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R·八年级语文下册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周国年1031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邹垚娟3524学习目标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准则。邹垚娟3524重点解读1.探“和”之义⑴“和”字起源:出现在青铜铭文中的汉字“和”由一颗植物与张口组成。较之更早的古汉语中,“和”(新)字由“禾”与“龠[yuè]”构成,“禾”指示稣[sū]的发音,“龠”表征稣的含义。其中,作为象形文字的“龠”在甲骨文中,指示一种有着几个管孔的具有早期短笛形制的吹奏乐器。由此可见,“和”字的产生,与音乐密切相关。而在古代,音乐与宗教是社会仪式的一部分,所谓“礼乐”,所以说,是礼仪与音乐共同确立了“和”。因此,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的博大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同而不和”就是在讨论时随波逐流,而暗地里却不服气,有时还会拆人家的台。“和”与“同”的内涵①“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明确:君子和而不同。所为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和”的,像一个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②“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明确:因为没有乖戾(乖张,不合情理)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小人因为有阿比(对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③“和因义起,同因利起。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义也。”----刘宝楠《论语正义》明确:和的原因由义引起,同时由于共同的利益而生出的和。追求义的人,觉得适宜,各适其宜,尚未在诸多方面(强求一致),所以不同之义也可以和。这样不同之和,而不是执己之见,没有伤及于和。注重利的人,觉得这是人所共同追求的,民众致力于这些,那么有争论之心,所以同而不和。这是君子、小人的区别。④“(齐景)公曰:‘唯(梁丘)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明确: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协呢?”景公说:“和协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和协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里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丁,百姓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豳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一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辨析“和”与“同”①“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明确:“(尧帝)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也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明确: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放在心里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了,而又都合乎天道,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理.只有中、和了,天地各守自己的位置,那万物才能生长发育。讨论:“和”与“同”之间的区别?明确:“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和”是内心平和不争,“同”是小人“为恶一致”。“和”是目标一致,但行为、方法不一定相同,“同”只是行为上的附和。⑶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孔子,也不止于孔子。“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不乏精彩之见。搜集资料,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尝试用几个关联词概括“和”的含义,思考“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下有什么意义?⑶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明确:“和而不同”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品质。2.寻“和”之用⑴“和为贵”故事会。“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这是孔子弟子有若的话,原文为:“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历来说法很多。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和为贵”中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等。下面这则《“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例子?2.寻“和”之用“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也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员朱子旺的一个作品。《“六尺巷”的故事》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将相和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蔺相如又在渑(miǎn)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危急关头,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抛弃前嫌,终于结成了誓同生死的朋友。故事驿站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羊与狗传说,某国王做这样一个试验:将10只羊关进一间屋子,里面放一筐鲜草;将10只狗关进另一间屋子,里面放几块鲜肉。第二天,打开关羊的屋子一看,鲜草已被吃光,10只羊安然无恙。打开关狗的屋子一看,几块肉完好如初,10只狗却遍体鳞伤。国王感慨不已:假如狗能像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受肉的美味。动物尚且如此,人类则更应该和和睦睦,才能生存、兴旺,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故事驿站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司马徽让猪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故事驿站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于令仪赠盗曹州人于令仪,原来是个以贩卖货物为业的小商人。他为人宽厚,从不欺骗人,晚年时家道殷实富足。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到于令仪家里行窃,被他几个儿子抓住了。原来小偷是邻居家的儿子。于令仪问他:“你一向为人本分谨慎,何苦要当小偷呢?”小偷回答道;“不过是被贫穷逼成这样罢了。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如能得到十千钱,就足够穿衣吃饭了。”于令仪就按他说的数目,付给了他钱。小偷拿了钱以后,已经走出去了。于令仪忽然想起了什么,又叫住他。那小偷不知是否有变,非常害怕。于令仪说:“你如此贫困,夜里带着十千钱回家,我恐怕你在路上,要被人怀疑盘问,就麻烦了。”于是于令仪留下小偷,在自己家里过夜,到天亮后,才让他回去。小偷经历了这样的人和事,很受感动,大为惭愧,后来终于成了一个良民。故事驿站讨论:通过以上故事,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做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呢?明确:要有宽容的胸襟,博大的胸怀。归纳:“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⑵标语诠释“和为贵”。①遵古训,和为贵;促和谐,人为本。②家和万事兴,国和富且强。③居众和,养心平。④宽容,化解人与人的恩怨。⑤创造和谐,追求卓越。……3.享“和”之乐(1)讨论之前,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合作制定“班级议事规则”。明确:班级议事规则:a以“和而不同”为原则,
本文标题: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0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