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例情绪障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陈丽媛辽宁师范大学摘要:本文是对一例有情绪障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支持疗法,认知疗法,意象对话,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情绪障碍的成因和预防方法。一、一般资料萍萍,女,25岁,未婚,大学三年级学生二、主诉经常觉得胸口闷,透不过气来,特别是和别人生闷气的时候,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语言攻击,不知道该怎样反驳,过后想起来了特别怨恨自己没有反驳对方,但是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形,又不知道该怎样反应了;不知道自己的反应是不是对的,经常安慰自己,别人并没有攻击自己的意思,是自己太敏感了,可是胸口却像压了一块石头似地喘不过起来;不知道自己对于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感觉是否是正确的,只有别人和自己的反应一样,自己才敢承认自己的感觉;最事情的时候,内心经常有冲突,有的时候自己特别不愿意去做一件事,但是感觉应该去做,就强迫自己去做了,但事后特别后悔,如果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又担心会受到某种惩罚,经常纠缠与“应该”“不应该”之间,感觉自己活的很累,不真实。三、咨询师了解的情况萍萍家在农村,父母对其期望很高,希望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对其要求很严格,母亲性格严厉,好强,不容许萍萍和她有不同的意见,不许萍萍顶嘴,萍萍偶尔和母亲顶嘴会遭到母亲严厉的训斥,后来萍萍习惯了母亲挑剔自己的毛病,而从不顶嘴,即使是母亲冤枉了自己也不做辩解,好像母亲说的和自己无关一样。母亲认为不合大人顶嘴,争论时一大优点,经常会在人前人后的夸奖萍萍的这一“优点”后来,别人在攻击萍萍,萍萍也像没听见一样,几乎从不辩解,小学中学还好,进入大学后,同宿舍的一女生经常找萍萍的麻烦,挑萍萍2的毛病,萍萍心理很不舒服,几乎从不表达,只是自己生闷气,又觉得不应该生气,压抑自己的情绪,萍萍很怕这个女生的攻击,可是一个宿舍住着,躲也躲不过,进入大三后,胸口经常难受,吃了一些药,也没什么效果。四、评估与诊断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求助者的问题持续六个月;感到痛苦,所产生的心理矛盾没有明显的道德冲突;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影响正常与人交往和学习;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根据郭念峰老师诊断的原则,诊断萍萍的心理冲突是“情绪障碍”。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的咨询目标: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缓解求助者的痛苦,减少其压抑情绪,使之能够正常学习。最终目标和长远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应原理:支持疗法、认知疗法、意象对话1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3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1)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2)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1)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2)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咨询收费:每次200元人民币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4第1次2010年3月21日方法:会谈,获取基本资料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2)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3)确定咨询目标;(4)通过与来访者的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5)对来访者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对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第2次:2010年3月28日方法:会谈,认知疗法过程:(1)引导萍萍做自我探索使之能够认识其成长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个性方面的不足,体验到以前自我认识存在的不足,增加其自发性与活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排除障碍,创造条件,开发潜能的目的。(2)指出萍萍的认知偏差,每个人在日常与人交往过程中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一味的忍让,不争论并不是一个优点,这样既不利于与别人关系的改进,也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过分的情绪压抑必然会让自己产生身心疾病。(3)使萍萍认识到,喜怒哀乐都是人的正常的情绪,要承认自己的积极清晰,也要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消极情绪要进行释放,而不是一味的压抑,告诉萍萍一些释放消极情绪的方法,可以运动,比如慢跑等,听劲爆的音乐,看悲剧,找人倾诉,写日记,到旷野大声喊叫等。第3次:2010年4月5日方法:会谈,支持疗法过程:(1)在受到别人的攻击时,鼓励萍萍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2)接受自己的情绪,承认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感觉,无论自己对于一件事的感受如何,相信自己的感觉是真实的,自己做自己感觉知觉的主人,而不是以别人的感觉为标准。(3)接受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要一味的处于懊悔,自责中。5第4次2010年4月12日方法:会谈,认知疗法(1)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2,认为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追求快乐原则,不顾及任何的规范,规则,只需满足自己即可。“超我”是指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所受到的规则,制度,限制“自我”是指现实中的“我”是把“自我”与“超我”相协调以后所表现出来的,萍萍做事经常纠缠于“应该”与“不应该”之中,是“超我”太强大了,过度压抑“本我”所造成的。建议萍萍要释放“本我”,忽略给自己强加的规则。遵循自己的意愿。(2)向萍萍说明,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价值条件化的的限制,我们自己做事情,有时会违背我们自己的意愿,而遵从社会的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我们做事时可以经常听听自己的内心声音,去价值条件化,活出自己真实的一面第5次2010年4月19日方法:意象对话为了继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运用意象对话,通过修正求助者潜意识对自我的看法,从而更加接纳自己。咨询师引导求助者逐渐进入潜意识,该求助者描述自己走入一个水泥做的,坚硬的房子里,没有窗户,布满灰尘,屋里摆设混乱,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求助者逐步设立窗户,把墙壁贴上温暖的材料,房间里打扫整齐,摆上鲜花,但是求助者却在安装一个什么样的门上犯了难,求助者自己觉得应该安装一个没有油漆的门,但是又怕别人笑自己傻,左右为难,不知道是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还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来办,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求助者最终按自己的意愿来安装自己喜欢的门。摆脱了“应该”的束缚,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求助者最终在自己的潜意识层面接受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这将有助于求助者在意识层面更加接纳自己的意愿,想法。八、咨询效果评估61、来访者的评价“感觉做真实的自己特舒服,胸口不闷了,感觉很轻松。”“芳芳不那么焦躁不安,爱发脾气了,和大家在一起开心多了”2、咨询师的评估与总结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摆脱了情绪障碍的困扰,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情绪障碍的成因:1、内因。这类人大多有以下特点: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高,谨小慎微,敏感多疑,内心胆怯,显得刻板守旧2、外因。本案例中,萍萍的家庭教养方式,及以后生长的社会环境,给她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进入大学后,原有的处世方式逐步不能适应,情绪过分压抑,最终以躯体上的症状表现出来。防止情绪障碍要做到:1、父母要注意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2、学会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可一味的压抑。1意象对话技术是主要由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先生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意象对话是从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一技术创造性地吸取了梦的心理分析技术、催眠技术、人本心理学、东方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等。它通过诱导来访者做想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对其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调节的功能。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於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於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於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7
本文标题:案例分析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2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