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讲解:PPT制作:材料收集:柳永的词:北宋一大词家属“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他的词凄婉绵长,儿女情长,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流词人柳永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他改名柳三变,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景物描写作用:对长亭晚——不忍离别,唤起“留恋处”骤雨初歇——必得离别,逼出“兰州催发”矛盾心态“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哀景写哀“良辰好景,千种风情”:孤寂、痛苦赏析名句: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关于杨柳和月:关于风:“原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曹植柳——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来看看它妙在哪里~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画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重湖叠巘清嘉”,“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是相当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千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o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一、二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四、五句写一番雨后,傍晚的江边,就觉得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亦是如此,眼中所见也是一片凄凉。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接写楼头所见,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的景象。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上片写景。先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1、上片是如何写景的?(提示:景色变、时间变、观察的角度距离变)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深曲。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里用问句一提,就加重了语气,写出了千回百转的心思和四顾茫然的神态,表达出“归也未能归,住也如何住”的矛盾心态。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于自己的思归心切,因而联想到故乡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地盼望自己回家。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最后两句,再由对方回到自己。佳人也许还认为自己在外边乐而忘返,又怎么会知道我现在倚阑远望的时候,是如此愁苦呢?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2、词人为何“不忍登高临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此属背面落笔法(侧面描写),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更突出自己的思念。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课外延伸柳永,“粉丝”众多,名闻遐迩,上至皇上,下至臣民,遍唱柳词。“凡有井水饮处,皆歌柳词”,无论皇宫夜宴、妓馆歌舞还是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无处不留“柳词”之痕迹。可见柳永在当时的影响。世称柳永为风流才子,整天混迹于妓院之中为他们填词,很多人鄙视他混迹于青楼,但他也其实是给予妓女们尊严的人,这真表现了他的道德观。世人看柳永世人皆知“杨柳岸晓风残月”,可又有几人能身临其境,“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佳人已别,渡船已远,肝肠寸断,唯有以酒销愁。梦中已千年,梦醒,仍是残月晓风,杨柳岸。世人皆知“多情自古伤离别”可又有几人能知那离别的痛,不是浅浅七字便可说清的。情感绘不得,只有绘情,能懂便懂,不懂只能作罢。诗词的美,尤其仅仅美在格式,美在辞藻?真正的美,是美在意境的。柳词中所勾勒的一花、一木、一草、一叶、一泪、一笑,皆能引起心灵的共鸣。“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字一画,词人的孤独,悲伤,冷清,黯然,如潮水般涌来。世人皆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初读此句,是惊艳,可现在,却更偏爱“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每句词,都有它自己的颜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浓烈的红色,太红,反而太过压抑,而“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却是淡墨白描的工笔,浅淡,细腻。一滴墨砸在纸上,渐渐散开,晕成了词中的画面。对酒当歌,强颜欢笑,心中的悲痛却蔓延开来,藤蔓一般,勒着整颗心脏,鲜血,丝丝析出。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达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境界。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代表作品有《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的词对整个宋词发展的影响柳永词标志着北宋词发展的转折,他对词的创造性贡献更主要是体现在词调和艺术方面。首先,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其次,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本文标题:柳永-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5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