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09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遗传学知识纲要
一、名词解释性状:是指生物体外观结构、形态及内在生理、生化特性的统称。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相对性状:同一种单位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性状分离:隐性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在子二代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性状分离现象。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完全显性(completedominance):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dominance):是指F1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共显性(co-dominance):杂合子中两等位基因不分显隐性一起表达的关系。(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也称为B染色体。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丝的基本单位,主要由DNA分子与组蛋白八聚体以及H1组蛋白共同形成。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一个正常配子所含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karyotype):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测交:为了测验个体的基因型,用被测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杂交方式。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间共同作用影响某一性状的现象。隐性上位效应:一种隐性等位基因纯合后使另一座位基因受到抑制的现象。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不同座位、不同等位基因特定的组合。即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表型模写:又叫拟表型,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某些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叫表型模写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发育的现象。多因一效(multigenic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表现的现象。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DNA序列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序列分割开来,称为断裂基因。(在结构基因中,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表达多肽链部分;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又称插入序列。)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染色体畸变:较明显的染色体改变,称为染色体畸变。伴性遗传:性别等性状跟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相联系的遗传现象,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或: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的遗传现象。限性遗传(sex-limitedinheritance):指位于性染色体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或:一种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其性质可以是显性或隐性,但由于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得以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能表现,但这些基因都可以向后代传递。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即由于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得以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能表现的现象。)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再传递给外孙的伴性遗传现象。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总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即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的过程。符合系数:又称并发率,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干扰(interference):即基因交换干涉,又称干涉。两个单交换不相互独立,一个单交换发生后,使得邻近发生单交换的机会变小的现象位置效应:基因由于交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的改变现象。剂量效应:即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的现象。细胞质遗传:又称母系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母性影响(maternaleffect):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子代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表型一样的现象。又叫前定作用(predetermination)。即子代的表型受到母亲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亲的表型一样的现象。Hfr菌株:又称高频重组菌株,指的是F+中发现的一种能使受体菌株(F-)重组频率显著增高的菌株。后来发现该菌株F质粒基因整合到染色体组中。即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F+菌株:带有F因子可提供遗传物质作供体的菌株。原噬菌体(prophage):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溶原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菌,也称溶原体。转换(Transition):同型碱基的置换,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置换。颠换(Transversion):异型碱基的置换,即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置换。基因突变(genemutation):点突变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应关系改变。或: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即某一个基因内部所发生的从一种等位形式改变为另一种等位形式的变化,也称作点突变。正向突变(forwardmutation):野生型基因经过突变成为突变型基因的过程。回复突变(backmutation):突变型基因通过突变而成为原来野生型基因。无义突变(nonssensemutation):终止突变碱基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UAGUAAUGA)出现,使mRNA的翻译提前终止。错义突变(missensemutation):碱基替换的结果引起氨基酸顺序的变化。有些错义突变严重影响蛋白质活性,而影响表型,甚至是致死的。同义突变(samesensemutation):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碱基替换翻译出的氨基酸不改变的突变现象。移码突变(frameshift):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致死突变(1ethalmutation):能使生物体死亡的突变称为致死突变。平衡致死系: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分别带有一个座位不同的隐性致死基因,这两个致死基因始终处在个别的染色体上,永远以杂合状态存在,等位基因纯合则致死,这样的品系称作永久杂种(或平衡致死系统)。暗修复:不需要光线的作用,把含有嘧啶二聚体或其他损伤的DNA片段单链切除,并合成新的核苷酸链进行修补的过程。基因转变:在杂合体中,交换过程某基因转变为其等位基因,使减数分裂的产物不是2:2分离的现象称基因转变。遗传力:遗传变异占总变异(表型变异)的比率,用以度量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性状形成的影响程度。或称为遗传率:指遗传方差(VG)在总方差(VP)中所占比值,用于定量描述遗传变异在表型变异中所起的作用。近交系数:又称近亲系数(F):是指个体中某个基因座位上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某个基因的概率。即一个个体从某一祖先获得一对纯合的、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品种(或品系)杂交,F1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甚至比两个亲本各自的水平都高的现象。或: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异源多倍体:两个不相同的种杂交,它们的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异源多倍体。普遍性转导:能够转导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局限转导:由温和噬菌体(λ、)进行的转导称为特殊转导或限制性转导。以λ噬菌体的转导,可被转导的只是λ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上插入位点两侧的基因。转化(transformation):指细菌细胞(或其他生物)将周围的供体DNA,摄入到体内,并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载体),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或: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带到另一个细菌中这一过程性导(sex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接合(coniugation):通过供体菌和受体菌完整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而传递大段DNA的遗传重组现象,即指遗传物质从供体菌—“雄性”转移到受体菌—“雌性”的过程。(接合conjugation又是原生动物草履虫等纤毛虫类的有性生殖方法。)中断杂交技术: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孟德尔群体:是在各个体间有相互交配关系的集合体。必须全部能相互交配,而且留下建全的后代。即“在个体间有相互交配的可能性,并随世代进行基因交换的有性繁殖群体”。换句话说“具有共同的基因库并且是由有性交配的个体所组成的繁殖社会”。基因频率:某一基因在群体的所有等位基因的总数中所占的频率或一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座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即:在一群体内不同基因所占比例。基因型频率(genotypicfrequency):在一个群体内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迁移:个体从一个群体迁入另一个群体或从一个群体迁出,然后参与交配繁殖,导致群体间的基因流动。物种(species):指形态相似,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正常后代的一群个体。遗传漂移(geneticdrift):由群体较小和偶然事件而造成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称为随机遗传漂变。遗传平衡(基因平衡定律):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遗传漂移和迁移)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二判断:1.物种是指一群相互交配或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2.孟德尔群体是遗传学上指由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任意群体。(-)3.在一个Mendel群体内,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各代始终保持不变。(-)4.选择不仅可以累积加强变异,而且还能创造变异。(-)5.在一个大群体中,若无其他因素干扰,只要随机交配一代,群体即可达到平衡。(+)6.由于抽样留种所造成的误差改变了原群体的基因频率,这是遗传漂变现象。(+)7.在一个大群体中,如果A基因频率等于a基因频率,则该群体达到平衡。(+)8.植物上、下代传递的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9.基因的加性方差是可以固定遗传的,而显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可以固定的。(+)10.多基因假说同样遵循分离规律,并可解释超亲遗传。(+)11.近亲繁殖导致了隐性基因纯合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12.近亲繁殖能够使纯合基因型的频率迅速增加。(+)13.双亲基因的异质结合引起基因间的互作解释了杂种优势中的超亲现象。(-)14.许多数量性状具有超亲遗传现象,当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就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现象。(-)15.性状的遗传力越大,在后代出现的机会就越大,选择效果也就越好。(-)16.遗传力是指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或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它是性状传递能力的衡量指标。(-)17.草履虫的放毒特性依赖于核基因K,因此,有K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则就是敏感型。(-)18.细胞质遗传的一个特点是杂种后代的性状通常表现不分离或
本文标题:09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遗传学知识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7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