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厢记》成书过程分析主讲人:魏燕班级:11级小学教育(综合)班学号:1104015079《西厢记》成书过程“西厢”故事的演变(1)唐·元稹《莺莺传》•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西厢”故事的演变(2)•北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秦观的《淮海词》,毛滂的《东堂词》都曾歌咏崔、张恋爱故事。“西厢”故事的演变(3)•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1、首次展示私情、礼教冲突,以私情的胜利而告终•2、努力于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刻划,突破了叙事文学重情节的传统,为元代戏剧开启了先河•3、第一次注重人物性格发展过程的较完整的揭示“西厢”故事的演变(4)•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1、董西厢的不足:•情节不紧凑,枝节铺衍过甚;人物形象时有暧昧之处。•2、王西厢的修改:•删减枝叶和臃肿部分,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语言更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西厢记》的成书•一、《西厢记》诸宫调与王实甫《西厢记》的联系与区别•1、文化心理不同:《董西厢》代表北方观众草原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多,“王西厢”代表汉民族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少。•2戏剧结构不同:《董西厢》安排的是单线结构;“王西厢”安排的是复线结构,“王西厢”不但安排了以老夫人、惠明、郑恒等为一方与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的矛盾;还安排了张生、莺莺、红娘内部矛盾的一条线索,构成复线结构。•3反对封建婚姻的深刻程度不同。“王西厢”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程度比“董西厢”更为彻底和深刻。•4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同,“董西厢”与“王西厢”塑造的人物,虽然都很显明,但“董西厢”中的人物形象没有“王西厢”人物形象塑造的复杂、完美。•二、《西厢记》艺术形式上的革新。•1、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由四折发展到五折,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旦本,女主角独唱到底;末本,男主角一唱到底。《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交互对唱。•2、篇幅虽长而结构严谨,剧情虽多双线并举,进展曲折,关目自然,富于变化。•《西厢记》就全面剧情安排情节,一方面是波澜壮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方面是巧妙曲折的情景安排。根据内容的需要,为了表达莺莺与张生悱恻缠绵的爱情纠葛在一折中设置了种种场景。•诸如,设在秋深长亭景色;离别的场景安排,落日疏林的描写等等,这些场景的安排设置,更好地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情景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3、《西厢记》设置了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和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王实甫在两组矛盾的基础上,安排老夫人“赖婚”,推动了矛盾的激化。通过“酬简”,“拷红”造成泰山压及之势,红娘巧言善辩,以“四两拔千斤”解决了矛盾,《西厢亿》给到好个地处理了一次又一次的戏剧冲突。《西厢记》主题及故事梗概•第一本《惊艳》《借厢》《酬韵》《闹斋》•第二本《寺警》《请宴》《赖婚》《琴心》•第三本《前侯》《闹简》《赖简》《后候》•第四本《酬简》《拷红》《哭宴》《惊梦》•第五本《捷报》《猜寄》《争艳》《团圆》(一)重要关目1、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2、月下联吟:莺莺月下至西厢侧花园焚香,张生于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莺莺心动,依韵和之:“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莺莺的才情进一步打动了张生。3、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衷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禁。4、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5、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札,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令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与张生私下成婚。《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克服“四折一楔子”的形式,采取五本二十折的长篇形式,来表现完整的故事,使人物丰满。2、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体。采用双线复合结构,戏剧冲突由两部分组成,这些矛盾交错发展,一波三折、曲折跌宕,扣人心弦。3、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采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多种方法进行烘托渲染。同时赋予人物喜剧色彩。4、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它吸收古典诗词和人民口语,并加以提炼加工,使语言更富于艺术魅力。语言风格优美、华丽、委婉、细腻,音节铿锵,意境深远。“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太和正音谱》《西厢记》的影响•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序》:“实甫斟酌才情,缘饰藻艳,极其致于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令前无作者,后掩来哲,遂擅千古绝调。”金圣叹的评价《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资其洁清也。《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西厢记成书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5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