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高粱叶子青又青,×月×号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华北事变D.七七事变解析:1931年,日本侵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攻占沈阳,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判断选B项。答案:B2.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北平一些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们也提出“立泯派系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A.国难当头,团结合作逐渐成为各界共识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C.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被广泛接受D.国共两党结束对抗,开始合作答案:A3.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C.中国共产党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断滋长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解析: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关头,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全民族抗战,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答案:D4.“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沟通南北战场的联系,企图占领战略要地徐州……日军约四万人发动进攻,守军顽强抵抗十余天……第五战区调动兵力包围日军……歼敌约二万人。”这则史料所描写的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答案:D5.“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判断这首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人民军队的军歌()A.中国工农红军B.八路军C.国民革命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析:题干中的“游击战”“反扫荡”的信息与抗日战争有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八路军。答案:B26.蒋介石说:“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工业和金融中心……英美等国在华利益主要集中在这里,如果在这里同日本大战,必然引起英美的极大关注,最好能把英美拉入战争,协同我们共抗日本……”材料中所涉及的战役是指()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解析:从材料中“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工业和金融中心”可知该城市是上海,A、B、C、D四次战役中只有A项发生在上海。答案:A7.1940年12月底,日本侵华大本营决定:“当前对华作战纲要的内容是,彻底肃正华北治安、空军进攻作战、对华集中作战谋略,加强封锁以及扶植中国武装的治安警察力量。”迫使日本侵华战争策略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A.七七事变中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B.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受到了迎头痛击C.平型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士气D.百团大战打击了日本在华北的统治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1940年12月底”。其反映了由于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迫使日军将主要力量转向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故选D项。答案:D8.“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斗争D.太平天国运动答案:C9.对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苏联对日宣战解析:全民族抗战调动了所有爱国力量,使中华民族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战胜敌人的决定性因素。答案:C10.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便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不承认“民国”的合法性,后来他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自居。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析:“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自居”反映其民族意识的觉醒,这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关,D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排除;B、C两项不符合“以‘清代遗民’自居,不承认‘民国’的合法性”,排除。答案:D311.1940年9月4日,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迭电获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此电文嘉奖的是()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40年”及战役特点,A、B、C三项在时间上都不符合,百团大战的特点是交通破袭战。答案:D12.下表反映的是二战时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分配情况。这一材料主要说明()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战场中国战场东南亚、太平洋战场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0多万人近11万人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击了日本法西斯C.日本在亚洲全面发动了侵略战争D.日本不断向中国战场大规模增兵解析:二战时期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数量从35个师团增加到110多万人,由此可见中国是抗日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材料二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4(1)“远东危机”指什么?它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2)《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3)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有什么积极表现?(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以上人物列为封面人物的原因。解析:第(1)问中,很明显“远东危机”是指日本侵华步步深入,影响可以从中日和远东国际格局几个方面来归纳。第(2)问中,并不是四方都是解决危机的关键,溥仪是日本傀儡,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忙于欧洲事务和国内建设,防止德国入侵,无暇东顾,所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两个当事国中日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第(3)问中,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积极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联共抗日、正面抗战和争取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第(4)问中,蒋介石之所以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关键原因在于看到了中国抗战对于国际局势的巨大作用,看到了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对于抗战的贡献。答案:(1)“远东危机”指的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回答“进一步侵略东亚地区”或“满蒙地区”也可)影响:造成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损害美英等国在华利益。(2)不同意。理由:溥仪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皇帝,苏联忙于欧洲事务和国内建设,无暇东顾,他们都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蒋介石的态度和政策决定了危机的解决。日本是危机的制造方,当然也成为危机解决的关键。(3)表现:①联共抗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领导正面战场的抗战(或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入缅作战等战役);③争取国际援助,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任答两点即可)(4)原因:美国《时代》周刊看到了中日战争与国际局势变化的密切关系;看到了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对抵抗日本侵略的作用。14.在中国近代史上,日军曾多次发动或参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在中国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暴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七七事变中国守军进行抵抗材料二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将日本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5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人质、劳工,以及掠夺财产、破坏城镇等)、“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材料三图1《马关条约》影印件图2日本天皇投降诏书(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事件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阅读材料二,列举相关史实证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提出的罪行诉讼。(3)材料三反映中日战争中两种怎样的结果?出现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是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端。(2)罪行史实:①制造了南京大屠杀。②制造了潘家峪惨案。③组建“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战,以中国活人做试验等。(3)结果:一败一胜。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丧失大量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1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