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A:①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②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人对符号意义的赋予和解读,与人的社会属性是分不开的。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A: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与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特点:①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③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A: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A:社会传播由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五种类型构成,每种类型都是不同的传播系统。人内传播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而人际传播则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联结形成的新信息系统。群体传播则是更大的系统,这里不仅存在多个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而组织则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大众传播则是伴随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A: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联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6、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A:双重偶然性指传播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双重偶然性是人类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因为人类活动受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制约,所以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多且复杂。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表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与隔阂。7、什么是“传播隔阂”?A:传播隔阂的产生原因是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多种变量的系统。其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A: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进化,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2、人类语言具有哪五个特点?A:①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②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③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④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⑤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与韵律。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性是什么?A: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性。人类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4、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A: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这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5、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A: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产生意义:①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和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②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③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6、试论述中国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和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A:中国印刷术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唐代出现雕版印刷,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印刷术广泛流传,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经过工业革命推动,印刷技术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产的阶段。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7、试论述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A:①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②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能;③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8、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A:“媒介即讯息”→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因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9、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A:①示现的媒介系统,即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②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③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等。10、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A:信息社会是指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其主要作用的社会,也被称为“后工业社会”,其核心因素不是体力劳动或能源,而是信息。特点:①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②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③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④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11、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时代。如何理解这个观点?A:(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换句话说,过去由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统合到数字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当中。人类的社会信息系统已经超越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统合的时代。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简述符号的定义。A:霍克斯“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征?A:①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②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③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④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A:①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大小、语速的快慢等等,也称为副语言;②体态符号,如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③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如仪式和习惯、徽章和旗帜、服装和饮食、音乐和舞蹈、美术和建筑、手艺和技能、住宅和庭园、城市和消费方式等。4、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A:①表述和说明;②传达;③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5、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A:定义: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如何产生:意义活动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但它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6、符号的意义有哪些分类?A:①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这是诗学和语义学中的分类;②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这是逻辑学中的分类;③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这是符号学中的分类。7、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与多义性?A:①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如“水果”一词包容范围很大,黄瓜或西红柿究竟属于“水果”还是“蔬菜”一般人不容易分清;②语言符号的多义性。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有时我们判断不准应该属于哪一种。8、情境意义指的是什么?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A:情境意义即来自于传播情境的意义,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景意义在起作用。9、什么是象征行为?它有哪些特性?A: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象征行为具有智慧性、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10、为什么说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A:因为通过这种能力,人类能够发现宇宙和社会万事万物的象征关系,并从个别事物和眼前事物、从包罗万象的具体性和千变万化的多样性的束缚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进入一个自由的传播境界。人类创造出了最完整的象征符体系,利用这种体系,人类能够保存和传达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协调和控制社会行为,创造和继承社会文化。11、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A: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每个社会成员的意义空间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其共通的意义空间就成为了传播双方用以进行意义的交换和互动的部分。12、简述米德的“主我”和“客我”的理论。A:人的“自我”意识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而形成的。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A:一个基本传播过程由以下要素构成:①传播者(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②受传者(信宿),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③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④媒介(信道),讯息的搬运者,传播过程中连接每个因素的纽带;⑤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2、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意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A:“5W”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5W”模式的这条思路形成的。缺陷:作为早期的过程模式,这个模式还是不完全的,这主要表现在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拉斯韦尔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3、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A:(画图略)①没有传播者与受传者,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②该模式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编码者和解释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4、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A:①动态性。运动特点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及作用与反作用;②序列性。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式上的链式连结;③结构性。该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是相互关系的总体。除了总体结构以外,传播过程中的各环节或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A:该模式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从这个模式中可以看到,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系统,每个
本文标题: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5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