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_7-1_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第1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基础落实考点突破巩固落实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俄国苏俄苏联1917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1991俄国(苏联)发展线索考纲要求考纲解读考查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从十月革命后面临的形势角度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及评价等;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意义、特点等角度命题;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相比较的角度命题“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从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及影响的角度命题;从斯大林模式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角度进行考查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①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②为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贸易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分配实行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作用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新经济政策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②1921年,俄共(布)十大上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的决议。内容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岳麓版)贸易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评价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思维启迪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特征?答案:工业的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思维启迪2:苏俄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答案:实施原因:为了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的表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基础落实考点突破巩固落实问题情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一“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搜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地……”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三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材料四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非常时期,非常政策;集中力量,战胜敌人损农利益,引发危机生产关系,超越实际直接过渡,错误途径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巩固新生政权2、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一、多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1.从形式看,新经济政策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巩固工农联盟。3.从整个经济制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之后,对多种所有制形式采取的特殊政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4.从战略策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失败后所做出的战略退却,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5.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山东寿光现代中学2012届高三10月检测,25)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业了,有了产品的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解析】从材料中“城市”、“市场”、“商店”、“产品供应”、“物价下降”这些信息可看出题目是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发展社会经济,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逐步战胜资本主义,故本题选A。【答案】A1.(河南省洛阳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统考,17)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与材料所说“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指的是()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B.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答案:D2.(江苏省南通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16)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分别是()A.利用、消灭B.发展、保护C.排斥、利用D.消灭、发展答案:B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在1918~1921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战争结束后,鉴于形势的变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重新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于1921年提出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在目的方面,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并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内容方面,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在成效方面,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乱;后者则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事实证明,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则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其中的原则和经验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两种政策的交替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重新肯定了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作用,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山东省烟台市2012届高三期中,17)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进……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并再次否定D。【答案】A3.(2012年江苏卷)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中“1921年开春以来”“改良主义的办法”“国家调节资本主义”等可知叙述的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只有D项。答案:D4.(吉林油田高中2012届高三11月质检,27)当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这里“退一步”、“进两步”是指()A.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B.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D.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答案:B5.(黑龙江哈三中2012届高三9月月考,11)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当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完成考茨基之流说我们实行这种‘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过错时,他们实际上起了资产阶级走狗的作用。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列宁所说的战时共产主义的“功劳”指()①实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②保障军事战争胜利③为粉碎同盟国进攻创造的必要条件④巩固了苏维埃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基础落实考点突破巩固落实【知能拓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1)适应战时需要。它是以“一切为了前线”为口号的非常措施。(2)具备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配给制等措施,但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主观超前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凭主观意愿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推敲细节】新经济政策究竟“新”在哪些地方:新经济政策“新”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作用,来巩固工农联盟,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和与时俱进。第十单元第23讲基础落实考点突破巩固落实考点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原因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封锁。②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的情况。③斯大林的个人因素。形成过程①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底基本完成集体化。③1928年,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终止。④20世纪30年代中期,斯大林模式形成。内容①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调节手段: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管理手段: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岳麓版)基础落实考点突破巩固落实斯大林模式评价积极作用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②为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建立起了示范作用。主要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②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消极影响①超越了生产力水平,体制逐渐僵化,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产生了不良影响。基础落实考点突破巩固落实►思维启迪3:苏联工业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重点发展重工业。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威胁、封锁社会主义苏联,苏联必须为工
本文标题: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_7-1_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1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