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2010届高三政治民族与宗教
专题十二民族与宗教考点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干串讲1.民族的基本特征(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历史上形成的的人们共同体。(2)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其中,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新型民族关系: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稳定共同心理素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第一、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我国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已经得到真正的实现:①各民族在、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②各民族在发展、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③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二、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的作用:①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②有基本原则政治权利经济语言文字统一利于国家的,有利于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③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第三、各民族共同繁荣,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怎样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①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与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繁荣。②国家给予政策。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在财政、金融、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③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④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安定最高利益扶持自力更生支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团结的。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民族平等前提条件物质保证各少数民族聚居(2)内容: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和。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3)原因: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和决定的,民族分布特点是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顺乎民意。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其优越性。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中央和地方);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政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自治权历史特点现实情况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经济);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民族关系)。温馨提示: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自治机关不包括司法机关,民族自治权不同于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深化整合:民族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地域不同少数民族聚居区港、澳、台地区目的不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自治权不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享有管理本民族经济、文化、财政和社会事务、制定单行条例和自治条例的权利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一定的外事权等“高度自治权”(国防、外交权除外)联系都是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比一般行政区域更多的权利考向聚焦热点考向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预测题型:选择题。【例1】(2009·海南)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强调了重视民族繁荣的原因,②④的说法符合题意;①的说法不符合题意;③的说法强调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答案C热点考向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预测题型:选择题。【例2】(2009·全国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①错误,不选。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以及其他自治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④观点是片面的,不选。②③正确,应选。答案B【例3】(2009·广东,不定项)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担任。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这表明()A.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C.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解析B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问题。D项本身表述不正确,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西藏自治区的人大代表和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结构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这也是我国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体现,所以A、C项入选。答案AC错题笔记易错点一我国已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差别已被消灭。【例1】200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50年的风雨历程,50年的沧桑巨变。西藏自治区5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因为,我国()①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②消除了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④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D错因分析:该题易错选②。纠错心得:我国已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但各民族还存在大小、强弱、发展程度的差别,民族习惯、民族传统也有差别。易错点二我国各民族在事实上是平等的。【例2】2008年4月30日,《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大量详实的图片、文物和实物,充分展示了50多年来,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表明()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B.我国各民族在事实上是平等的C.我国各民族都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加强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答案A错因分析:学生容易错选B、D。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表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故选A;在我国,影响民族平等的因素依然存在,各民族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B错;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错;D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纠错心得: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理解。易错点三民族自治权是高度自治权。【例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歌颂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确保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自治机关()①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②享有高度的自治权③依法管理内部事务④依法行使自治权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错因分析:该题易错选②。民族自治权与高度自治权混淆。纠错心得: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同于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C易错点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例4】在历届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始终占80%以上;自治区人大主任和自治区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成为西藏干部的主体。这体现了()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②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④西藏各族人民依法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错因分析:该题易错选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认识错误。纠错心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考点二我国的宗教政策主干串讲1.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1)本质:宗教是一种形态,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2)作用:在阶级社会里,宗教作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对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对科学的发展都起着作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宗教也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从总体来说,主要起消极作用。社会意识阻碍积极2.我国的宗教政策(1)建国以后,我国宗教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矛盾。(2)基本内容:①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包括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这是我国宗教政策的核心内容;②国家保护宗教活动;③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④坚持原则;⑤积极引导宗教与相适应。(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宗教自身规律;有利于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内部正常的独立自主自办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团结(4)如何贯彻:①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引导宗教与相适应。②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教育,对人民群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③努力树立科学的,反对封建迷信。温馨提示:理解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是鼓励公民信仰宗教;独立自主自办不是限制宗教方面的友好往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信教群众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管理社会主义社会世界观无神论3.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1)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迷信活动利用人们的鬼神观念、宿命观念等,欺骗群众、索取钱财,破坏社会生产、妨碍社会正常秩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必须依法,加以取缔。群众中存在的迷信思想一般属于思想认识问题,要采取的方法。(2)树立科学世界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青年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宣传无神论,反对迷信。惩处批评教育引导深化整合:民族原则、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联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三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础和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宗教对少数民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因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各民族团结。这些原则和政策都是我国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考向聚焦热点考向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预测题型:选择题。【例1】(2009·重庆)目前,我国有宗教活动场所8万
本文标题:2010届高三政治民族与宗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9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