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转载三)2009-12-1612:26:10|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良好习惯之二善于思考(1)在“全国世纪父母读书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同志严肃地讲了这样一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我们的“听话教育”、“包办代替”、“题海战术”、“标准答案”、“扼杀好奇”等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变得不会思考了。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等于没学。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思考。终身教育的立身之本是独立思考精神。一个孩子,只有成为一个思考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才有可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一个人聪明与否,智慧与否,主要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长,就在于人类具有思维能力。人类的每一种成就,每一种进步,都源于思维。大思想家帕斯卡尔认为:“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维能力,是人最宝贵的特质,是人最根本最重要的能力。拥有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最有潜力的人。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IBM公司的总裁托马斯?沃森认为,IBM的成功不是靠资源,也不是靠勤奋,主要靠全体职工善于思考。在IBM所有厂房和办公室内部挂着写有“思考”两个字的牌子,以便随时提醒人们思考是最重要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者独立地深入地思考问题分不开。”布罗纳对哈佛大学的教育概括如下:“学生一进来,就对他们说,听着,你们到这里,不是来发财的,你们到这儿来为的是思考,并学会思考!”思考就是力量!人类若失去了思考便丢失了整个辉煌的历史。世界上的成功者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他们的伟大成就无不是建立在他们出类拔萃的思考力之上的。思考能力决定着人的命运,只有善于思考,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爱因斯坦在晚年透露了他成功的秘诀:思考是一切成功的源头。要想使自己成为他想成为的人,成为能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思考。我每一个渴望实现的目标绝不是来自空谈,它需要一个伟大的力量——思考能力。而正是它让我出类拔萃。思考能力是我们人生能否成功的最关键。没有思考就不会有见地、见解和主见,就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和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有效的思考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至关重要,毫无疑问,思考能力也决定着我们孩子的成功与幸福,支配着孩子的命运。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思维能力是智能发展的核心。人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注意力、创造力等都受着思维能力的支配,人们的一切智力活动都是在思维的指导和参与下进行的,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成败。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在学校做过有关思维教学的实验。其结果表明:思维灵活和求知欲强的孩子都喜欢阅读课外书,他们阅读的兴趣浓,有的孩子看书时,可以半天不挪窝,这些孩子认为“看书是无比有乐趣的事”。可以看出,读书的内容不同,孩子的思维方向就不同。这给了我们启示:读书与思维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书读得多,内容涉猎广泛的孩子思维能力强。分析中,研究人员还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平时对自然界的观察有着直接的关系。有观察体验的孩子往往擅长提问,他们在听课时,不仅限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也会提出为什么来反问老师。实验结果还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思维的活动中,才能真正掌握思维的规律。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说:“知识必须通过行动来获得。”换言之,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思考。一个人生命成长中一定不能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别人,绝对不能让别人替你思考和决定,一定要操之在我,做自己思维的主人。于现实生活与学习中,家长应怎样来培养孩子思考能力呢?1.要培养孩子思维的独立性;2.培养孩子的思维的深刻性;3.培养孩子的思维的灵活性;4.培养孩子思维的敏捷性;5.培养孩子思维的逻辑性?6.培养孩子思维的系统性;7.培养孩子思维的批判性;8.让孩子养成思维的习惯。一、培养孩子思维的独立性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让孩子在问题中学会思考。当孩子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时,父母也不必为不知如何回答而感到难堪这就是说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有正确的答案,重要的是提问题本身。对孩子们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往往会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没有关系,你可以说:“我不知道,但也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然后你可与孩子一起探索那些问题,有时甚至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览室寻找答案。不但孩子知识面大大拓宽了,智力水平也会明显地提高;并且使孩子学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你要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总是告诉孩子正确答案是什么,这种方式使孩子误以为,学习就是记住一些现成的结论。其实,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言,思考的过程,比思考的结果更重要。因此,即使你知晓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也应克制住脱口而出的冲动,应尽量给孩子留下探索与讨论的空间,否则会强化他的一个错误观念:误以为科学仅仅是装在成人头脑中的一些事实而已。科学并不是一些事实,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种了解自然及事物如何运动的行为。对孩子的问题最好的反应方式是与他们一起去探索。如果他想了解蜜蜂住在什么地方,便说:“让我们瞧一瞧,也许我们能看到它飞到何处去了。”记着,对孩子的提问,你应该总是这样开头:“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它。”同时,还要注意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良好习惯之二善于思考(2)成年人总是急于快速知道答案。研究显示,在回答一个问题时,成人往往几秒之间做出反应,而这个时间对孩子来说是不能思考的。因此,在提问后,应多留点时间让孩子开动脑筋思考。这样他的回答就会更有逻辑,更完整,也更具有创造性。孩子在开始思考问题时,常常找不到方向,这时不要告诉孩子怎样思考,而应该给时间让他去思考。假如孩子回答错误,要有耐心,在需要的时候,你可以再问一些提示性的问题。(一)不过早下结论在与孩子讨论科学问题时,不要急于说:“这很对”或“非常好”这些话,口头赞扬固然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在探讨科学知识时,过早地赞扬可能让孩子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了;相反,你应该说诸如“这很有趣”或者“我以前从未这么想过”等话,来使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入。也不要过早地把结果告诉孩子,要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证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一点由于我们习惯使然,非常不容易做到,请教育者务必注意此项。下面的这位母亲就做得非常好。幼儿园老师上公开课,拿出1个正方形纸板,问用剪刀剪掉了1个角,还剩几个角?有的孩子说剩5个角,有的说剩3个角,争论非常激烈,儿子说剩3个。老师说剩5个角对,儿子很怅然,他不服输,似乎很委屈,回到家马上将这个题说给我听,又画给我看,他把一个正方形对角去掉了一半,剩下的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确实只有3个角了,并一再问我:“到底是谁的对?”显然,儿子是想让我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我想起一句民间谚语:借来的火,照不亮自己的心灵。不是自己体悟到的真理,不属于自己。我想,这正是培养他独立思考,深入探究,追求真理的大好时机。我怎能马上给儿子下结论呢?为了激发他追求真理的兴趣、欲望,我鼓励他再想想,再试试。儿子在一张纸上一面画,一面讲。我耐心地听着儿子叙说,仔细地欣赏着儿子画的图形,连连点头称赞道:“你画的图很好,你自己能动脑动手画出来,真不简单。妈妈相信,到底剩几个角,你会明白的。”儿子紧锁着眉头,认真地思考着。他用纸制作了1个正方形,把其中的1个角轻轻地剪掉了一小块,又用纸制作了1个正方形,接着从对角线剪去了一半。这时,他终于发现了原来自己不光剪去了一角,还剪去了另外两个角的各一半。儿子恍然大悟,他高兴地说:“妈妈,是我错了。要求只去掉1个角。我怎么把另外那两个角也给去了一半呢?”我接着说:“是呀,怎么早没想起来呢?”我顺手把儿子抱起来,原地转了一圈,我为儿子而高兴,为他追求真理的那份执著而欣慰。结论是思考停止之处,不要只重结果,而轻过程,要让孩子在过程中发现自我,建构自我,当孩子自己摸索出了门道,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时,孩子就发现了自我,开始建构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二)别强令孩子“思考”孩子总是在思考,即使没有你的命令。如果你在那里发号施令,有趣的思考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或者会使孩子的讨论变成一种表演。他会有意去迎合你,用尽可能少的话去回答你的问题——因为他知道,他说得越少,错误也就越小。(三)重演示轻说教亲历的东西远比书本和电视节目中学到的知识印象深。让孩子在显微镜下瞧瞧他们手指上的细菌是什么,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你会要求他餐前洗手;与其向他们描述霉是什么,不如让他们看在一片面包上生长的霉;与其给他们解释水的蒸发,不如将水烧至沸点,让他们看着水位因蒸发慢慢下降。因此,如果你想要孩子思考某方面问题,不妨先让孩子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把事物的本来面貌呈现给孩子,这比给孩子讲抽象的道理更重要。(四)善待孩子的发问周天明在培养儿子思考能力方面的经验很有启发性:儿子从小就喜欢问这问那,近两年更是突发奇想,常常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使人一时难以讲清。我明白这是他求知欲望强烈的表现,因此对他提的各种问题都认真地作了分析、整理并记录下来,有的给予解答,有的进行引导,鼓励他自己去找答案。去年夏天,当儿子从电视里看到上海市民用电和煤气都要依靠煤做燃料时,突然抬起头来问我:“爸爸,当地底下的煤被挖完以后,我们怎么生存呢?”我想了想,记下了他的提问,然后要他自己去找答案。儿子是个有心人,两星期以后,他忽然对我说:“自然常识课上,老师说太阳能也能用来发电,太阳能灶可以用来烧饭。”我听了,点了点头,又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暑假,我特地带儿子去海边游玩,到山村做客,同他一起领略自然风光,深入观察各种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还不时地与他讨论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我专门陪儿子看了水车,风车及水力发电站,并问他:“为什么水和风能发电?”他想了想回答说:“因为它们有能量呗!”我知道“能量”一词是他从惊险科幻连续剧《奥特曼》中学到的。我意识到应当趁热打铁,让孩子的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暑假的最后几天,我仍让儿子回答:“煤挖完以后,该怎么办”的问题。只见他拿出课本和我们在海边及水车、风车旁照的彩照,不慌不忙地告诉我说:“我们可以用太阳能、水力和风力来发电。”我听完立即要他完成一篇“未来的发电站”的作文。他想了半天,终于从“煤挖完以后怎么办”打开了思路,不仅写了一篇200多字的短文,还画出了未来的发电的草图。这篇短文已收入《中华少年科学希望之星》一书中。而“追根探源,因势利导,举一反三”也成了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善待孩子的发问不但要重视孩子的发问,而且还要鼓励与赏识孩子发问,以激发孩子提问的热情与信心。张圣女同学的中学是在美国上的,她的生物老师是一位50多岁的女士,老师非常喜欢她们,也经常用自己的赞美来鼓励她们问问题。有一次,她们正在讲胎儿的形成过程,一个女同学问:“双胞胎是怎么形成的呢?”老师立刻回答了她的问题,然后加上了一句:“问得好!”后来,张圣女同学发现,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会在后面加上一句“问得好”,哪怕只是问她黑板上的“P”是大写还是小写,她都会说:“这是一个好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确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同学们也不会怕自己所问的问题是“笨蛋才问的问题”。在美国有一句俗话,说每一个你不明白的问题都是一个好问题。在国内,很多同学不敢举手提问题,大概是因为怕被别人嘲笑吧。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
本文标题:教育就是培养习惯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6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