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龙源期刊网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陈慕远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01期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血脉,不管在任何时代传统文化烙印都不能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新媒体时代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海量传播以及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即时传递;同时新媒体时代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冲击。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必不可言,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前传媒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工业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多依赖于报纸、广播或电视等传统媒介;在信息时代,新媒体无疑成为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工具。那么,究竟何为新媒体时代?何为中国传统文化?新媒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机遇与挑战在哪里?又该如何借助新媒体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部分。新媒体时代与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何为新媒体时代?上个世纪末,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其著作中对新媒体时代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随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首次提出新媒体概念。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内涵,无论国外的学者还是国内的专家都没有基于阐释和界定。综合众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新媒体时代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既为人们提供了低廉、丰富的信息咨询,也消解了传统媒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质是带着鲜明时代特色的,每个阶段的新媒体所包含的内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产物,是由这个国家和民族经过长期的文明洗礼过程而演化汇集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对于同一个民族而言,传统文化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十分显著。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去粗取精的过程延续下来的,植根于中华民族个体和群体的思想观念,并自觉或不自觉外显于日常实践活动中的传统精神。换言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既具有稳定的内核,也处于不断变迁中的文化模式。从“文化基线”的视角,其内核主要表现在内化于心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其外显主要是指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传统文化在已有内核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们获取咨询的习惯和方式。当下,依靠报纸、书籍、杂志等传统媒介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巨大冲击,龙源期刊网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主流方式。一是新媒体时代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海量传播。在传统媒体中,由于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介自身的缺陷,以传统媒体为传播媒介的传统文化在传播容量、传播速度和感知方式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新媒体也无时无刻地伴随在我们身边,拓宽我们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这一显著变化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具有传播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和感知方式多元化等特征的新媒体更有利于海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二是新媒体时代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即时传递。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和受众群体的沟通与交流多半采用一种“点”到“面”的单向发布方式,受众群体无法直接获取相关信息,更不用谈和媒体进行直接交流。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和受众群体之间可借助网络新媒体终端,实现双方的多元化互动交流和信息反馈。一方面,传媒机构可借助新媒体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媒介咨询互相融合,即时传递给网络受众群体。另一方面,网络受众群体可借助新媒介,将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或意见即时反馈于网上。这种咨询传播与活动的便捷和无处不在,使得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与发展更加的便利。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传播减弱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微博、微信等软件占据的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大量的时光,同时它们也是我们当今社会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微博、微信等也使得人们开始逐渐改变阅读方式。在这种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需要随时随地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时代,那些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内容应运而生。因此,传统文化要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快速的传播,就不得不重视人们简洁、碎片化的的阅读形式。但在适应现代人的这种阅读特点的过程中,无疑传统文化本身的逻辑性就被削弱,而通过传统文化可以得到培养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和价值审美也一并被削弱。所以说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传播特点会导致传统文化传播的效果下降。新媒体时代“娱乐化”的特点使传统文化的内涵扭曲。新媒体时代,其实也就是信息化时代,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的向人们涌来,要在数以万计的信息中如何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唯有可以带给人们以娱乐的体验。很多人就利用这种娱乐的心态,在互联网中创作一些毫无逻辑、没有任何价值的信息,只有夸张的表演形式,而收获大量的关注。传统文化不同它是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经典,是人类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如果要得到更好的传播、吸引大众的眼球,就不得不迎合现代社会娱乐至上的特点,就必须使用更具有趣味性的手段来进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不好就极有可能使得传统文化本身的文化内涵遭到扭曲。运用新媒体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必要途径龙源期刊网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遗留下来的精粹,是我们国家的灿烂瑰宝。传统文化传播的前提首先是要使人们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大众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这种学习不是一定要将传统的东西机械的照搬,或者固执的守旧,它是将传统文化融合进人们现代的日常生活点滴中,既能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又能使之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的得到推广。提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还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构建新旧结合的传统文化传播渠道。在新的社会环境里,传统文化的传播既要迎合新的时代需求,但这种迎合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就是需要符合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构建新旧结合的传统文化传播渠道。现在也有一些新媒体对于文化传播做的非常好,比如,中央电视台2016年广受好评的两个电视节目《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可以说是电视中传统文化传播的典范。这两个电视节目通过将传统的文化融合到节目中,采取新颖的表现形式,节目中将文化情怀发挥到极致,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要根据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选择具体的传播途径。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也坚守其本质内涵。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我们在对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时要注重利用这种时代的技术优势。1.利用微博传播。微博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微博上的大V用户往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能够从传统文化的相关领域选出一些人,让其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播的职责,要求其定期发布一些有利于传统文化推广的微博,能够在网民的心中产生影响,从而达到传统文化的宣传效果。2.利用微信公共平台传播。微信经过不断的升级和发展,已经不是最初简单的交流功能,也成了人们入场生活中阅读的主要平台,微信公众号是传播的主要通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微信公众号来发布内容。在微信平台进行传统文化,可以由专人管理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定期的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吸引大众的关注,而达到宣传传统文化的效果。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灿烂的瑰宝,当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时,既要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利用新媒体的时代的传播工具、同时又要注意不能一味迎合现代人或现代社会的,保持传统文化的本真内涵。
本文标题: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4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