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白雪的墓园》迟子建迟子建家居版田园版迟子建迟子建民族版一、焦点问题1、关于文学天赋问题2、迟子建小说的创作风格朴实大方、简练凝重。节奏舒缓而低徊,格调忧伤却明亮。三、文本分析1、作者“第一篇表现挚爱亲情的短篇小说”。中国第5届文学“百花奖”入围作品。《迟子建出版作品目录》小说集《北极村童话》作家出版社1989年《向着白夜旅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白雪的墓园》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逝川》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白银那》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朋友们来看雪吧》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清水洗尘》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1年《与水同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芳草在沼泽中》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雾月牛栏》华文出版社2002年《疯人院的小磨盘》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逆行精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听时光飞舞》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迟子建随笔自选集》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迟子建影记》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女人的手》明天出版社2000年《我伴我走》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长篇小说《茫茫前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晨钟响彻黄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热鸟》明天出版社1998年《伪满洲国》作家出版社2000年《树下》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越过云层的晴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文集《迟子建文集》(4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翻译作品《秧歌》(小说集法文版)BleuDeChine出版社1998年《磨坊》(小说集法文版)BlueDeChine出版社2002年《满洲国物语》(长篇小说日文版上、下卷)日本河出书房新社2003年短篇小说那丢失的……《北方文学》1985/1沉睡的大固其固《北方文学》1985/3旧土地《北方文学》1986/1没有月亮的抱月湾《小说林》1986/2在低洼处《小说林》1986/4小说三篇《北方文学》1986/9初升《作家》1986/2吉亚大叔和他的墓场《北方文学》1986/11傻子轶闻《北大荒文学》1987/3柳阿婆的故事《福建文学》1987/6白雪国里的香枕《作家》1987/3北国一片苍茫《青年文学》1987/8星期天《小说林》1988/3鱼骨《山西文学》1988/3葫芦街头唱晚《北方文学》1988/3西林小教堂《北方文学》1988/3红罂粟小院《鸭绿江》1988/6无歌的憩园《北京文学》1988/9羁鸟无期《时代文学》1989/2重温草莓《人民文学》1989/2爱情故事《作家》1989/6小说三篇《花溪》1989/10青蛙的季节《青年文学》1989/10花束《小说林》1990/5关于家园发展历史的一次浪漫追踪《天津文学》1990/6荒草《河北文学》1990/7挤奶员失业的日子《人民文学》1991/1稻草人《北方文学》1991/1罗索河瘟疫《鸭绿江》1991/3白雪的墓园《春风》1991/4烟霞生卒年表《春风》1991/4小狗《小说家》1991/6在松鼠的故乡《人民文学》1991/7-8银饰《青年文学》1991/8从山上到山下的回忆《天津文学》1991/8铺天盖地的麻雀《东海》1992/4月光下的革命《天津文学》1992/8与水同行《天津文学》1992/8守灵人不说话《作家》1993/3不灭的家族《芒种》1993/4鸡笼街的月亮《春风》1993/9白墙《春风》1993/9回溯七侠镇《大家》1994/1盲人报摊《天津文学》1994/1跳荡的银扣《小说林》1994/4逝川《收获》1994/5庙中的长信《山花》1994/12飞天《江南》1995/5亲亲土豆《作家》1995/6腊月宰猪《作家》1995/6旅人《天津文学》1995/8岭上的风《山花》1995/9雾月牛栏《收获》1996/5银盘《山花》1996/6闹庵《时代文学》1996/2驼梁《北京文学》1997/5朋友们来看雪吧《山花》1998/1清水洗尘《青年文学》1998/8灰街瓦云《天涯》1999/5河柳图《作家》2000/10行乞的琴声《山花》2001/1月白色的路障《长城》2001/3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天涯》2001/3换牛记《作家》2001/9花瓣饭《青年文学》2002/4一匹马两个人《收获》2003/1门镜后的楼道《作家》2003/5雪坝下的新娘《红豆》2003/9微风入林《上海文学》2003/10夜行船《上海文学》2003/10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人民文学》1986/2初春大迁徙《中国》1986/9没有夏天了《钟山》1988/4海市《东北作家》1988/3左面是篱笆,右面是玫瑰《中外文学》1988/5奇寒《小说家》1989/3小酒店初恋《莽原》1989/3遥渡相思《收获》1989/4原始风景《人民文学》1990/1-2怀想时节《钟山》1990/4炉火依然《收获》1990/5麦穗《青年文学》1990/6旧时代的磨房《小说家》1991/4秧歌《收获》1992/1无边水色《漓江》1993/1东窗《芙蓉》1993/2香坊《钟山》1993/3格局《鸭绿江》1993/3向着白夜旅行《收获》1994/1音乐与画册里的生活《花城》1994/3洋铁铺叮当响《青年文学》1994/5岸上的美奴《钟山》1995/2原野上的羊群《大家》1995/2白银那《大家》1996/3日落碗窑《中国作家》1996/3逆行精灵《钟山》1997/3九朵蝴蝶花《大家》1997/6观彗记《花城》1998/1青草如歌的正午《十月》1999/2五丈寺庙会《收获》2000/3鸭如花《人民文学》2001/2疯人院的小磨盘《大家》2001/4芳草在沼泽中《钟山》2002/1酒鬼的鱼鹰《天涯》2002/5零作坊《北京文学》2003/7相约怡潇阁《小说月报.原创版》2003/5长篇小说树下《花城》1991/6晨钟响彻黄昏《小说家》1994/5热鸟《白花洲》1997/4满洲国《钟山》2000/3-4越过云层的晴朗《钟山》2003/2迟子建手书二、其人其文1、迟子建的童年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由于迟子建的父亲非常喜爱三国时期一个名曹植又名曹子建的文学家,所以给她起名迟子建。大概是家庭环境的影响,迟子建自小喜欢文学,不喜欢理科,上学时作文总是名列前茅。迟子建六岁时离开了父母和姐弟,在祖父母身边生活。没有孩子的姨母非常想收养她为养女,但当时对姨母不太喜欢,突然感觉到像是被骗了似的,这段离家的经历,使一个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敏感的心理气质为她以后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必要条件。2、迟子建的家庭母亲:李晓荣,五十年代漠河乡广播站广播员。父亲:迟泽风,曾任塔河县永安小学校长,一九八五年冬季病逝。丈夫:黄世君,原塔河县委书记。二、其人其文3、迟子建的文学创作经历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返回家乡塔河永安小学任教师,后来又在塔河二中任高考辅导班的语文老师。以后因在文坛崭露头角,被大兴安岭师范学校招回,任中文系教师。一九八五年,她参加了省作协在著名女作家萧红的故乡呼兰县举办的一期小说创作班,将其在师范学校上学时创作的小说《北极村童话》,拿给当时授课的《人民文学》编辑朱伟求教,被朱伟慧眼相中,该小说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人民文学》刊物上发表。这是她一生中生命的重要转折点。1987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迟子建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500万字,出版著作40余部。母子情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家野夫说:“泪如雨下,母爱齐天;女人虽弱,为母则强”。母亲,一个世界上最芳香、最伟大、最温暖、最美好、最光明的词语。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注:指高粱饼子)。”网上曾曝“暴走妈妈割肝救子”故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三、文本分析2.文本特征3.本文是否就墓园而写墓园?小说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体裁:叙事抒情散文主题:写一家人在“痛失亲人”这一人生苦难面前的相濡以沫,相亲相爱。明确:不是。《白雪的墓园》讲的是父亲去世后,一家人努力将哀伤压在心底,克制着情绪从痛苦中走出来,把新年过好的故事。三、文本分析(1)作者在行文中选取了几件事来写“失亲之痛”和全家人的相濡以沫、相亲相爱共渡难关?明确:从儿童视角叙写“侍弄火炉”、“忙年”和“祭奠父亲”等系列事件。(2)本文题目是《白雪的墓园》,然而作者写墓园的笔墨并不多,你是怎样理解本文的构思和主旨表达的?明确:墓园是父亲故去后的家园,是引出“悼念父亲”的引子,墓园的宁静、肃穆同新年的喜庆氛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失去亲人的家人心理描写平添了几分凄凉与忧伤;但全文并非就墓园而写墓园,作者意在通过“除夕丧父”的不幸,来表现亲人们在家庭危难之时所表达出来的相互关心、相濡以沫共度难关的亲情这一主旨。故此,描写墓园的笔墨不多,而把重点放在了“侍弄火炉”、“忙年”和“祭奠父亲”等系列事件的叙写上面。三、文本分析4.失去亲人的伤痛令人难以释怀,说说作者一家人的表现?明确:母亲——卧炕不起,默默饮泣。姐姐——哭泣过度,哑音训人。我和弟弟——侍弄火炉,排遣哀思。5.母亲的前后表现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母亲除夕夜前对孩子们的“训导”?明确:先前经不起“丧夫”打击,“卧炕不起”,无声饮泣的哀思令“我们”害怕;后来主动“忙年”,在家庭的大变故面前,表现出了女性“女人虽弱,为母则强”的坚韧品质,为孩子们战胜痛苦做了表率。母亲的“训导”一方面表明她终于振作起来接受了“丧夫”的事实,认同丈夫在世时夫妻恩爱的深厚情感足以抚慰内心的伤痛。另一方面教育孩子们“父爱”虽好,但难于陪伴终身,长大成人后要自立自强,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6.怎样理解“死亡是这样的盛气凌人”一句意思?明确:指的是父亲的亡灵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让我感到无法和他长久沟通;“我”面对“死亡”的无情,感到无可奈何。三、文本分析7.“火炉”是贯穿行文的意象,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意象的?明确:“炉火”是“我”和弟弟借以排遣哀思的媒介物,是平息内心汹涌着的思父之痛的情感减压阀。“侍弄火炉”的细节描述,从侧面表达出其实家里每一个人并未从这件事当中解脱出来,他们用平静外表覆盖着内心汹涌的哀伤与悲痛,只是各自悲伤不表于言辞而已。火炉的燃烧,引发我对父亲在世时,全家团圆、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情景的回忆,以此反衬出孩子们的“亡父之痛”。此外,炉火的燃烧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也暗示着家人的情绪终将从痛苦中走出来,在度过“丧亲之痛”的难关后,在今后的生活里定会出现的全家人振作、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以及全家未来红红火火的生活,切合了“经历苦难洗礼后的每个家庭,大都能调整好心态,以大无畏的精神,战胜生活里苦难,迎来光明美好的生活”这一题旨。三、文本分析8.分析“这是……的除夕,它伴着母亲韧性的生气像船一样驶出港口了。……使我们觉得春天什么时候偷偷溜进屋里来了。”这句话的涵义。明确:预示着“丧失亲人”的人生大哀痛过了年就会逐渐地淡去,人生历程中新生活的曙光即将到来!三、文本分析9.“红豆”的意象作者借“红豆”这一魔幻意象不但写出了“我”的母亲对自己丈夫的眷恋和怀念,而且道出了母亲对父亲的深切哀思,同时也点出父亲对母亲的深深依恋。红豆成了我们与父亲联系的纽带,也是父亲生命中关注挚爱妻儿的最佳注脚。红豆从母亲眼中的消失谕示着父亲亡灵的安息和我们生活的归于平静。四、小说写作特色1.语言清新、质朴,情感表达细腻、厚重,又沧桑、深沉;辛酸的人生故事里处处呈现出作者
本文标题:迟子建白雪墓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3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