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课件
物质结构和性质专题复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考点:(1)原子结构与性质①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②了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及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③了解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能根据元素电负性说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①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11考纲:①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②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典型离子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③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④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性质差异。(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①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②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③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④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稳定和创新是命题的热点,其命题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知识点: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电离能、电负性等。2.σ键、π键、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原理”等分子结构与性质。3.晶体类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以及四种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差异。4.氢键、等电子体、杂化类型判断。5.配位数、配体的判断。物质结构与性质考查点:原子结构与性质【研习1】处于短周期的主族元素A、B、C、D,其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都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已知A和D处于同一周期,0.2molA单质可以从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6.72L氢气(标准状况),试回答:(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比较C和D的氢化物:沸点________,稳定性________,水溶液的酸性________。(3)元素A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名师答疑:判断电子是否成对,必须写出电子排布式或电子排布图,核外均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符合条件的(有价电子构型):ns1,ns2np1,ns2np5。结合题意知C、D为非金属,肯定为ns2np5构型,结合离子半径CD,可知D为Cl,C为F,由A和D的氢化物反应产生H2可知A为铝,最后推出B为Na。答案(1)AlNaFCl(2)HFHClHFHClHClHF(3)分子结构与性质【研习2】右图是Na、Cu、Si、H、C、N等元素单质的熔点高低的顺序,其中c、d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1)请写出右图中的d单质对应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2)单质a、f对应的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分子(相同条件下对H2的相对密度为13)中含______个σ键和________个π键。(3)a与b的元素形成的10电子中性分子X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将X溶于水后的溶液滴入到AgNO3溶液中至过量,得到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中X与Ag+之间以________键结合。(4)如图是上述六种元素中的一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的结构。请简要说明该物质易溶于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师答疑:分析题目所给的几种单质知:H2、N2属于分子晶体;Na、Cu属于金属晶体;Si、C(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分析图像并综合所学知识知:a为H2,b为N2,c为Na,d为Cu,e为Si,f为C(金刚石)。(1)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2)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最简式为CH,故该分子为CHCH,C、H之间形成2个σ键,CC中有1个σ键,2个π键,所以分子中含3个σ键和2个π键。(3)NH3为三角锥形;过量的NH3与Ag+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物[Ag(NH3)2]OH。(4)根据图示分子的结构特点,推断该分子为HNO3。HNO3是极性分子,且易与H2O分子形成氢键,所以HNO3易溶于水。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2)32(3)三角锥形[Ag(NH3)2]OH配位(4)HNO3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的水中;HNO3分子易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晶体结构与性质【研习3】氢是重要而洁净的能源。要利用氢气作为能源,必须解决好安全有效地储存氢气的问题。化学家研究出利用合金储存氢气的方法,其中镧(La)镍(Ni)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这种合金的晶体结构已经测定,其基本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则该合金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aNi5B.LaNiC.La14Ni24D.La7Ni12名师答疑:根据上述物质的结构知,La原子的数目为12×16+2×12=3,而Ni原子的数目为12×12+6+6×12=15,所以La与Ni的原子个数比为3∶15=1∶5。答案A易误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形式1.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标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即电子排布式,Mg1s22s22p63s22.轨道表示式用一个小方框代表一个轨道,每个轨道中最多可容纳两个电子。如K:疑难点电负性的应用1.确定元素类型(电负性1.8为非金属元素,电负性1.8为金属元素)。2.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为离子键,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为共价键)。3.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4.电负性是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之一(表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辨析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从键的极性来看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是指由两个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这种共价键的特点是电子在每个原子周围出现的概率相等,参与成键的原子不显电性;极性键是指由两个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这种共价键的特点是电子在电负性大的原子附近出现的概率较大,该原子带部分负电荷,用δ-表示,而另一个原子带部分正电荷,用δ+表示。疑难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不是化学键,属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除NH3、H2O、HF外,与其同主族的元素的其他氢化物的沸点遵循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升高的规律。易错点: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方法疑难点: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沸点很高,汞、铯等沸点很低。2.原子晶体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3.离子晶体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晶格能越大,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MgOMgCl2RbClCsCl。4.分子晶体(1)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如H2OH2TeH2SeH2S。(2)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3)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CH3OHCH3CH3。5.金属晶体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NaMgAl。考向一原子结构及其应用考向立意1.考查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考查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对应关系和元素周期表应用【例证1】(安徽高考理综,25)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________(填“强”或“弱”)。(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_____(填“大”或“小”)。(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下列数据:Fe(s)+O2(g)=FeO(s)ΔH=-272.0kJ·mol-12X(s)+O2(g)=X2O3(s)ΔH=-1675.7kJ·mol-1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依据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可知X为Al,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W为N,Y为S,Z能形成红色Z2O和黑色ZO可知Z为Cu。(1)N属第二周期第Ⅴ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一致,因此H2ONH3。(2)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因第一电离能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关系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故SAl。(3)Cu+2H2SO4(浓)CuSO4+SO2↑+2H2O。(4)依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可写出Al与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答案(1)二ⅤA弱(2)1s22s22p63s23p4大(3)Cu+2H2SO4(浓)=CuSO4+SO2↑+2H2O(4)3FeO(s)+2Al(s)===Al2O3(s)+3Fe(s)ΔH=-859.7kJ·mol-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的电子先占有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当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被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从而使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如Ge属于32号元素,其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2)泡利原理在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样有利于降低体系的能量。洪特规则特例:能量相同的轨道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示范1】(2011·南京二模)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请回答下列问题:(1)Z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2)在[Z(NH3)4]2+中,Z2+的空轨道接受NH3分子提供的________形成配位键。(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4)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作答)。(5)Q的一种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________。(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________。解析:29号元素为Cu。Y价电子:msnmpn中n只能取2,又为短周期,则Y可能为C或Si。R的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则可能为Li、B、N或F。Q、X的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则可能为C(或Si)和O(或S)。因为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所以可推出:Q为C,R为N,X为O,Y为Si。(1)Cu的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失去两个电子,则为3d9。(2)Cu2+可以与NH3形成配合物,其中NH3中N提供孤对电子,Cu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本文标题:201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7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