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情概览·备考定向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命题研究考试内容核心知识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的含义,区域的特征2015课标Ⅱ,37题,6分综合题内容探究:1.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特征及其原因。2.以热点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差异。3.以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发生的事件为情境,考查“3S”技术应用。形式探究: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分值一般在4~6分,难度系数在0.6左右。热点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尼罗河流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2014课标Ⅱ,11题,4分2012课标全国,6题,4分选择题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2013课标Ⅰ,37题,(4),4分综合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识记:区域的含义。2.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应用: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发展阶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区域的含义[知识整合]1.认识区域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干湿区划分图,归纳总结。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____________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_________。(2)区域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_____和边界。②整体性:内部___________相对一致。③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指标和方法干湿区域特定性质形状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可以利用经纬网、区位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周围区域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经纬度位置:可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2)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3)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4)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进行分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深度解读]区域地理特征的要素构成地理要素主要内容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半球位置;④相对位置自然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人文特征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空间排列方式;地势—海拔、地形倾斜方向、走势、地势起伏状况、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气候特征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光照、降水与热量的组合(如雨热同期)水文特征年径流总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水系特征流向与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形态;河网形态、密度;河道深浅、弯曲、宽窄;落差或峡谷分布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对接高考]命题角度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15·江苏地理,14)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解析南海的雨季出现在6月之前;6月至8月阿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6月至8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炎热干燥,所以选B。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015·新课标Ⅱ,37(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审题突破】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1)题干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河套平原”“黄河水”“灌溉农田”“灌溉退水”“汇入①_________”“污染加重”等。(2)第(1)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②_____特点”“简述理由”等。(3)第(2)题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问题”“③______”等。乌梁素海地势原因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南高北低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2)问题:泥沙淤泥。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整合]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位于我国东部________的平原地区不同点位置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____________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______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贫乏_______等矿产丰富季风区亚热带季风黑土石油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______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______、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_________________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_________工业_______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贸易发达不发达水田玉米一年两熟至三熟畜牧业综合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特别提醒】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深度解读]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思路1.自然环境要素的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人类活动要素的差异人类活动具体表现差异成因农业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工业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人口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城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交通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对接高考]命题角度一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分析1.(2014·北京文综,9~10)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第(1)题,由①、②、③分布图判断,不同类型餐馆分别集中分布在四川、湖南和广东,故①、②、③分别是川菜馆、湘菜馆和粤菜馆;④类餐馆主要分布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应为西餐馆。第(2)题,图中各类餐馆的分布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分散分布会增加原料的运输成本;餐馆数量的增加会使城市服务范围缩小;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比较稳定,不会因餐馆的布局而加速转变;餐饮属于文化现象,餐馆的分散布局会促进地域文化的扩散。答案(1)A(2)D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命题角度二区域经济地理特征比较2.[2013·北京文综,36(3),12分]读图,完成下题。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12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由图可知:与南岛相比,北岛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平原面积相对较大;机场数量较多,路网密度高,交通便利;首都位于北岛,城市数量相对较多。答案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整合]分析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缓慢稠密的水系破碎粮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深度解读]综合分析区域发展阶段的方法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对接高考]命题角度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2014·安徽文综,23~24)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2)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Ⅰ主体功能区大多沿河分布,较为分散,且多分布于地势平坦的地区,应为城市化地区。Ⅱ主体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所占面积比例大,应为农产品主产区;Ⅲ主体功能区内分布有山峰,说明区内地形为山地、丘陵。该主体功能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Ⅲ主体功能区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第(2)题,安徽省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迁往城市,故A项正确;铁路建设成本山区大于平原,B项错误;一般而言,商业网点密度平原大于山区,C项错误;城市化地区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D项错误。答案(1)D(2)A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命题角度二区域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2.[2014·浙江文综,36(3)(4),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材料二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2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