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白老师2014讲座课件_[1]
在读写之中研读文化经典人大附中白辽玲“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朱自清《经典常读》关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国人集体选择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一个成熟的人,第一和最后一个身份都是文化身份。•文化是一个人全部的尊严所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体现方式,那就是精神取向。——余秋雨存有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信心钱穆《国史大纲》:要有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楼宇烈《民族的复兴,需要文化的准备》文化与高考•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为丰富考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考查不能偏难偏专,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3分)•2011年福建卷第9题:•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2012年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2012年浙江高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2011年湖南高考卷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2013海淀“一模”作文题:•近日,有作家提议,我国应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李太白文学奖”,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学,以争夺中国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我们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们也要评点世界。•这个提议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经典研读的基本定位原则:把选文当作一艘船,借由航到经典的海里去。遨游在经典的海里,品海滋味、练强健体魄。以点启面由古连今由感启悟由悟及写点面古今思考、认识与写作读写相通文化朱光潜《天资与修养》•人类心思的运用的两种方式:推论的、分析的、循逻辑的;直悟的、综合的、随感式的•随感录主要地是供咀嚼的书。虽是零篇短简,它们是长久涵养的结晶,读者须优游涵泳。•作者原来不是一气写下去,读者也就不宜一气读下去,最好今日东取一鳞,明日西取一爪,有时间仔细玩索。研读关于研读•研读:玩索联系思考•理解—联系—分析—探究—辨别—汲取•思维的训练:理性思维——想象思维——文义我义他义•关于“入门四问”•文化——•文化与我——•文化与品格——•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阅读经典三教虽异,善归一揆(道理)。唐·高祖李渊儒道释三教,鼎立于天下。唐·白居易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南宋·孝宗赵眘(shèn)《三教图》轴,明,丁云鹏作关于“儒道互补”仁者重德仁者爱人——《论语》研读(一)关于《论语》修身养性涵养品格——《论语》专题研读(二)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论语》专题研读(三)仁者重德仁者爱人——《论语》研读(一)一以贯之——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篇)•仁——修己身、安百姓•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篇)克己复礼为仁•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篇)•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矣。•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仁——成仁由己•子贡问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世邦也,事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修身养性涵养品格——《论语》专题研读(二)自省修身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自律进德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里仁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行义守义践行仁爱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篇)好学向善求真求美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子贡问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世邦也,事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论语》专题研读(三)孔子的自白•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一五)•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第九·一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第七·一八)•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第七·二七)•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第一四·三七)他人眼中的孔子•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宪问》第一四·四一)•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子张》第一九·二四)孔子施教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第七·二》)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第十五·三十九》)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第七·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七·八》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第六·二十一)孔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篇》)……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扣其胫。(《宪问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篇》)•1.读了以上各章,你对孔子的为人是不是有较清楚的认识?请运用一二百字的篇幅,写出你心目中的孔子。•2.读了孔子自述诸章,你认为孔子是怎么样的人?•3.在现今的社会,你认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可取?请说明理由。•4.以上诸章中包含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请你谈谈它们对当今教育的现实意义。关于《论语》研读的读与写1.研读之前,调动兴趣,明了意义“《论语》是这样一本书”2.自主研读环节,理解思考,联系现实翻译+理解+联系+阐发3.合作研读环节,概念理解+现实认识+主题研读4.专题之后,写作跟进(1)“仁者重德仁者爱人”——将概念和现实中活生生的人与事联系起来儒家的核心是“仁”,仁者,人心之全德也。仁者爱人,仁者德高,仁者刚毅,仁者勤勉,仁者弘毅,仁者快乐……。仁者可修身,仁可安人,仁者可齐家,仁者济世。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仁者”。现实中的真善美有“仁”灵魂,现实中的假恶丑是“仁”的缺席。一个不汲取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汲取传统文化的人是苍白的。•请联系现实,以“仁”为内涵,审视身边人与事,思考现实问题,彰明你的生活态度,宣导你的人生主张。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2)“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让孔子跨越时空地活起来,叙写心中的孔子(3)选择条则,借象宣义,借象说意《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论语今读》李泽厚安徽文艺书版社《论语新解》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论语〉读本》钱逊中华书局《丧家狗
本文标题:白老师2014讲座课件_[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7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