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和发展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和发展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虽尚年轻,但规划专业的范畴在其几十年的“学科史”中却已几经变迁。最早的“市容美化”,比之今天城市规划学科所包括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内容,实是大相庭径。按波士顿大学华昌宜教授的见解,规划专业的范围大致每十年就有一番扩大。以美国为例,现在的城市规划(cityp1anning)专业,从学生构成看,是社会科学出身的学生多于建筑、市政工程出身的学生;从课程设置看,是经济、社会学、心里学方面的课程等量于、或超过了建筑、规划、工程类的课程。规划专业范围的这种变迁,正是社会公众、也是规划师自己对“城市规划”这一学科的认识深化的反映。——《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几点新认识》张庭伟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实践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中国古代欧洲古代历史背景历史渊源早期思想战后理论演化社会经济背景主要理论与理念重要实践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人类在为生存而斗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生活及生产需要。世界各地居民点的选址,普遍利用有利地形,建在近水、向阳和避风的地段。而居民点内部的空间结构,则充分体现了当时人类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以及与自然环境共存的关系。从一开始,中国的城市就存在着人为的规划。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以及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功能性的规划理论。和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明确的指导思想相比,西方城市规划体现出了一种多元性和历史性。我们可以把西方城市的发展大致分成几个重要的阶段(工业革命前):古典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每个阶段,西方城市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不仅反映了规划思想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结构的改变。因为,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外在缩影。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1)夏代已经开始国土勘测,居民点集聚,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水平(2)商代出现我国城市雏形,河南偃师、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安阳殷墟。(3)西周对于城市布局模式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定。丰、镐、洛邑等城,“如武王之意”,即按周礼的设想规划城市布局。(4)春秋战国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凃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背景1)西周——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理关系,对于城市形制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则,产生最早涉及城市规划思想的著作《周礼·考工记》。2)东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既有《周理·考工记》城市形制皇权至上的理念,也有管子为的代表的变革思想和自然至上理念。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槷以县.视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参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参个.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摘自《周礼·考工记》3)西汉——“费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为核心的礼制思想,重新确定了《周礼·考工记》在城建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并且一直延续到宋代。4)宋代——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开始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摘自《管子》公元979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采取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措施,人口增加,10户以上城市数目增至40多个。城市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抬头,影响了城市的布局和风貌,店铺密集的商业街代替了之前严格管理的坊里和集中的市肆。金灭北宋、辽之后,形成长期与南宋王朝南北对峙的局面,我国南方地区,长期稳定,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城内沿江沿河地区形成商业街,或在城外形成“关厢”。后周世宗显德二年颁布了东京(开封)改建德诏书,这也是我国古代由帝王颁发德有关城市建设德重要文献。这个改建计划突破了以往都城规划制度的束缚,主要是为了适应城市生产生活的实际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城市规划事件。清明上河图总结: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受制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东周2.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总体布局——从周代关于建筑的文献记载中,以及陕西岐山周代建筑遗址的发掘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型建筑已采用对称的布局。在此以后,汉长安的宫殿部分,曹魏邺城的总体布局,隋唐长安,宋东京,元大都,明清北京都体现出了中轴对称的规划布局思想。建筑布局——低层的木构架建筑组成院落族群,室内外空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又应用廊、墙进行空间的分隔,形成空间在体量、形状等方面的变化和对比。为突出主要建筑物,除了用对称、轴线以及对景手法外,也常运用建筑的色彩及装饰。建筑的色彩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的规定。规划思想——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提倡“居中不偏”“不正不威”,强调礼教尊卑、伦理、秩序,这些都影响到了城市及建筑群严整、方正的布局。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如天、地、日、月,春夏秋冬四季,天文现象珍禽异兽等,也对城市及建筑的布局有一定影响。还有一些规划思想与久已形成阴阳、风水八卦等观念有关,如主要建筑物要朝南或东,开封城北建艮狱,艮方补土,帝可得子。3、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的典型代表唐长安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轴对称东西两市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元大都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明清北京城北部收缩2.5km、南部扩展0.5km突出8km中轴线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皇城南形成商肆4.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背景欧洲的古代文明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不同城市的兴衰,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都是不同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产物。1)古希腊时代——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了一系列城帮国家,广场和公建成为城市的核心,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2)古罗马时代——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城市大规模发展,除了市政工程设施外还大量修建了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3)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宣扬帝王功绩的广场、铜象、凯旋门和纪念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4)中世纪a.封建割据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城堡b.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c.由于中世纪城市发展缓慢,形成了十分有机的城市形态,以及十分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使中世纪城市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总结:封建社会的中世纪•中世纪的欧洲——众多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城堡的出现•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成为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10世纪以后,一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公共建筑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不少城市突破封闭的城堡,不断向外扩张5)十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兴起,一些城市逐渐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公共建筑占据了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6)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7)17世纪后半叶a.资产阶级与国王结成联盟,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b.城市建设体现了古典主义思潮的重大影响,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都是那个时期的典范。凡尔赛总平面5.欧洲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1)雅典城——欧洲最早的城市,背山面海,呈不规则形。雅典卫城在这里聚集了构成古代城市的各种真正元素:从旧石器时代的圣泉和岩穴到新石器时代的围墙和封围夜间,月光下面沿雅典卫城,或者沿德尔法陡峭的山坡从顶端的竞技场下行,穿过橄榄树丛来到海滨;即使是在白天,这也是一种宗教式的体验,其效果胜过任何有意的安排。地,从皇宫和堡垒到巨大的庙宇,从受保护的营地和村庄到强大的引以为豪的城市。天然优良条件与人工创造成果的这种结合并不助长模仿,并不是在任何地方城市的形象都像雅典那样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刘易斯·芒福德2)罗马城——城市布局不规则,有自发性,城市中有广场、大型公建及神庙、奴隶主享乐设施,还修建了巨大的输水管道。罗马城位于台伯河(Tiber)下游,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最初只是建立在帕拉丁等7座小山上的兼作防御与商品交易的城市。从公元前4世纪被高卢人摧毁后重建开始,到罗马统一帝国后期的公元3世纪,罗马城内不断进行广场、交易所、神庙、宫殿、竞技场、斗兽场、浴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地下排水道、高架水道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高密度住宅——公寓的建设(或改建)。在图拉真时期罗马城的建设达到了顶峰。此时罗马城面积达20k㎡(其中,城墙内13.86k㎡),人口超过100万人。罗马城内道路系统较差,总长度不超过85㎞,道路宽度最宽一般为4.8m到6.5m(法律规定不得小于2.9m).3)威尼斯——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代表,原本是城市化了的环礁湖,位于许多河流的交汇处,其最为著名的圣马可广场为建筑群设计的典范。中世纪城市普遍呈现出一下特点:①城市形态大多呈不规则的自然生长的态势。②城市道路系统自然生长状,狭窄、曲折。主要道路由城市中心向周边城门放射,部分交汇处形成城市广场。③大教堂、主教府邸、市政厅以及商业性设施等构成城市的中心与公共领域。教堂成为城市中心最重要、最显著的建筑。④由于城墙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建筑密集,街道狭窄。4)17世纪的巴黎——一直按照古典美学原则进行建设,把城市的道路和广场构成美丽的图案,推崇圆广场、放射型道路,讲究轴线、构成,成为巴洛克时期的建设典范。在绝对君权时期,古典主义引领了17-19世纪以前的法国文化艺术的潮流。它的哲学基础是反映自然科学初期重大成就的唯理论;政治任务是颂扬古罗马帝国之后最强大的专制政体。在15世纪至18世纪之间,一种新的文化特性在欧洲形成,结果使城市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彻底改变了。新的生活方式是从以下几种新的东西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即商业资本主义;一种新的政治结构,主要是中央集权专制或寡头统治,常常以国家的形式出现;一种新的观念形态,是由机械物理派生出来的。最终,在17世纪时,在君主这块新招牌下巴洛克的生活方式、巴洛克的规划、巴洛克的花园和巴洛克的城市成为了现实。第二节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近代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变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矛盾。伴随着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等矛盾的恶化,不仅仅危害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防碍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至此,提出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城市规划理论成为全社会的需要。从资本主义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各种社会改良主意者及一些从事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者和学者提出了种种设想,这样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系统的现代城市规划学。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工业革命极大改
本文标题: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和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3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