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姓名:王晓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导教师:吕凤英20041001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作者:王晓东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英体育环境与体育可持续发展-枣庄学院学报2007,24(2)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体育环境的营造和优化,体育环境的营造和优化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之一.要营造和优化体育环境,首先需要树立体育环境意识,发挥各级体育组织的职能,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进行.2.期刊论文文同爱.李寅铨环境公平、环境效率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4)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20世纪80~90年代产生的环境公平概念自然成为其题中之义,并成为其中心问题,即居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地位;之后又出现了环境效率概念.本文在介绍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环境公平、环境效率的概念,并对环境公平居于可持续发展中心地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3.学位论文赵文晋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4本文以理论分析与实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从SEA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研究了SEA的工作目标、评价内容、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理论和SEA中评价方法,并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各种发展行为的最高目标,这为各级政府的政策、规划和计划等战略的制订提出了新的原则性目标和要求。可持续发展思想为SEA提供了理论基础,SEA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可持续发展思想对SEA的具体要求体现为可持续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其核心思想在于要求人类的经济建设活动和社会发展行为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EIA和SEA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具,为实现可持续性目标提供了一个结构化、层次性的框架,将可持续性目标自上而下从政策、规划、计划到项目决策中得以传递和贯彻。SEA的直接工作目标决定了其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决定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对SEA直接工作目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工作目标对工作内容的影响来看,SEA的直接工作目标来源于人类社会总的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但可持续发展是SEA的间接工作目标。从实现间接工作目标出发,SEA的直接工作目标应是实现战略实施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工作目标可具体分为保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良好。实施SEA的目标具有层次性,其高层次的目标为实现战略实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它的实现取决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需要在决策过程中平衡地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低层次目标为实现战略实施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可持续性原则的要求,它是指导我们开展SEA研究与实践的重要依据,因此,在SEA中应把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放在核心位置。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该复合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满足协调性要求,符合可持续性原则的要求。它具有系统性、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共同性特征,按照可持续性原则的要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可归纳为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所谓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是指由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人口-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它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和区域性特征。SEA的工作目标是实现战略实施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SEA评价内容的确定就应切实围绕上述目标,重点研究战略对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而在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存在的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也应是SEA所关注的内容。综上,SEA应以关注政策、规划和计划等战略对其实施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主要评价内容,以兼顾战略实施的部分经济、社会影响为辅助内容。SEA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切实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原则要求,SEA指标体系的建立,明确了SEA评价内容,继而实施SEA,对战略实施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状态及影响进行评估,为战略决策者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定量评价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现状,监测和揭示该地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矛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提供给管理部门,以便采取对策,促进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利用指标体系引导战略实施区域贯彻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督促、引导完成其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定量预测和评价进行本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分析,为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的制订提供参考。指标(Indicator)是复杂事件或系统的信号,是一组反映系统特性或显示发生何种事情的信息,是从数量方面说明一定社会总体现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的,它的“语言”是数字[67]。SEA指标具有面向用户、政策相关性、可评价性、内在联系性、数值定量化、时效性和综合性特征。SEA指标体系是反映受战略影响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及部分社会、经济方面指标的集合。它具有反映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内部协调程度和预警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切实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独立性和关联性、层次性、区域政策相关性、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系统性、敏感性和可度量性等原则。SEA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可归纳为基于驱使力-状态-响应(DSR)模型的层次性指标体系,其指标可分为重点指标和相关指标,其中重点指标包括人口、资源和环境指标,相关指标是部分经济和社会指标。驱使力指标用于反映战略实施对环境、人口与资源系统所造成的影响;状态指标用于反映环境、人口与资源系统的状态,可分为环境质量指标、人口状态指标和资源状态指标;响应指标则反映了人类社会为减轻环境污染和人口快速增长,资源耗竭所采取的努力。对于重点指标,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可分解为具体的指标(准则层),准则层仍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层次的准则层,准则层以下又可细分为具体的评价指标。考虑到SEA指标体系中重点指标的特点,其准则层的数量为两层,具体为第一准则层分别为环境、人口和资源子系统,因此,应相应设立反映各系统状态的综合性指标;第一准则层各子系统进一步分解为第二准则层。在第二准则层的建立上,应重点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第一准则层指标由其下级的各第二准则层指标聚合而成,因此,每一第一准则层的各第二准则层指标应能全面反映其上级准则层指标的特征;其次,为评价和管理工作方便,第二准则层的建立应有利于对具体评价指标进行归类管理,并且这一归类方式应以环境要素、环境问题或资源分类相一致。综上,可将环境子系统第二准则层分为水环境、大气环境、声学环境、海洋环境、土壤环境和固体废物等六个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可分为人口规模、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三个子系统,人口指标用于体现人口规模、素质和结构的变化对环境和资源系统的压力;资源子系统包含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和物种资源八个子系统。第一准则层和第二准则层分别设置对应的综合性指标。根据SEA指标体系的特点,其指标权重的确定可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依据SEA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为例,建立了《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其结构如下:目标层指标体系的最高层次,即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A)。准则层在目标层以下,将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总目标具体划分为第一准则层,即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数(B1)、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B2)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B3);第一准则层以下可划分为第二准则层,这一层次包括B1中的人口规模(C1)、人口结构(C2)和人口素质(C3);B2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C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C5)、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6)、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7)、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8)、能源的可持续利用(C9)和物种资源的保护(C10);B3中的水环境质量(C11)、大气环境质量(C12)、土壤环境质量(C13)、声学环境质量(C14)和固体废物管理(C15),其中,C12包括了环境空气质量、气候变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方面。指标层共选择重点指标94个,其中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标9个,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39个,生态环境质量指标46个;相关指标6个,其中经济指标3个,社会指标3个。《吉林省生态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以环境影响识别和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为基础,在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评价标准可获得性、评价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均体现出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4.会议论文文同爱论可持续发展时代的环境公平和环境效率200320世纪80~90年代,产生了环境公平概念;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推行,它自然成为其题中之义,并成为其“中心问题”,即居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地位;以后又出现环境效率概念。本文在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三个问题:环境公平是什么?环境效率是什么?为何环境公平居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地位?5.会议论文文同爱论可持续发展时代的环境公平和环境效率200320世纪80-90年代,产生了环境公平概念;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推行,它自然成为其题中之义,并成为其“中心问题”,即居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地位;以后又出现环境效率概念.本文在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三个问题:环境公平是什么?环境效率是什么?为何环境公平居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地位?6.学位论文戴娟娟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2007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既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给环境生态带来较大的压力。实施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措施,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到主动行动的一种转变。构建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衡量和评价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是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主管部门管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把握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大方向的有力工具。然而,目前关于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分散,且侧重点不同,并没有针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概念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价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本论文的研究课题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建立一个较全面而系统的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本文基于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在深入探讨高速公路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分析归纳目前国内所研究的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一套较全面而系统可涵盖高速公路建设期和运营期环境可持续发展各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确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建立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结合沪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及扩建工程的实例进行分析,评价沪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及扩建工程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度。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借鉴了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框架模型的构建思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高速公路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具体情况,分别建立了高速公路建设期和运营期压力、状态、响应指标子集。在定量指标无量纲化过程中,采用控制界限的理论,在大量采集和分析指标样本的基础上,确定定量指标的上下限。在指标体系建立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出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来综合评价高速公路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度。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知,建设期压力指数主要由指标每公里路基填方、取弃土场设置合理性、施工营地和施工便道设置合理性决定,建设期状态指数主要由表示资源消耗状态的单位运输能力占用土地和主要建筑材料消耗量决定。建设期响应指数主要
本文标题: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