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历史必修三专题五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温故知新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背景:(1)新中国成立时,专门科研机构仅有三十多个,科技人员不足五万人。(2)科研工作仅在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开展。2、措施:(1)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2)成立科研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①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②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3)壮大科研队伍①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如李四光、邓稼先等。②大力培养科技人才。(4)制定计划——《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3、成就:(1)国防: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④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医学: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农业: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合作探究】建国初,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背景有哪些?目的何在?成果有哪些?有什么意义?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把中国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在在中国抗美援朝及台湾问题上,中美闹了很大的矛盾,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甚至暗示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对中国进行核威胁。(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想要控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拥有核武器的苏联也成为了中国的敌人。这些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这个时期,美苏争霸,使国际局势很紧张。(4)另外,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成立后,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就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美国对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我国安全。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保家卫国。苏军装甲部队参与进攻珍宝岛我解放军战士在珍宝岛执勤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50年代开始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合作探究】建国初,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背景有哪些?目的何在?成果有哪些?有什么意义?2、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3、意义:(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4)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邓稼先(1924—1986),中国物理学家;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当年回国。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秦山核电站内部◆大亚湾核电站推进剂:单级液氧+酒精等液体燃料。射程:600公里。弹长:17.7米。弹径:1.65米。弹重:20.5吨。弹头:常规高爆炸药。制导:惯性+无线电。精度(CEP):数公里。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技术参数:中国第一种弹道导弹——东风-1(DF-1)短程弹道导弹推进剂:单级过氧化氢+酒精液体燃料。射程:1300公里;DF-2A为1500公里。弹长:20.9米。弹径:1.65米。弹重:29.8吨。弹头:1枚重1290公斤的2万吨级当量核弹头。制导:惯性陀螺电解积分仪。精度:1500米~3000米。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技术参数:东风-1的改进型——东风-2(DF-2)弹道导弹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典型题例】:(2010·湘潭高三月考)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右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志,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①它是中国汉字②它是中国书法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B。图片没有汉字“月”的演变历程,故没有反映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1)“文化大革命”使科技事业严重受挫。(2)邓小平复出,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3)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科学事业发展迎来了春天。(4)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一论断。3、意义:(1)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2)是对科学技术作用的理论概括。(3)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背景(1)“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3)“863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2、成就(1)核技术和应用①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注重核技术的和平利用;②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2)空间技术①1984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相继发展发射成功;②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③1990年,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2、成就(3)运载火箭研究①1980年,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②1999年以来,成功发射并回收多次“神舟号”飞船;③2003年10月,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4)信息技术①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②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5)生物工程①2001~2002年,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②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3、意义:(1)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典型题例】:(2010·合肥高三一模)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解析:B。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可以用排除法。A、C、D三项均不正确。•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该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产品,每年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袁隆平获奖一览表时间奖励名称奖励等级授奖部门1981.6国家发明奖特等国家科委1985.10创造与发明奖章金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3.4拯救世界饥饿荣誉奖Feinstein基金会1994.12何梁何利基金奖何梁何利基金会1996.5日经亚洲奖日本经济新闻社2001.2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务院2001.8拉蒙·麦格赛赛奖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2004.5沃尔夫奖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2004.10世界粮食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2006.4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典型题例】:(2010·安徽巢湖高三二测)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不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B.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C.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D.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解析:A。A项是在1973年,B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就,C项是在2003年,D项是在1983年。A项为正确答案。【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材料1: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材料2: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饥荒和大量无辜平民死亡之后,非洲的饥荒第一次被报道。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了:干瘪的乳房犹如枯萎的梨,含在一个骷髅般孩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奶水。为了安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痛苦。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残,但这些照片中的悲惨情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饥饿和粮食问题。【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材料1: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材料2: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饥荒和大量无辜平民死亡之后,非洲的饥荒第一次被报道。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了:干瘪的乳房犹如枯萎的梨,含在一个骷髅般孩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奶水。为了安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痛苦。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残,但这些照片中的悲惨情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饥饿和粮食问题。材料3: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材料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材料1: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材料2: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饥荒和大量无辜平民死亡之后,非洲的饥荒第一次被报道。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了:干瘪的乳房犹如枯萎的梨,含在一个骷髅般孩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奶水。为了安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痛苦。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残,但这些照片中的悲惨情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饥饿和粮食问题。材料3: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材料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三专题五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2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