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 历史必修一期末总复习提纲大全【自己整理】【全重点】
一.皇帝制度二.中央官制(中央行政体制)三.郡县制(地方行政体制)一.皇帝制度1.皇帝独尊2.皇位世袭3.皇权至上皇帝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丞相太尉诸卿(牵制)(统率)(统率)(虚设)直接控制中央政府郡郡守县县令或县长皇帝三公九卿制1.受命中央2.督责属县(考查)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兵役徭役郡县制和分封制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权力大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特点爵位世袭;拥有封地,军队;独立性大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有俸禄没有封地;受监督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地方容易出现割据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中央集权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官僚政治贵族政治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皇)权的统治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对当朝;对后世)•1、积极影响: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的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所沿用······•2、消极作用:秦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但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趋势加强(1)汉高祖:汉承秦制,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2)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将诸侯王任免权收归中央(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封地,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趋势加强2、唐朝:趋势削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拥兵自重集权削弱唐玄宗设藩镇长官叫节度使,往往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唐由盛而衰持续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是五代十国的祸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趋势进一步加强(1)措施:1)军事:收兵权,编禁军;(“杯酒释兵权”)2)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3)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评价:②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趋势完善并发展(1)措施:①设行省制度②省下分设路、府、州、县③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形成内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图示链接)(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即尚书、中书、门下)(3)隋唐:三省六部制(链接:三省六部制的隶属关系)(4)宋朝:设中书门下,后分割相权(链接:演变关系示意图)(5)元朝:设中书省,相权得到强化汉武帝建立内朝、强化皇权的演示图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内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隶属关系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皇帝(相权一分为三)皇权独尊名相魏徵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中书门下皇帝(即政事堂,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行政权)(军权)(财权)(相权一分为三)(总揽大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拔标准孝廉选拔标准门第(图示链接)3、隋朝:首创科举制4、唐宋元: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互不统辖各司其职权集中央2、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②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原因: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①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结果:“内阁”应运而生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全盛3、内阁的创立与发展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八旗旗主“共治国事”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皇权受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南书房集权于帝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皇太极康熙雍正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努尔哈赤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①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②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③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1、明清绝对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秦朝(形成)两汉(巩固)中央:内、外朝制地方:郡、国制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朝(加强)中央:中书门下地方:明清(顶峰)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废行省,设三司清:设立军机处单元整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央:三省六部地方:地方:行省制度中央:中书省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度一、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二)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根本目的:对内-凝聚公民、保持独立;对外-夺取异邦财富和奴隶)(一)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1、内容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2、作用: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二)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1、内容:A、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B、设五百人议事会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D、实行陶片放逐法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三)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黄金时代”1、内容:内容: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2、改革五百人议事会3、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4、发放工资和津贴1习惯法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平民利益得到保护,维护奴隶贵族的利益3公民法(罗马公民)4万民法(罗马统治范围一切自由民法律)5民法大全•1保护统治阶级•2保护私有财产•3保护奴隶制度•1欧洲第一步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2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建立的?经济基础政治前提历史传统理论依据正式确立发展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律至上、有限王权启蒙思想的滋长《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2)君主(国家元首)保留,但“统而不治”(3)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4)首相(政府首脑)权力极大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1、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斗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稳定了社会秩序。3、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4、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制度,树立了一种模式,即君主立宪制度。女王Queen内阁首相Primeminister议会Parliament保守党LaborParty内阁Cabinet国家元首国家权力中心政府首脑执政党国家政府首相议会下院内阁(政府)对议会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一个前提:美国独立一、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理论:启蒙思想的影响(孟德斯鸠:三权分立)邦联制的缺陷权利:各州邦联社会动荡加剧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总统任命的法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行政立法司法分权与制衡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内容:1.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2.三权分立原则,制约与平衡原则3.共和制(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治组织形式)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评价:①为美国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a.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各州自治相结合b.总统制----使联邦行政权保持强有力地位c.共和制----防止独裁,保障民主②协调了各种矛盾③巩固了国家的独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民主政治示范第三共和国宪法行政权军事权立法权总统总统议会产生任期具体权力总统议员参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参议员:地方议会的选举委员会;众议员:普选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参议员: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众议员:任期4年任命政府官员;缔约和特赦;解散众议院。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决议;众议院:有权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控制。法国总统和议员的产生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行政军事立法皇帝和宰相皇帝两院制议会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其实只不过是将欧洲流行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拿来装点门面,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才是它的实质。实质•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特点评价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消极评价和积极评价二、鸦片战争1、战争的原因材料一:1929年,柏金来(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的消费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材料二: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主观):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倾销商品。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客观原因:中国腐朽落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埠其他权益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由双方协定割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十口通商增开天津为商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至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赔款2100万银元赔给英国400万两、法国200万两白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三、战火再燃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A、关于土地分配:①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②方法: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关于产品分配:①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②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2)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其主要内容?(3)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你认为其有实施的可能吗?革命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违背历史发展趋势核心《资政新篇》认为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所谓设法,就是制定法律制度;主张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发展金融事业;主张设学馆;(外国)谨守天规之人皆可来访。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请思考:洪仁玕的主张有哪些?具有怎样的新特点?二、创太平世界依法治国发展工商新式教育平等外交资本主义方案进步性时代原因小生产者内部矛盾无科理论中外反动联合阶级局限性农民不能领导民主革命胜利三、太平的反思空想落后天京变乱拜上帝教英法联军孤军北伐战略失误①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性质:站在社会发展角度:《天朝田亩制度》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倒退。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站在反侵略反封建角度:②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项目内容影响和危害割地赔款开埠其他权利的丧失《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军费2亿两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不得不大举外债,便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一期末总复习提纲大全【自己整理】【全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2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