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详解
-1-2020年2月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題(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9-12题为多项选择题,所列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项符合题意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1.在国际单位制(SI)中,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导出单位的是()A.质量B.时间C.力D.长度【答案】C【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详解】力学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为m、kg、s,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故ABD不符合题意;力的单位N是由牛顿第二定律F=ma推到出的单位是导出单位,是导出单位,故C符合题意。所以选C.2.手机导航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绍兴多风景名胜,某游客游完兰亭后驾车去东湖,他打开手机导航,搜索了驾车线路,线路显示走常规路线距离19.8km,需用时27分钟,选择走距离较短则有17.4km,需用时30分钟,如果走高速优先则有22.3km,需用时29分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走常规路线的19.8km指的是位移B.走“距离较短”说明路程最小C.选择走“距离较短”,则瞬时速率一定最小D.走“高速优先”,平均速度最大-2-【答案】B【分析】根据位移是由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轨迹和长度;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详解】走常规路线的19.8km指的是路程,故A错误;走“距离较短”说明路程最小,故B正确;瞬时速率大小与距离无关,故C错误;路径不同,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故常规路线的平均速度最大,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学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正确认识位移和路程、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即可解题。3.神舟五号飞船的返回舱距地面10km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至10m/s,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中降落。在距地面2m时,返回舱的4台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气,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并且到达地面时恰好速度为零,则最后减速阶段返回舱的()A.加速度大小为5m/s2B.加速度大小为25m/s2C.运动时间为5sD.运动时间为100s【答案】B【分析】根据位移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求运动的时间;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加速度。【详解】已知v0=10m/s,则最后减速阶段平均速度为:,则最后减速阶段运动的时间为:;根据加速度定义得,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知道运动学中五个基本物理量,初速度、末速度、时间、位移和加速度,知其三必然知其二。4.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两臂平行和两臂张开,如图所示,都可以使自己慢慢向上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A.两臂平行手臂用力较小,每个手臂拉力小于B.两臂张开手臂用力较小,每个手臂拉力小于C.两臂平行手臂用力较大,每个手臂拉力大于D.两臂张开手臂用力较大,每个手臂拉力大于【答案】D【分析】两手间距增大时,增大了手臂之间的夹角,两只手臂所受的力T的合力F与人重力平衡,由此可知合力F大小不变,由于夹角的减小,合力保持不变,则每只手臂所受力T是减小的,据此分析即可。【详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拉力T的合力F与人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夹角的变化时,合力大小仍不变;两臂平行时,拉力T竖直向上,则,两臂张开时,如图,当手臂间距增大时,相当于在力图中两力T之间的夹角θ增大,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这两个力增大,但两个力的合力,仍与重力平衡,始终不变,由平衡条件得则拉力T>,故ABC错误,D正确。5.如图所示,把一个玻璃球放在玻璃漏斗中,晃动漏斗,可以使玻璃球沿光滑的漏斗壁在某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A.玻璃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运动平面离漏斗口越近,玻璃球的线速度越大C.运动平面离漏斗口越近,玻璃球所受支持力越大D.若漏斗壁是粗糙的,停止晃动后,玻璃球将逐渐向漏斗口靠【答案】B【分析】小球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判断。【详解】球受只受重力与支持力,如图所示,故A错误;向心力有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方向水平指向圆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对于小球,θ相同,则,知小球的圆周平面越向上,r越大,则线速度越大。小球的弹力.知弹力不变,故B正确,C错误;漏斗壁是粗糙的,停止晃动后,速度要减小,则玻璃球将逐渐向漏斗下方运动,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是圆锥摆类型的问题,分析受力情况,确定小球向心力的来源,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结合进行分析,是常用的方法和思路。6.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的物块A和B通过一轻弹簧连接在一起并放置于水平传送带上,水平轻绳一端连接A,另一端固定在墙上,A、B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均为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系统达到稳定后,突然剪断轻绳的瞬间,设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和,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则-5-A.,B.,C.,D.,【答案】C【详解】对物块B分析,摩擦力与弹簧弹力平衡,则。以两个物块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绳子的拉力:。突然剪断轻绳的瞬间,绳子的拉力减小为0,而弹簧的弹力不变,则A受到的合外力与T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的加速度B在水平方向仍然受到弹簧的拉力和传送带的摩擦力,合外力不变,仍然等于0,所以B的加速度仍然等于0.故选项A正确。【点睛】本题要注意以下问题:(1)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2)细绳的弹力可以突变,弹簧如果两端都被约束,则弹力不能突变;如果一端自由,一端被约束,则弹力就可以突变。7.如图是自行车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其中I是半径为r1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r2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r3的后轮,a、b、c分别是I、Ⅱ、Ⅲ三个轮子边缘上的点(图中标出),则关于a、b、c三点的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va:vb=r1:r2B.vb=vcC.ωa:ωb=r1:r2D.ωb=ωc【答案】D【分析】靠链条传动根据轮子边缘上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共轴转动的点角速度相等,结合线速度与-6-角速度的关系进行求解。【详解】Ⅰ、Ⅱ两轮靠链条传动,轮子边缘上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则线速度之比为va:vb=1:1,故A错误;根据v=rω,va:vb=1:1,可知ω1:ω2=r2:r1,故C错误;Ⅱ、Ⅲ两轮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则两轮边缘上的点角速度之比为ωb:ωc=1:1,故D正确;Ⅱ、Ⅲ两轮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根据v=rω,b、c两轮边缘上点的线速度之比为:vb:vc=r2:r3,故B错误。所以D正确,ABC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知道共轴转动的点角速度相等,靠传送带传动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8.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有A、B两个质量均为m的滑块,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现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力F作用在滑块B上,A、B刚好不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力F的大小为()A.B.C.D.【答案】C【分析】A、B刚好不滑动,AB与水平面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分别隔离A和B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详解】A、B刚好不滑动,AB与水平面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隔离A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F弹=μmg,隔离B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Fcos45°=F弹+μ(mg﹣Fsin45°),联立解得:,故ABD错误,C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对物体隔离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找出各个力之间的关系。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物理学史上,最早正确指出“力与运动”关系的物理学家是牛顿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D.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可能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7-【答案】CD【详解】在物理学史上,最早正确指出“力与运动”关系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故A错误;若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的速度一定是增大的,故B错误;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动摩擦力作用,比如:正在沿着传送带斜向上运动的物体,故C正确;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但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故D正确。所以CD正确,AB错误。10.2018年,某城市引入了装配式住宅试点工程,装配式住宅是通过工厂预制房子主要部件,然后像“搭积木”一样把它们组装起来,它具有施工方便、质量、可靠的优点。下图是塔式吊车在把住宅部件从地面竖直吊起过程中的图,则部件上升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t=3s时,部件处于超重状态B.t=4.5s时,部件的速度在减小C.t=5s和t=12s时,部件的速度方向相反D.t=13s时,部件所受拉力小于重力【答案】AD【分析】根据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有向上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上;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下。【详解】由图可确定先做向上加速运动,再匀速,再减速运动。t=3s时,加速度向上为超重,故A正确;5s前一直加速,故B错误;速度一直向上,故C错误;13s时加速度向下为失重,则拉力小于重力,故D正确。所以AD正确,BC错误。【点睛】本题是对图象的考查,掌握住加速度时间图象的含义,知道超重和失重的特点即可解答本题。11.某人骑自行车以5m/s的初速度匀减速骑上一个长为30m的斜坡,加速度大小是0.4m/s2.则()-8-A.他不能到达坡顶B.他到达坡顶端需用10s时间C.他到达坡顶端需用15s时间D.他到达坡顶时的速度为1m/s【答案】BD【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他骑上斜坡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自行车到达斜坡顶端的速度大小。【详解】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可得30=5t﹣0.2t2,解得:t1=10s,t2=15s(舍去,因为自行车经过,速度减为零),故AC错误,B正确;自行车到达坡顶的速度为:v=v0+at=5﹣0.4×10m/s=1m/s,故D正确。所以BD正确,AC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速度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12.如图所示,一物体M从A点以某一初速度沿倾角θ=37°的粗糙固定斜面向上运动,自顶端B点飞出后,垂直撞到高H=2.25m的竖直墙面上C点,又沿原轨迹返回。已知B、C两点的高度差h=0.45m,物体M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取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面选项正确的是()A.物体M沿斜面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B.物体返回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5m/sC.物体M沿斜面向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D.物体被墙面弹回后,从B点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0.4s【答案】ABC-9-【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M沿斜面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物体从C点到B点的过程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高度求出到达B点时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物体返回后B点的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从B点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详解】物体M沿斜面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解得:a=8m/s2,故A正确;物体从C点到B点做平抛运动,设落至B点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By,由平抛运动规律有:,解得:vBy=3m/s,由题意知,物体落在B点后刚好沿斜面下滑,则它落至B点时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大小为:,故B正确;设物体从B点返回到
本文标题: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7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