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大力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
大力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木人《人民日报》(2009年1月9日15版)信息化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无疑是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于中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应对日趋剧烈的国际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央企业必须把推进信息化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实现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把推进信息化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开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天地,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邓小平同志曾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典论断,开启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新篇章。而当今,信息技术已成为科技的核心要素,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强音,信息技术的每一重大突破,无不孕育着生产力的新飞跃。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及其广泛应用,正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精髓在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和能源既短缺又消耗大的国度,信息经济对自然资源和能源依赖程度低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两化融合”的道路。借助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与提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通过信息化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是中华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能“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正确选择。信息化是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有效途径。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加剧了国别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应对全球生产力大发展的历史性挑战,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大幅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必然选择,且是刻不容缓,时不我待。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手段本身的快捷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管理上所能达到的规范性、透明性、有效性和先进性等,是传统管理手段无以比拟的。大量的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已打开制造业的“涅槃”之门,使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成本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里,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而信息化则成为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的“加速器”。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最有利的发展时期。从宏观环境来看,党和国家把信息化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制订一系列推动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在政策、法律规范、支撑环境、标准化等方面为中央企业信息化营造了好的发展环境。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效来看,近几年来,中央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管理基础和制度基础。从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看,虽然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水平还有不小差距,但也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并拥有一批高精尖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在中央企业中有一批企业的主业就是从事软件开发、网络运营、系统集成和硬件设备制造,拥有了良好技术支撑。可以说,中央企业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较扎实的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中央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为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中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强做大主业的中心任务,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中央企业要知难而上,大幅度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争取在信息化上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实施“登高计划”。要在中央企业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整改方案,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加快实现“多数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第二,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设立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信息化主管领导的职责权限。选择一批中央企业进行试点,把CIO作为国资委管理干部。第一步先由现任信息化主管领导兼任CIO,第二步再设立专职CIO并公开招聘;到2009年底,所有中央企业都要建立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做到机构、职能、人员和责任“四落实”;要强化信息化工作管理职能,确保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第三,建立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责任。2009年,全部企业都要建立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切实把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传递到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身上,实现“一把手工程”向“全员工程”的转变。第四,建立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帮扶机制。对于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企业,可以由国资委统一组织,从先进企业借调优秀人才到后进企业挂职,时间不超过半年。后进企业要根据当前工作需要,提出具体需求,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帮扶。先进企业要发扬风格,派出得力人员支持后进企业加快转变步伐。第五,建立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共享机制。鼓励中央企业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在中央企业范围实施共享,有偿使用,以避免重复开发、重复投资,从而大大缩短开发建设的周期。第六,建立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包机制。信息化建设推进比较慢的中央企业中,有的主要是缺乏资金投入及人力资源缺乏。这些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外包的方式,由中央企业中的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分别统一建设信息网络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按年支付租金的方式,将一次性集中的大投资分解成多次分摊的小投资。第七,强化全员信息技术普及,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和宣传,不断加深企业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增强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使其成为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倡导者、推动者、参与者和使用者。尤其是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管理层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及水平,影响和带动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第八,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要有统一的安全管理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重特大风险识别、防范和控制机制,重要信息的保密和防护机制,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机制,信息安全岗位职责规范。要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完善信息安全运行和场地安全,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第九,设立信息化示范工程,大力推广信息化优秀成果。选择应用与效益成果显著的应用系统工程,经专家评审确认为信息化示范工程,发挥其示范作用,供学习借鉴。及时总结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组织交流、推广。同时,建立中央企业信息化专家咨询机构,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咨询和指导。三、不断提高信息化对中央企业发展的贡献率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迫切要求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树立增长靠效率、效率靠信息化的意识,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利用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转型。信息化领先的中央企业用事实证明:信息化对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提高信息化对降低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物资消耗的贡献率。提高信息化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贡献。要以节能降耗减排为切入点,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强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监测。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潜在的信息资源,改进检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环保产业,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探索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工业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信息化为创新提供更加高效的研发工作平台,要充分利用研发管理信息系统把研发人员的经验等无形的知识,变成“可共享可传承的企业的有形的知识”,彻底改变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方式;要采用信息技术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应用信息化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推动创建“学习型企业”。充分利用信息化提高防范风险和有效决策水平。信息对称对加强企业管控能力,防范、规避和化解企业风险,具有重大意义。要注重信息对称建设,建立集团风险控制机制,把决策、财务、主营业务等方面的管控牢牢抓住,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责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时代进步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我国信息化的进程中,中央企业不仅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国家队,也要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要有与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信息化水平
本文标题:大力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