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一、二文言特殊句式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语文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者,……也。(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语气。)例: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者也例: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者,……。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朝民歌《木兰诗》)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①“臣本布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③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⑤梁父即楚将项燕⑥非死,则徙尔。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⑨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七略四库,天子之书。刘备天下枭雄。翻译下列各句: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5.妪,先大母婢也。6.为吾与汝双栖之所。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用“于”表示被动关系。动词+于+主动者王建禽于秦。(禽,通“擒”)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见+动词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信而见疑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见……于”表示被动见+动词+于+主动者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臣诚恐见欺于王。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被(受)+动词或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为……”“……为……所”“……为所……”表被动为+主动者+动词为+主动者+所+动词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仲卿母所遣。若属皆且为所虏。茅屋为秋风所破。无标志的被动句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是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就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这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义来判别。例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被动句常见的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1、府吏见丁宁(我)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温馨提示]()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翻译下面的句子: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善矣,子之治东阿。《晏子治东阿》渺渺兮余怀。《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称心如意,几家能彀?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人莫之许也。恐年岁之不吾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C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何为其然也?彼且奚适也?奚以知其然也?彼且恶乎待哉?何以解忧?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刘备)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子何恃而往?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举。D尔何知?B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B卿欲何言?C安得广厦千万间。D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C翻译下列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肇锡余以嘉名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状语后置翻译下列各句:自缢于庭树俟我于城隅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相与枕藉乎舟中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一)中心语+定语+者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人者。(二)中心语+之+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者,所在皆是也。(三)中心语+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D客有吹洞箫者E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省略句可分为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中心词等省略主语有承前省、呼应下文省、对话省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省略谓语谓语一般不能省略,但在特定情况下页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竖子不足与(之)谋!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引(之)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省略介词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垣墙(于)周庭。徘徊(于)庭树下,自挂(于)东南枝。赐之(以)彘肩。省略中心词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一般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省略的。如:宫中府中(之吏),俱为一体(之吏)。
本文标题:必修一、二文言句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1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