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考纲要求](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秦的统一;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3)从汉到元政治演变: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宋的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元的中央官制与行省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内阁制度与清朝的军机处。(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考点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内容1对象: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2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3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3.影响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消极: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4.崩溃: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名师助学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的:巩固统治。二点内容:土地和人民。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二、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内容1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2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3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4.影响1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思维发散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内容链接点政治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随之日益崩溃经济井田制、青铜时代集体耕作文化礼乐制度一、分封制史料一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顾炎武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解读史料反映出实施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被分封的诸侯有拱卫王室的义务。史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解读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以王族为主体。史料三……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王国维《殷商制度论》解读史料表明分封制对后世皇族分封的影响。史论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二、宗法制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史料一解读根据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一)大宗和小宗划分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二)宗法制的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史料二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中国历史纵与横》解读“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说明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史论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史论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C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分封制下尚未形成高度集权,B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错误。2.(2013·广东高考)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引起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奴隶主贵族渐趋衰落,战国时期这一现象更加明显,“百姓”逐渐失去其贵族身份的专属意义,所以选B项。3.(2013·浙江高考)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D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实行于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排除①。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答案C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照宗法制的规定,皇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唐太宗、康熙帝的皇四子都非嫡长子,宋太宗继位是兄终弟及,都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明太祖的太子早亡,明太祖死后,皇位由太子的长子即皇嫡长孙继承,这符合宗法制的规定。5.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封黄帝之后于蓟”,可见蓟是西周初年黄帝后代的封地。审解组合类试题的技巧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筛选法、辨异法。最常用的是筛选法,又称排除法,以题干条件为“筛子”将备选项逐一过筛,排除那些与题干无关显然错误的选项,逐步缩小包围圈,最后留下正确答案。组合式选择题常出现提法错误,那么凡含该内容的选项均错,称为“定一排三”法。1.长子一定是嫡长子。错误。“嫡子”是相对于“庶子”而言的,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子”,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偏房所生为“庶子”,诸“嫡子”中的长子为“嫡长子”。因此,偏房所生的长子不是嫡长子。2.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内容相同。错误。两者互为表里,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考点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一、秦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结束战乱,建立了秦王朝。2.拓展疆域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2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3“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3.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实施: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内容①“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②“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特点①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百官公卿皇帝制度①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②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三公九卿制①三公: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②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③议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备皇帝裁决。[轻巧识记]用“一、二、三、四”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二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三个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四个统一: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名师助学有人认为秦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其根据何在?政治上:建立皇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必修1)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必修2)思想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百家争鸣”的局面结束。(必修3)[思维导图]贵族政治——官僚政治1.海内为郡县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史料一“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而天下无所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解读“一尊”、“主独制而天下无所制也”体现了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帝专制独裁的特点,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创立。史料二秦朝的中央官制解读三公九卿制度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充分体现了“国”“家”同治的特点。史论1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皇帝称号―→皇帝至尊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皇权不可僭越史论2秦朝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机构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秦始皇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将地方大权收归中央,中央大权由皇帝一人裁决,实现了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特点。史论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积极作用项目内容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有利于维护中原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文化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华
本文标题: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1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