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文化漫谈―― 道门心要
文化漫谈——道门心要•(注:为了保持其文化原色,采用直述的态度,不予曲笔)•道家:【三界内外,惟道独尊】•道乃万圣之祖,万物之宗;•三界内外,惟道独尊。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liǎo]。皆赖道恩。惟道威灵。觉性长存。•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注:行者勿为神通所迷,耽延时日)•自太极既分之后,一点灵光,人人有之,贤者不加多,愚者不减少。•“自己金丹,不劳外觅,本自圆成,不假修得”。(注:所谓“金丹”实为何物——金者,坚刚永久不坏之物;丹者,圆满光净无亏之物。古仙借金丹之名,以喻本来圆明真灵之性也。)《唱道真言》讲:“丹即道也。道者,虚无之体。”故丹也是虚无之体也。炼丹之士“欲执形象而求之则背道矣。奈何以有形之物而累无形之本哉?”“丹本虚也,是以心虚而丹可成。从无有一物中炼出一物来”,即为长生久视之道耳。有质之物必有生灭,而无形之真则可长存。虚而灵也。虚则无物,灵则长存,何毁之有。《唱道真言》讲:“丹者,先天之物,非后天之物也。”•奥妙身中有,不必身外求;走遍天下无寻处,回思还在自心头。。【周天非以气作主,以心到为妙诀。】若毕竟如何周天,是助长也,无心而守,无意而行。【见之既久,心地光明,自然心空漏尽,解脱尘海。】——《太乙金华宗旨》•老聃[dan]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夫唯道,善始且善成”。明确指出有见识的士人听了道,就尽力去修行、见证。因为唯有道能妥善引导事物发生并成功遂事。】人们把握了道,就是要用道指导行动,去成功遂事。尊道、行道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无极大道,化生天地。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yue)道。•太古者,无名无相,不变不迁,虚空同体,历劫长存,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六极而不为下,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经阴阳而不殆,不生不死,无往无来,卓然安静矣。•人得其真,故寿。死而不亡者寿。但世人悟其真趣,得其妙元,与道合真,没身不殆。(注:何谓没身不殆?是指失去了此肉身之后没有损害?)•无相之相乃实相,故历劫不坏。无体之体乃真体,故全其本真。•心灭性现,如空无相,湛然圆满大道无形,常居杳冥,随机化物,以应精诚。•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的认知、见证:他认为:世界所以发生、所以变化的本源不是“天帝”,而是“道”;(“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译文】: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有相的“天帝”之前•老子认为:人和天地都要效法“道”,而“道”(只)效法“道”自己;(或者如此:“道”本身就是至高的“法则”?!)因为“道”生(创造)天地万物,又先于天地万物,所以,它可以为天地所效法,但它本身却前无榜样,只能效法“道”自己;•老子认为:天地不堪称为“仁”;圣人不堪称为“仁”;(而只有“道”才堪称为“仁”;)•关于:“道”到底是有为还是无为的问题?回答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唯一根源。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5章)。•老子没有把先于天地并(创造)了天地的“道”看作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东西,而是把它看作浑然为一,包容一切的“实体”。•老子描述“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又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14章)。这里虽然说“道”神妙莫测,超出现实世界人们的各种感觉,看不到,听不见,摸不到,但还是确认它虽似无状而有状,虽然飘渺却不虚无,虽然恍惚迷离,却可迎之、随之,这也就是肯定“道”是实在之物。•近似的描述如:“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甚真,其中有信”(21章)。•老子在讲述世界万物起源的时候,有个“无”的概念,这是人们十分注意并因此而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注:此处的”无“应作名词、名称解;)•“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混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知晓它存在于(有形象的)“天帝”之前。•“道”虽然虚不见形,却不是空无所有,而是无限博大,用之不竭;•“道”无限深远,虽然无法再向上追溯他的来历,但却可以向下追踪,它不只是万物的宗祖,而且它也是“天帝”的先祖。•因此,不是(有象的)“天帝”造物,而是“道”生化生、创造了(有象的)“天帝”,继之(又)创造了万物。•“道”能生(即:创造)天地养万物,故曰(yue)谷神。不死言其历久不衰,“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道”无时不在,长用不竭。•“道”神妙莫测,超出现实世界中的人们的各种感觉,因此人们无法绘其色,摹[mó]其声,述其状。但它虽似无状而有状,虽然飘渺却不虚无,虽然恍惚迷离、不见头尾,却可以迎之、随之,因而是实在的。•“道”虽然恍恍惚惚,但是“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万物都从它那里开始。•因此,“道”虽然似乎不可捉摸,却并不虚无,它真实存在着。•“道”虽然朴实,隐微,但至高无上,妙用无穷。“道”是天下所归,它可以使天下人和平安泰。它虽然淡然无味,无见无闻,但作用却不穷竭。•“道”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守“道”才能认识万物,而认识了万物,还要反过来守“道”,这才能终生安常处顺。【道者万物之住(或主)。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译文:“道”是万物的主,荫庇着万物,它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人托求庇护的归依嘉美的言辞可以使人们交互尊重,良善的行为可以让人们互相感染,对那些不为现行价值观所认可的不善之人,为什么要横加贬弃呢?所以,自诩为“天子”而自贵,设置三公九卿以供驱使,虽然好象是有了玉璧由四驾马车供奉护拥着似的尊贵显耀,其实还不如来进修我所说的道。•从古以来,人们如此推崇我所说的道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它有助于人们达成目的,避免过错么?所以才得到天下人的共同推重。•“道”是万物之主,它是君临天下的至宝,它是实现人们愿望的至宝,它是免除人们罪过的至宝。(注:选择”道“作领导——好;思之)古代思想家庄子对于“道”的认知、见证:•只有在大彻大悟之后才知道人生是一场大梦。•道是万物的根源,在时间上是永恒的,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生)鬼(生)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注:此处“生”乃“化生”;)•大道的流行能使万物死灭,它自己却不会消失;大道的流行能使万物生长,它自己却并不生长。道对于万物:【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道,又被叫作“撄宁”;“撄宁”是:(虽然)万物在生、死、成、毁的纷乱之中,(而它却是)宁静的。•【原文】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译文]大道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万物却有生死的变化,它们已促成的形体是不足凭依的。(最明智之举:凭依道;道的宝贵、重要)【原文】•“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注]【皆原于一】:此“一”即是“大道”;•[译文]“体现(‘圣者’)有他(她)降生的由来,发挥‘明’的王有他(她)成就的由来,他(她)们都是从道那儿来的。(艾山草国学社友情整理)
本文标题:文化漫谈―― 道门心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2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