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论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后病情急剧恶化、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以及血压升高,因此我们在护理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包括一般护理、饮食、心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病情的观察等的护理工作。【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36-021临床资料我院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62例,男性43例,女性19例,年龄38~72岁。42例有高血压病史,20例因便秘或入厕排便用力突然发病。经内科治疗59例治愈。2例治愈出院后不久复发再出血急诊入院,经抢救无效死亡,1列因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量大抢救无效死亡。2一般护理2.1杜绝不必要的探视,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时间应在4周以上,避免搬动,保持病人安静,以免再出血。2.2卧位宜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抬高头部15°~30°,以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颈部不可向前倾斜,以防局部血管受压而加重脑水肿。3病情观察3.1意识状态若昏迷出现快且深则提示出血量大,颅内压高;持续性昏迷则提示脑干受损,必须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措施,以防脑疝的发生。3.2瞳孔瞳孔的改变是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若病侧瞳孔早期缩小或忽大忽小,提示脑疝早期,逐渐散大到6mm以上,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是脑干受损或小脑扁桃体疝形成。双侧瞳孔缩小固定,形状规则为出血部位刺激动眼神经所致,如伴有对光反应消失和意识障碍,则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波及桥脑所致。3.3血压、脉搏、呼吸、体温1周内血压应保持在19~21/11~13.3kpa(150~160/90~100mmhg)左右为宜,不应过低,以防引起脑供血不足、低血容量而诱发脑梗塞。注意观察呼吸的节律和深浅度,若呼吸急促或出现潮式呼吸,表示呼吸中枢受损,应及时报告医生。发热多在出血后2~3d内发生,体温波动在38℃~39℃。但亦有高达40℃以上者,常见原因有出血后吸收热、继发感染及中枢性发热,注意区别各类发热原因,做好解释及相应的处理。若体温过高,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在头部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50%酒精和温水擦浴,注意液体及能量的补充,成人每天至少在2000ml左右,同时加强皮肤及口腔的护理。大量出汗者,应及时换床单及衣裤,避免受凉,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2~3次,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3.4及时发现再出血的先兆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后1个月再出血危险性最大,再出血之前常有一次或多次先兆发作,如头痛、烦躁不安等,如患者的病情在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加重、瞳孔不等大,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3.5注意观察有无血管痉挛血管痉挛可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任何时间,继发于出血后5~14d,这是出血后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出现脑血管痉挛时,意识水平下降,并伴有局灶性神经体征。因此在病程的前2周要加强巡视,早发现早处理,血管痉挛1周以后,血管壁即出现不可逆性水肿坏死,此时任何处理都将无效,病人入院后应早期进行预防。如果患者病情由稳定转入恶化,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体征,应警惕有血管痉挛的可能,要及时通知医生,争取治疗时间。3.6意观察病人的头痛症状如果病人头痛剧烈、呕吐频繁并呈喷射状,烦躁不安、意识迟钝、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提示有可能发生脑疝。要立即通知医生抢救,并快速静点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同时遵医嘱给予降压、止血等治疗措施。4心理护理4.1入院时首先应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剧烈头痛。遵医嘱给予脱水剂、降血压药物及止痛剂,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及缓解头痛。必要时给予高流量吸氧,以改善脑组织缺氧状况。其次是满足安全需要,应设法消除病人紧张情绪,用安慰性语言给病人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必要时给镇静剂,使其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安全保障。4.2住院期间4.2.1生理需要:包括氧气、食物、水分、排泄、避免疼痛、睡眠、卧床休息。其中,应绝对卧床休息,包括床上大小便。4.2.2饮食问题: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进食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香蕉、芹菜、菠菜、韭菜、蜂蜜等。4.2.3排泄问题:便秘时用力大便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诱因,所以病人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突然用力等,下腹部从右侧向左侧做环形按摩有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泄剂口服、番泄叶代茶饮等。4.2.4睡眠问题;护理人员应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盖被适宜。4.2.5卧床休息问题:向病人解释卧床休息的重要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易复发,多见于发病后2-3周。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再出血。一般需绝对卧床休息4-6周。5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5.1呼吸道并发症因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期卧床,咳嗽无力,痰液及分泌物排出不畅,食物及呕吐物吸入气管,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应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注意空气流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防止受凉,加强营养。5.2消化道并发症急性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在发病后7~15天,也有发病后数小时因大量呕血而致死亡,应注意观察大便及呕吐物颜色,如有异常及时送检,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5.3预防褥疮昏迷状态并伴有肢体瘫痪,应及时做好皮肤清洁护理。每2~3h翻身1次,按摩身体受压部位和使用气垫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并给予气垫床应用。6恢复期的护理根据病人的自理能力制定自理活动计划。帮助偏瘫病人进行肢体被动性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病人独立完成自理活动。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可亲,借助手势和口型与病人沟通,进行语言功能训练。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对待病情,支持与配合治疗护理计划。7健康指导7.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分喜悦、愤怒、焦虑、恐惧、悲哀、惊吓等不良刺激,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7.2合理饮食,戒烟酒,忌暴饮暴食。7.3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鸡蛋、牛奶、豆制品等,新鲜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7.4女性患者,1—2年内避免妊娠和分娩。8小结本文对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采用护理观察计划,使我们体会到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找出护理问题,为医生尽快作出诊断和制定治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了护士的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康复出院,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起到较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经病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3]张树森《心理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标题: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8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