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四节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一、俄罗斯的形成:•13世纪中叶,处于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下•15世纪末,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6世纪中叶,沙皇专制农奴制国家二、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目的):改变俄国落后状态,成为西欧式的大国2、内容:3、性质和意义(如何评价?)意义促进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摆脱落后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没有触动沙皇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度性质:封建农奴主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三、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⑴、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根源)1、背景:⑵、农奴抗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⑶、导火线: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2、根本目的:为维护沙皇封建专制3、内容农民获得自由的权利和地位农民交纳赎金后可得到一块份地其它4、意义:•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劳动力、市场、资金)•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制度保留)5、性质:•沙皇政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进行的一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17世纪的俄国•全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只有海军没有陆军•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6.3%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列宁说:这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普希金说: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普京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请问:你如何评价彼得一世改革?1、17世纪末18世纪初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3、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你觉得两人中哪一位的表现更值得肯定?为什么?2、两位君主在位期间的主要政绩分别是什么?农奴的悲惨处境•农奴的一切,包括人身、子女、财产都属地主所有。地主可随意打骂农奴,而农奴却连控告主人的权利也没有。明斯克州一个女地主,她把铁链系在农奴的颈上,用开水和烧红的烙铁残害农奴,并强迫其吃蚂蝗。农奴的生活甚至不如牛马。一位牧师在日记中记载,他用农奴吃的面包去喂猪,“连猪也只是嗅嗅,没有一头猪去吃它”。因为农奴的面包里,掺和四分之三的草本植物。为了从农奴身上榨取更多的钱财,地主不愿使用机器,他们说:买机器需要花钱,还要养马来带动机器,而让农奴干活却不用花钱,为什么要使用机器呢?•请问:俄国农奴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克里木战争亦称“东方战争”。土耳其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君士坦丁堡是东西贸易的咽喉,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控制黑海与地中海的瓶颈。经济与战略价值,使英、法、俄等欧洲列强觊觎土耳其,“东方问题”由此产生。•为遏制俄国对外扩张,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克里木战争爆发。翌年,俄国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失陷,向英法求和。从此,俄国失去了控制黑海的权利。•战争中,俄军使用的步枪射程只有西方的1/3;用帆船对英法的汽船;没有真正的医疗或军用供应服务;从中部调兵所需时间甚至超过英法从国内调兵的时间。为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残酷剥削农奴,引起农奴反抗,造成后方吃紧,军需不足,大大削弱了战斗力。•从上述材料看,克里木战争交战双方是谁?何以爆发?俄国在战争中失利有哪些具体原因?其根源何在?“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一: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材料三:“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列宁请问:你如何评价1861年农奴制改革?时间背景目的内容性质意义彼得一世改革农奴制改革17世纪末(1689年)19世纪中期(1861年)俄国同英法等国相比,经济和社会处于落后状态俄国工业革命起步,落后的农奴制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克里木战争成为改革导火索改变落后状态,成为西欧式大国维护沙皇专制制度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农民获得自由权利、解决土地等封建农奴主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加强军事力量,没有触动……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本文标题:第四节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7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