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可持续发展观与海洋特别保护区法律制度研究
可持续发展观与海洋特别保护区法律制度研究作者:高威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相似文献(8条)1.学位论文刘兰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6海洋特别保护区是海洋保护区的类型之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兼顾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有序保护的一种方式。海洋特别保护区被单独提出并付诸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我国日益提升的环保意识。与其他类型的保护区一样,海洋特别保护区有它自身的属性和不可替代性、兼容性、独特性。从任何角度看,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都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涉及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更多的是涉及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利益。本论文结合山东省成山头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的论证工作,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概念、内涵、建设的必要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和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国内外海洋保护区发展现状。结合本人参加的荣成市成山头海洋特别保护区论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淘洋保护区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对我国海洋保护区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第二,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定义。从海洋保护区的定义及分类、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提出着手,在分析研究现有定义的基础上,给出“海洋特别保护区是对具有特殊资源、环境条件的特定海区运用有效的方式进行保护及利用的海域”概念,并进行了解释。另外,文中还分析海洋特别保护区与IUCN保护地、与陆地自然保护区、与海洋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类型的保护区的异同。第三,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虽然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更多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不符合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的现状。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符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需要。第四,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功能区划等原则,以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经济学理论、海洋资源管理理论、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理论、海洋经济布局理论及海洋自然保护区等理论为基础的。第五,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选划与分类。任何一个区域的选择标准都不是单一的,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选划,也要有相应的经济标准、生态标准和社会标准,在此基础上,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国家所赋予的权力。在不同划分原则下,保护区的分类亦有不同。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把分门别类,理顺彼此的异同和相互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管理。第六,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从国家层面来看,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已被提到我国多项重大决策和行动计划中,已受到高度重视。研究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对指导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申报与审批、批准与公布,以及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对其理论体系做了系统阐述。第七,有关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本人曾参加了成山头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的论证工作,也学习了其它已建立的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相关资料。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2.学位论文刘变叶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及其法律制度研究2007海洋是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海洋资源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资源的宝库。随着人类对海洋地位的关注和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力度的加大,海洋环境维护、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多样性的保存问题成为人类的又一课题。在众多海洋环境维护手段中,用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方法来维护海洋环境和资源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建设历程、各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现状进行研究、考察,并对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建设、管理和立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以及保护区立法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详细研究,寻求存在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改善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措施,并提出完善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立法的构想。本文提出更为完善、合理的“以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全面维护为基础”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理论,使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更加全面;借鉴美国对自然遗产保护的管理模式,提出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新型管理模式——“垂直管理模式”;为解决保护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处理好保护区建设和周围社区经济发展关系,建议采用“补偿机制”;在立法上,提出完善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地方性立法的一些措施。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主要区别,并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介绍各国设立和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历史和现状;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在选址、建设、管理、立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则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产生这些问题的各种根源,其中包括管理技术落后、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欠缺、法律文件匮乏等原因;第五部分是在第三部分提出问题、第四部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海洋自然保护区从建设规划、管理技术到加强立法、注重宣传等方面提出解决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现存问题的方法;第六部分是第五部分内容的延续和细化,主要在法律层面讨论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完善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立法的构想。本论文不仅介绍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发展状况,还提出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特别是法律方法。这些对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全球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的完善都起到一定作用。3.期刊论文刘惠荣.高威.杨益松.LIUHuirong.GAOWei.YANGYisong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法律制度探讨-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21(3)海洋生态系统既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诸多沿海国家均把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也将融合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制度作为未来海洋发展战略之一.本文从多个角度系统说明了建立与完善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该法律制度与相关国际法、国内法的合理关系,并设计了保护区基本管理制度.4.学位论文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2007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全球环保浪潮日益高涨。各国的经验表明:公众参与极大地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作为环境法的准则之一,已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在参与范围、形式、程序、途径以及法律保障等相关理念的探讨与实践等方面多有建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日趋增强,参政议政的民主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公众参与既为世界潮流之所向,也是中国现实之需要。公众参与是推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力量,更是一种遏制环境违法的“大规模建设性武器”。因为任何环保问题都会影响特定或普遍公众的利益,公众就会基于对利益的关注而主动投身到环保活动之中,而他们在为自己利益奔走呼吁的同时也必将促进全社会的利益。推动环保事业,要从民众素质和公德层面去强调环境意识,但更重要的是,应当完善环保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公众利益表达机制,从而引入有效的公众参与,为环保事业提供自下而上的持续推动力。有效的公众参与,有赖于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首先,公众的有效参与,要以环保信息充分、及时的披露为前提。其次,要完善可靠的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最后,环保公众参与离不开有序的“利益组织化”。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进行了剖析、归纳,结合国内外事例对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中国环境管理特色的公众参与的建议与构想。第一部分,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问题的引入。主要从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加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背景、政府职能转变和环境管理理念、非营利机构的发展以及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另外,通过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公众参与可以降低成本的计算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公众参与的作用对中国环境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第二部分,对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与机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公众环境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方式、参与的依据、理论及实施机制,直到公众参与的法律价值及法律制度保障,尤其对NGO组织的作用等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探讨了其实用性。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国和国(境)外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产生、发展、现状及主要机制的总结,发现国内外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识及参与水平存在诸多差异。究其原因除了与国情、文化等有关外,环境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此笔者也较详细阐述了环境教育及其演变,同时也分析了国内外环境教育的交叉点和分散点,以供借鉴。第四部分,作为实践的检验,本章通过三个项目,即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示范项目、山东名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园项目填海工程、东营黄河口文蛤海洋特别保护区项目对公众参与环境管理进行了详细剖析。从前二个工程项目可以看出,公众并不缺乏参与的热情,只不过需要提供足够的机会和发布详尽的信息.。亲身实践的第三个项目,深感不同群体的利益的强烈影响。但应当承认,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才使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相关机制更显得必要。第五部分,作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研究的落脚点,由中国与国(境)外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现状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机制,笔者提出了政府、企业及公众三位一体的公众参与模式和全程周期式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模式,以及如何保证NGO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建议。结论部分,提出了尚存的诸多不足,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本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意义。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一个永恒的主题——发展。经济与环境就象一对孪生兄弟,如何更好地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除了政府的出谋划策、企业的身体力行,更为重要的还是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许多发达国家,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很有成效,我国显得有些滞后。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推进其实践,对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重要理论意义。第二,实践及应用。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示范项目、山东名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园项目填海工程、东营黄河口文蛤海洋特别保护区等项目无不说明了公众的积极参与对项目的建设及环境保护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创新点。由于我国国情、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特别是计划经济和行政集权的长期影响,致使在我国谈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显得有些新奇和超前,在环境保护方面尤为突出。但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趋势会很快被广大公众所认可,在中国这方面的事例也越来越多,如2006年的圆明园事件。总之,本文从公众参与的角度为环境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以经济转轨国家为研究背景的佐证,突出体现了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以及其在中国环境管理政府导向中的运用。5.学位论文许慧娟天津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空间分异规律研究2007当代,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缓解全球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的重要出路之一。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也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然而,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海洋经济的增长,使海洋,特别是近岸海域,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极大的弱化。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正处于向我国北方经济中心目标迈进的快速上升时期,海
本文标题:可持续发展观与海洋特别保护区法律制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