母亲均为农民,在外地打工。家庭基本和睦,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2个案背景材料该生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奶奶对孩子过于宠爱,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家里买的玩具玩不了几天就弄坏了,有时孩子发脾气,新买的玩具拿起来就摔,渐渐形成蛮横任性的性格。因父亲不在他身边,怕他受人欺负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一旦和同学发生口角,他就用“暴力”的方式解决,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而且前一周的某节数学课下课后,老师的教具被别的同学扔在地上,老师进教室后却认为是他扔的,批评了他,他感到很委屈,也没告诉家人,还是奶奶听别的同学说的。心理测验:1)、《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验结果:总分57分,超过分界值38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2)、《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48分P:71分N:62分。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183观察和他人反映2外在表现:由父母陪同下前来咨询,一进门眼睛四处打量完房间里的人和物体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脚还不停地晃来晃去,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脸上横一道,竖一道,疤痕累累,一看就是平时和小朋友打架的“战利品”。母亲穿着时髦,一进门便不断地叙述孩子这不好,那不好。父母主诉:孩子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好晃椅子,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课外活动中不大合群,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吐同学口水。在家里则表现得任性,冲动,爱发脾气,不允许别人摸他的东西,遇到想办的事情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做作业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边做边玩。不会做的作业,也不问老师或家人,由于奶奶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可能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4评估与诊断4.1心理状态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无器质性病变。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低落,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4.2诊断与鉴别诊断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产生的特殊背景、持续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1]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身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4.3根据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由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2],判定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适应障碍范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偏激行为与交往不良倾向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3)、学习适应性不良4.4具体分析如下4.4.1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3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攻击是挫折的一种后果,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3]本案例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怕受人欺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以攻击性行为出现,寻求自我保护。而他打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4]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就军军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另外,军军的攻击性行为里,还有着他特定年龄的意义:转移或代替,将敌意等强烈的情感从最初唤起的对象转移到另一个比较不具威胁的对象上,以减轻个体精神上的负担[5]。即一种对权威的不满而发泄在非权威身上,比如:对老师不公正的不满,不能或不敢直接冲老师宣泄,而指向同学;一种寻求关注的不当方式,因为攻击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击性寻求注意,寻求理睬。4.4.2人际交往问题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4.4.3学习适应性该生虽然学习退步了,但其有学习基础,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5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6咨询方案的制定46.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阳性强化法、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急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6]还没有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且根据其特定的年龄特点,都比较适于采用上述的咨询方法。6.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6.2.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6.2.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5(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7]6.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个小时咨询收费:不收费心理测验收费:不收费(因是学校心理咨询室,故不收费。)7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8]具体咨询过程:第一次2013年4月11日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方法:会谈、心理测验6求助者表现出不合作,把手放在背后,并有时会低下头,不说话。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做CBCL,EPQ少年版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同时向其母亲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3)、确定咨询目标;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其母亲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母亲和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6)、布置咨询作业:(1)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2)、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3)再现打人事件,当时是怎么想的,想怎么做,感觉如何。让孩子发泄,父母再顺势引导。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分析这些学生身上有哪些良好的品质。第二次2013年4月18日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突破“偏激行为”应对策略。方法: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9]过程:1)、反馈作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后主动向被打的孩子道歉,孩子很不好意思,对他比以前热情多了,其他同学也渐渐靠近他;2)、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受欢迎”的原因,促进自我觉知;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4)、布置咨询作业:(1)、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2)、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3)、制定反馈表,记录自己友好行为引起对方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7第三次2013年4月25日目的:1)、学会合理评价;2)、提高自控力;3)、加强亲子交流。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代币法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遭到一名同学的嘲笑后,他也没生气;父母说孩子10句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的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老师及家人;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4)、布置咨询作业:(1)找数学老师、及曾与自己起冲突的至少两个学生的3个优点;(2)执行“代币法”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获得一种成功感,如:玩喜欢的电脑游戏、去游乐场一次、给小面额的零用钱。第四次2013年5月6日(本该定于5月2号的见面时间,因放五一假而推迟四天,但孩子主动要求妈妈给老师打电话延期,并要代为转告“祝老师节日快乐”。)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发展学习策略;3)、增强自信心。方法: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疗法此次见面,求助者明显的看起来很高兴,进门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过程: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2)、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3)、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将注意力放在学业上。4)、布置咨询作业:(1)、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8(2)、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并尝试对别人微笑、说好话;(3)、继续用“代币”激励。第五次2013年5月13日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
本文标题: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4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