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4创新政府公共管理-提高政府管理能力
1创新政府公共管理,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内容摘要】本文简述了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开展公共管理创新。并结合实例对如何更好地推进公共管理创新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公共管理创新,政府管理能力公共管理,即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其中,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一、当前政府公共管理现况建国时,我国采取的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的公共管理薄弱。改革开放后,经过四轮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工作重心也转向了经济建设。其中,1998年进行的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将政府职能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来[1]P.255,由此开启了我国公共管理的新局面,使得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公共行政效率得以改善,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还提高了公务员的素质,密切了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2尽管如此,传统的行政体制改革,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员精简、组织结构调整以及组织的自我更新。然而由于行政组织的惰性,改革往往很难取得成效;另一方面,传统的行政改革由于关注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简化,而忽视了政府与环境的关联,也往往使改革处于不推不动,推亦不动的境地。因此,我国的公共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1、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性远远大于主动的前瞻性;2、政府改革视角的偏狭,政府改革孤立于政治和社会系络;3、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4、过于追求效率主义典范,局限性大。5、在行政执行方面存在缺陷,而行政监督乏力,忽视公共利益。这些都导致了我国政府管理能力虽然相比过去有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如何调整思路,解决公共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推进改革的不断深入,是本文讨论讨论的主题。二、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目标及措施“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政府改革运动,对我国公共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胡德将“新公共管理”看作是一种以强调明确的责任制、产出导向和绩效评估,以准独立的行政单位为主的分权结构(分散化),采用私人部门管理、技术、工具,引入市场机制以改善竞争为特征的公共部门管理新途径[1]P.223。新公共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3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第二是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自治,鼓励社会自身的公共管理,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的财力不足,第三是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的公共行政改革是公共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强调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淡化了政治职能,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事务实施了有效管理,满足了公众的要求,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各个国家选择的路径和采取的措施不同,但是都取得了成效,在相对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能力,缓解了社会矛盾。我国的公共管理创新,应当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稳步推进。政府公共部门改革和社会管理的创新是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切入点。在公共管理创新中,需要实现由“管制型”政府机构到“善治型”公共服务机构的变革[2]P.151。尤其是各地的地方政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他以中央政府代理者的身份组织和实施公共管理创新,另一方面,自身又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去,是重要的利益相关方,是连接中央制度供给意愿与微观主体制度需求的中介[3]P.847。其公共管理创新更应当以人为本,重视公共服务的公平,实现社会正义。应强调政府决策4的开放性,重视社会民众的参与。具体说,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1、更新政府行政观念,以职能为出发点重塑政府行政理念,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担负的职责和功能,近年来职能也被视为政府创新或行政改革的逻辑起点,在梳理既定职能、整合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行政理念,调整其价值观,选择目标设计,以适应行政环境的动态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公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需求[4]P.111。公共管理创新要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主动适应行政管理的动态变化,密切政府与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管理能力的建设,要按照确定社会管理目标、民主参与社会政策、推行阳光行政三个环节依次展开,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管理的有效性。2、适度引入企业化政府模式。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企业化政府模式是借鉴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学习企业的目标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评估等管理手段,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此外,还可以将公共行政部门的部分决策和执行权利下放,建立民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来提供过去由政府部门垄断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希望通过多家竞争性机构来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减少政府的寻租的空间。但是,公共服务的民营化,要结合国情,不能照抄西方模式,5更不能简单地把国有资产私有化。公共服务外包后,政府仍要承担政策说服、政策规划、目标制定、监督标准拟定以及执行、评估及修正等功能,因此,民营化的成功是建立在一个健全的政府功能基础上的,需要加强政府管理能力,防止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过于追求企业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长期利益。3、电子化政府,倡导科技领先,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更有效率。尤其是当今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创新必须借助这一有力的工具。三、“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共管理创新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自媒体的出现。获取和传播各类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互联网+”的概念得以广泛推广。“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6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所以,政府的公共管理创新,应当融入“互联网+”的理念,探索“互联网+公共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工具,构建民众参与公共管理的渠道。我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了政府电子化的重要性,但是长期将其视为技术问题,缺乏互联网思维,这导致了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的愿景、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各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政府信息公开没有制度化及政府信息的使用度低,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改革未能有机整合起来,人民群众缺乏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反映利益诉求的途径。为此,我们应顺应当前互联网大潮,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一个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共同的沟通和对话平台,促进政府公共管理的创新。四、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范例杭州市的公共管理,相对全国来说是走在前列的,有不少论文对此做了总结。周红云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质与政府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的杭州经验与启示》中,将杭州公共管理创新总结为“复合治理”,由“构建社会复合主体”、“民主促民生”、“开放式决策”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改革举措构成[5]P.57。其社会复合主体,是由政府、民间等利益相关方构成的,与政府职能外包相比,政府未完全退出,而是发挥了应有的职能。康晓光,许文文《权威式整合——以杭州市政府公共管理创7新实践为例》一文,通过运河综合保护工程、西泠印社改制、丝绸行业发展等案例,从整合维度、整合框架、整合机制、参与主体角色四个方面,分析认为,杭州的公共管理创新是政府主导下、不同主体参与的、有多元化组织机制的“权威式整合”,把传统的政府垂直管理体系和新型水平合作模式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效果,并认为这种模式贴近中国国情,是适用于整个中国的公共治理模式[6]P.90~97。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公共管理不论采取哪种创新形式,都应当尊重人民的利益,构建政府、社会、公民共治的局面,才能全面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五、小结我国的政府管理能力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公共管理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虽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只要建立起良好的机制,鼓励公共管理创新,就一定能够提高管理能力,更好地造福人民。【参考书目】[1]李鹏,《公共管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1[2]袁建伟,李生校,《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机制》,企业经济,2013.5[3]刘思圻,《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4]潘小娟,白少飞,《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政8治学研究,2009年第2期[5]周红云,《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质与政府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的杭州经验与启示》,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05[6]康晓光,许文文,《权威式整合——以杭州市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实践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03
本文标题:4创新政府公共管理-提高政府管理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3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