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把握咏物诗的概念内涵、形式标志、思想情感、常用表达技巧、解题思路。二、过程与方法预习反馈、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鉴赏能力与高考接轨,领悟咏物抒怀诗的魅力,感受诗人的价值观。问题反馈《咏怀八十首》中第四句如何理解?《咏怀八十首》中“自言”、“昆仑西”如何理解?《咏怀八十首》颔联与颈联的赏析?《柳》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柳》中最后一句如何理解?《柳》中“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理解,在诗中有和作用?鉴赏咏物诗可以按照意象、画面、意境、手法、效果、情感的思路吗?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柳》中“逐”字地赏析?“如何肯到清秋日”如何理解?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二、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概括为: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菊花的高尚气节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依依惜别图对故居的依恋难舍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对比,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或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鉴赏思路写了什么物有什么特点(表现手法)寄托的情感找出特点: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分析物的外在特点。联系背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或者时代背景联系起来。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反衬、拟人、对比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时人忽略了小松。未长成的小松必将凌驾去端。高耸入云后才称赞。长成后的松树高高凌驾云端的姿态。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物象特征埋没于深草有凌云之志时人不识物象内在品质小松:不甘埋没、坚强不屈时人:目光短浅诗人经历,社会环境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时人不识”的小松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拟人手法的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芍药妖无格芙蕖净少情牡丹真国色物象特征真国色物象内在品质雍容华贵练习1、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手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分析),言浅意深,理趣盎然(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泾溪①(唐罗隐)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①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永川河。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答: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眉鸟(王安石)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1、“读清”全诗思路总结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表现手法的高妙。三点注意:1、不能对象外之意牵强附会,胡乱猜测,一定要结合事物的特征以及作者的具体身世处境来分析。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会有不同的寓意,应细加区别。3、一些咏物诗表达上存在多义性。答题技巧总结: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思想内容:①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②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③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梧桐:凄苦猿啼:悲伤风急天高猿啸哀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沙鸥:飘零、伤感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抓意象的特殊内涵咏物与写景的区别常用手法寄托的感情鉴赏的思路
本文标题:古诗鉴赏之咏物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8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