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目录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盛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时间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三种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社会主义因素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此前,毛泽东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大约还需要经过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七届二中全会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选集》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指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历史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互助组51年底--53年底830万个初级社53年底--55年夏67万个高级社55年底--56年底75.6万个入社农户96.3%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步骤和形式如下:第一步供销小组稳步第二步供销合作社稳步第三步生产合作社入社手工业产值93%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正在生产杭州伞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四马分肥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四马分肥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分配形式的形象说法。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红利四部分。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高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他们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善照顾,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1956年,荣毅仁经过深思熟虑后,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普遍的尊重,曾任国家副主席。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毛泽东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逐步过渡,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毛泽东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坚持用和平的办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所作出的伟大创造。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19.6%1.5%0.7%6.9%71.8%195632.2%53.4%7.3%07.1%图表:不同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结构中的变化情况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成为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对于
本文标题: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6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