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温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
温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随着温州人口规模的不断发展,及时了解温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对宏观规划温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更科学、更合理地配置和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强市战略目标很有必要。一、温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市常住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常住人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分析城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1.本市常住人口总量现状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温州市常住人口为912.21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56.4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5.6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90%。在常住人口构成中,户籍常住人口627.99万人,占总量的68.8%;外来常住人口284.22万人,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与2000年相比,户籍常住人口增加92.4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增加63.94万人。2.本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2000年以来,本市常住人口一方面总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常住人口的区域分布也出现了较大变化,主要呈现为:从地区分布看,市区(三区)人口总量及比重大幅提高。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市区(包括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区)的人口为303.95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市区人口增加112.3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25.35%提高到33.32%,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效应明显。而洞头、文成、泰顺三县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减少明显,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三个县占全市比重从8.48%减少至5.84%。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由于外来流入人口集中在中心城镇,十年里我市城镇人口比重快速提高,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02.20万人,占66.0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13.25万人,乡村人口减少56.84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56个百分点。(见表1)表1全市分地区城镇人口分布表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全市755.7651.50-912.2166.02-市区191.5582.7025.35303.9488.4033.32洞头县9.6425.301.288.7744.700.96永嘉县72.2437.739.5678.9255.978.65平阳县74.0450.109.8076.1749.258.35苍南县116.7644.3015.45118.4654.7212.99文成县26.4929.933.5121.2139.562.33泰顺县27.9828.133.7023.3440.152.56瑞安市120.7840.8015.98142.4765.0915.62乐清市116.2842.1015.39138.9352.2615.233.本市常住人口发展趋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变动对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变动影响占六成,外来人口流入为主的机械变动对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变动影响占四成。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数据和十年平均增长率为依据,预测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发展趋势。结果为:2015年本市人口总量预计将超过1000万,约达到1002.19万人;如果温州在“十三·五”期间,仍然维持目前常住人口的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状态,预计到2020年本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101.04万人。(二)本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本市常住人口的发展必然会影响本市学龄前及中小学学龄人口的总量及发展。1.本市学龄前人口现状2010年本市学龄前人口(0岁-5岁)约59.30万人。与2000年比,学龄前人口总量增加12.11万人。从各年龄组的占比看,0岁组和5岁组较10年前比重减少2.1个和4.3个百分点。(见表2)表2温州常住人口中学龄前人口单位:万人、%年龄组2010年2000年学龄前人口占比学龄前人口占比占比差总计59.30-47.19--0岁组10.3617.59.2419.6-2.11岁组10.0316.96.7114.22.72岁组9.9516.86.9214.72.13岁组9.6616.36.9314.71.64岁组9.7016.47.7216.40.05岁组9.6016.29.6620.5-4.32.本市学龄人口状况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的中小学学龄人口总量为113.03万人。其中小学学龄(6-11岁)人口48.70万人;初中学龄(12-14岁)人口22.54万人;高中学龄(15-17岁)人口41.79万人。与2000年比,中小学学龄人口总量减少30.68万人,其中小学学龄人口减少18.74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减少12.25万人,但高中学龄人口微增0.31万人。(见表3)表3温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单位:万人、%年龄组2010年学龄前人口占比(%)2000年学龄前人口占比(%)两者占比差两者人数差(万人)(万人)(万人)全市113.03-143.71---30.686-11岁48.743.167.4446.9-3.8-18.7412-14岁22.5419.934.7924.2-4.3-12.2515-17岁41.7937.041.4828.98.10.313.本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趋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并采用人口年龄移算模型推算,2015年本市中小学适龄人口将达104.94万人,其中小学学龄人口将达58.29万人,初中适龄人口将达24.20万人,高中适龄人口将达22.45万人,与2010年比,小学适龄人口将增加约10万人,初中适龄人口将增加1.66万,而高中适龄人口将锐减19.34万人,考虑到2010年15-17岁年龄组中有9.90万属于市外外来的常住人口因素,届时全市高中适龄人口相对于2010年至少也将减少约10万人。以人普资料为底,并采用0岁和1岁常住人口平均数推算2020年的小学适龄人口,其结果是2020年本市中小学适龄人口将达117.61万人,其中小学适龄人口61.17万人,初中适龄人口将再次增加至29.31万人,而高中适龄人口经过2015年低谷后,也将再次回升至27.13万人。(见表4)小结:鉴于上述推断,2015年小学会现生源富足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初中保持相对稳定,高中则面临生源不足问题。与2015年比,2020年小学生源微增,初中面临生源足教育资源不足,而高中生源不足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表42015、2020年全市中小学学龄人口总量预测单位:万人2010年2015年2020年全市113.03104.94117.616-11岁48.758.2961.1712-14岁22.5424.229.3115-17岁41.7922.4527.13此外,由于受全市常住人口分布“市区人口逐年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幅度较大”变化趋势的影响,因此,未来中小学学龄人口的分布必然也会呈现相同的态势,这直接影响到整个温州基础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调整。4.全市常住人口与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态势比较将2010~2020年全市人口总量与2010-2020年全市中小学学龄人口总量发展作折线图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2010—2020年本市人口总量呈“不断上升”的态势,而同期的中小学学龄人口总量则呈“有所波动、总体微升”的态势(见图2)。这表明未来lO年里,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不会成为本市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压力,但各个区域实际承受的学龄人口压力是不同的,常住人口大幅增加的市区将面临生源增加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而常住人口相对不断减少的洞头、文成、泰顺三县将面临生源不足的矛盾;多数经济发达城镇则还需要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图22010~2020年全市人口与学龄人口发展态势比较二、本市中小学学龄人口发展的教育需求(一)中小学教育资源需求的计算依据与方法1.标准设置依据:2001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4年,省编委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也联合发布了《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再结合《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09号)、《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浙江省建设厅DB33/1025-2006)[1],我们以这五个标准为主要依据对2015年、2020年全市中小学教育资源需求进行预测。(1)设班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规定,近期小学应每班45人,初中每班应50人;远期小学应每班40人,初中每班应45人;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规定,小学每班45人,初中每班50人,高中每班50人;《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规定,每班人数不应超过50人。结合三者,本文采取“小学每班45人,初中每班50人,高中每班50人”作为设班标准。(2)校舍建筑面积标准和建设用地面积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对生均建筑规划面积小学分为4班、6班、12班、18班和24班等5种情况作出相应规定,考虑到2010年我市706所小学学校中,市区小学仅占1/5,以及办班规模12班以下的有361所,12班以上的有345所,本文拟采取农村学校中位数12班规模标准作为预测生均面积依据。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规定,12班规模的完全小学生均建筑规划面积为7.81平方米。同样地,初中我们以农村学校12班规模标准——生均规划面积10.00平方米为预测依据。《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中针对办学规模24班-60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区间设定为(22.17-23.68),由于区间较小,影响不是很大,本文拟采取30班规模标准――生均规划面积23.64平方米。同样可得,建设用地面积标准:小学生均用地面积29平方米,初中生均用地面积30平方米,高中39.85平方米。同样地,根据2010年全市中小学实际办班情况,本文拟设定标准小学为办班12班,标准初中为办班12班,标准高中为办班30班。(3)教职工标准: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则规定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见表5),其中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占教职工的比例“高中一般不超过16%、初中一般不超过15%、小学一般不超过9%。”表5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小学初中高中城市1:191:13.51:12.5县镇1:211:161:13农村1:231:181:13.5考虑到我市市区、县镇及农村生源的比重,本文拟统一采取县镇标准作为全市教职工配备的标准,并以全市2015和2020年中小学学龄人口数为基数,按上述理由拟定的标准学校的配置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进行预测。(标准学校各项参数见表6)表6标准学校各项指标学校办班生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班人数教职工与学生比专任教师占比(班)(M2)(M2)(人)小学12297.81451:210.91初中123010501:160.85高中3039.8523.64501:130.842.具体方法是:(1)根据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用不同学段的人口数除以不同学段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得出全市不同学段的教职工编制数。(2)用不同学段的教职工编制数乘以不同学段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数,得出全市不同学段专任教师数。(3)根据校舍建筑面积及用地面积标准,以预测学生数为基础,计算出全市不同学段学校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4)根据标准学校设班数,用各年段的学生数除以不同学段办班标准人数,得出班级数,再以班级数除以标准学校班级数,得出标准学校数。当然,这种方法存在着无人口高峰和低谷变化余量空间、回旋余地小、各县(市、区)变量不同等不足,但其对全市基础教育资源规划的可信度却大大高于单以人口数量为基数的计算方法。(二)2015年、2020年本市教育资源需求预测根据2010、2015年全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的数量,按照上述方法计算
本文标题:温州市中小学学龄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1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