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建筑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1.1甲方提供的《XX中学教学楼建设意图》1.2甲方提供的纸质地形图1.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1.4《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1.5《民用建筑防火规范》1.6国家及地方其他现行规范二.设计理念2.1规划思想(1)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与周围环境协调,注意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优美协调的外部环境设计,建筑形态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造型力求美观、庄重、大方,具有独特的设计品质和理念,并充分考虑提高建筑使用率。(2)合理的场地设计,方案涉及到安全消防、环保、园林绿化、人防、抗震、防洪排涝、电力、交通等问题,应符合各专项规范要求(3)充分满足教学楼各方面职能的要求,考虑建筑与周边场地的良好关系处理好场地内的人车分流。2.2规划目标(1)规划应体现新时代的功能要求和建筑风貌,无论是在空间布局和建筑体量上,还是在建筑功能、设施上都应追求新世纪新形势的要求。(2)规划布局和建筑群体应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整体形象。(3)倡导“生态建筑”的设计观念,21世纪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在建设新建筑的同时,更应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2.3规划设计原则依据以上指导思想,确立如下规划原则:(1)整体综合性的原则:建筑从功能安排和视觉空间形象上应协调共生,独具特色,使城市空间形象既统一又丰富多彩。(2)特殊性的原则: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别具一格。(3)超前性的原则:规划设计应有一定的超前性,符合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4)可操作性的原则:以现实条件为基础,做到规划设计在建设实施阶段现实可行。三.建筑设计各建筑单体之间、单体绿地、绿带与中心绿地之间采用自由式和轴线式结合布置的方式使绿化对景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清晰的建筑群体布局结构。这种布局可以充分满足日照、通风、采光及景观要求,提供了宜人而便利的户外空间场所,为行政教学事务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并利于每个组群或层面相对独立的使用和管理。1.1、工程名称安徽省合肥市XX中校教学楼1.2、工程概述本工程为合肥市XX中校教学楼,建筑面积约为6000m2、建筑层数为六层、层高为3.9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二类,采用自然通风。1.3、施工条件施工由国家一级资质建筑公司承担,该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机械化程度高,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民用建筑施工。1.4、平面设计1、平面形状为“一”字形,长×宽=54.0×18.3m2、柱网、定位轴线见图1-1图1-1拟建场地开阔,无成排建筑遮挡阳光的情况,拟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为内廊式平面组合,可以提高侧窗上沿高度,设置高窗来满足通风和采光要求。建筑防火规范规定,对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40m,所设计的教学楼总长为54.0m,在两端各设一部楼梯,满足防火规范要求。防火规范规定,对于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涉及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不超过24m的其它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最大允许长度150m,每层最大的允许建筑面积为2500m2,所设计的黄河子校教学楼长度为54.0m,每层建筑面积为1031.94m2.满足要求。1.5、走廊设计本设计采用内廊式组合,其走廊直线距离为2.1m、淨距为1.96m,可同时并行3人,满足使用要求。走廊净宽大于1.4m,满足防火要求。1.6、剖面设计(1)层高为3.9m(底层是内外高差为450mm),建筑总高为24.0m.(2)门除大门外,其余均为木门,大门采用铝合金玻璃门,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确定们的大小(3)所有外墙及内墙均采用240mm厚粘土砖墙。(4)考虑到防火要求,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走廊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最大距离22m。设两部楼梯,楼梯间的开间为4.5m,踏步的尺寸为300×150mm。(5)屋面为不上人屋面,具体做法为见图1-2。(6)屋面防水采用卷材防水。外墙设置防潮层,具体做法为,外墙外表面先涂一层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涂刷一道冷底子油和两道热沥青,具体做法见图1-3。图1-2图1-3第二章结构设计一、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1、建筑结构体系选型2、结构布置结构体系确定后,应当密切结合建筑设计进行结构总体布置,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造型和合理的传力路线。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是指其对高度、平面、立面和体型等的选择,除应考虑到建筑使用功能、建筑美学要求外,在结构上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地震区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还应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设计要达到先进合理,首先取决于清晰合理的概念,而不是仅依靠力学分析来解决。确定结构布置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结构概念设计的过程。(一)结构总体布置原则1、控制高宽比2、减少平面和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3、变形缝的设置(二)框架结构体系布置1、结构布置原则(1)结构平面形状和立面体型宜简单、规则,使各部分刚度均匀对称,减少结构产生扭转的可能性。(2)控制结构高宽比,以减少水平荷载下的侧移,其高宽比限值见表1-2。(3)尽量统一柱网及层高,以减少构件种类规格,简化设计及施工。(4)房屋的总长度宜控制在最大温度伸缩缝间距内,当房屋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可设伸缩缝将房屋分成若干温度区段。2、柱网和层高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即平面框架的柱距(开间)与跨度(进深)和层高,首先要满足生产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其次是满足建筑平面功能的要求,还要力求做到柱网平面简单规则、受力合理,同时施工方便,有利于装配化、定型化和施工工业化。3、钢筋混凝土承重框架的布置柱网确定后,沿房屋纵横方向布置梁系,形成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分别承受各自方向上的水平作用。根据承重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承重体系可分为三种。(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三)绘出框架平面柱网布置标出柱距,对框架进行编号。二、初步选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三、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结构刚度参数1、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1.1屋面竖向恒载:按屋面的做法逐项计算均布荷载×屋面面积;1.2屋面竖向活载:屋面雪荷载×屋面面积;1.3楼面竖向恒载:按楼面的做法逐项计算均布荷载×楼面面积;1.4楼面竖向活载:楼面均布活荷载×楼面面积;(1)梁柱自重(包括梁侧、梁底、柱的抹灰):梁侧、梁底抹灰、柱周抹灰,近似按加大梁宽及柱宽考虑,一般加40mm。容重lhbG)40.0(混凝土容重:25KN/m3(2)墙体自重:(包括女儿墙和各种纵横隔墙)墙体两面抹灰,近似按加厚墙体40mm考虑。墙体容重墙厚)(墙宽墙高40.0G单位面积上墙重量墙体面积黏土砖的容重:19KN/m3a)荷载分层总汇屋面重力荷载代表值Gi=屋面恒载+50%屋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下半层的柱及纵横墙自重;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楼面恒荷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自重;总重力荷载代表值niiGG12、刚度参数计算2.1、梁的线刚度计算:2.2、柱的线刚度计算2.3、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值四、计算结构自振周期顶点位移法计算基本周期:TTT7.11式中,T——基本周期调整系数,对一般民用框架取0.6。T——结构顶点侧向位移,即为把集中在各楼层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视为作用在楼面处的水平力时,按弹性刚度计算得到的结构顶点侧向位移(m)。niiT1iimkikiiDVDV//1式中,iV——上述水平力作用下第i层的层间剪力,nikkiGV;iD——第i层柱的侧移刚度之和(前面已算出)。五、计算多遇地震烈度下的结构弹性地震作用对满足底部剪力法适用条件的框架结构,可用底部剪力法求解。eqEKGF1)1(1nEKnjjjiiiFHGHGFEKnnFF六、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弹性变形验算1、层间剪力的计算nikkiFV2、层间弹性变形计算iiieDVu/3、验算Huee][是否满足。七、上述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八、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九、内力组合十、按组合内力进行梁柱配筋计算为了较合理地控制强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机制和构件破坏形态,提高变形能力,《抗震规范》体现了能力控制设计的概念,并区别不同抗震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杆件”和“强剪弱弯”的概念设计要求。这个概念在设计时用调整内力的方式实现。十一、需要薄弱层变形验算否1、根据梁柱配筋和柱的轴压力等,计算梁柱各控制截面的屈服弯矩2、根据梁柱端截面的屈服弯矩,判断节点处梁柱的破坏状态,计算柱和层的屈服剪力3、根据大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弹性地震剪力Ve(i)和层间屈服剪力Vy(i),计算层间屈服强度系数ξy(i)4、判断结构的薄弱楼层,计算结构薄弱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Δμp和层间角位移θp5、判断[θp]≥θp6、若上式不满足,则采取构造措施,提高[θp]值,使[θp]≥θp,或改变薄弱层构件配筋。十二、延性构造措施按《抗震规范》要求执行。十三、楼梯设计十四、基础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设计一、构造要求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应满足如下一些要求:(1)基础下的垫层厚度,宜为100mm;梯形截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梯形坡度3:1i;(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3)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宜mmamm200100;当有垫层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5mm,无垫层时不宜小于70mm;(4)单独基础底面的长边与短边的比值一般取1~1.5;(5)阶梯形基础每阶高度一般为300~500mm。基础的阶数可根据基础总高度H设置,当300mmH≤900mm时,宜分为二级;当H900mm时,宜分为三级;(6)对于现浇柱基础,如基础与柱不同时浇筑,则柱内的纵向钢筋可通过插筋锚入基础中,插筋的根数和直径应与柱内纵向钢筋相同。当基础高度mm900时,全部插筋伸至基底钢筋网上面,端部弯直钩;当基础高度H900mm时,将柱截面四角的钢筋伸到基底钢筋网上面,端部弯直钩,其余钢筋按锚固长度确定,锚固长度ml,可按下列要求采用:1)轴心受压及小偏心受压,dlm15;2)大偏心受压且当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dlm25。插入基础的钢筋,上下至少应有两道箍筋固定。插筋与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满足要求。(7)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受力钢筋应双向配置。当基础宽度大于3m时,基础底板受力钢筋可缩短为'9.0l交错布置,其中l’=基础底面长边长度-50mm。第三章施工方案由于篇幅限制下面着重介绍模板工程:(1)模板的配置1)模板材料的选择梁、板、柱模板均采用竹胶模板,木楞材料采用100×100方木。支撑采用万能门式脚手架,搭设满堂红支撑,确保梁、板支撑牢靠和混凝土浇灌安全。(2)模板的安装1)模板施工准备工作①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线的放线:首先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边柱和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测出每条轴线。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内、外边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②做好标高量测工作: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③进行找平工作: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找平方法是沿模板内边线用1:3水泥砂浆抹平层。④设置模板定位基准:采用钢筋定位,即根据构件断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筋,点焊在主筋上(以勿烧伤主筋断面为准),以保证钢筋与模板位置的准确。2)安装顺序:柱模→梁底模→梁侧模→板底模→板侧模。3)安装工艺及施工要点①柱:拼装柱的侧模→竖立柱的侧模→架设柱箍→校正柱模的垂直度→架设钢管架支撑。注意:a.柱箍:采用Ф48×3.5双钢管,从柱底开始向柱顶逐个进行安装,第一道柱箍距模板底面的距离为200mm,其余柱箍间距为500mm,并有对拉螺栓固定,柱模地面要有10mm厚的同材料素混凝
本文标题:32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9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