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网站策划/UE > 北京钟鼓楼导游词(最新篇)
第1页共18页北京钟鼓楼导游词北京钟鼓楼导游词钟鼓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两楼前后纵置,相距百米,一改钟鼓楼左右对峙的传统,并且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最北端,前所未有。下面是带来的北京钟鼓楼的导游词,欢迎欣赏。北京钟鼓楼导游词一:各位游客,我们眼前一前一后两座高大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即今天的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占地约13000平方米。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古代,钟楼和鼓楼通常建造在城市中心地带,作为报时和聚众议事的工具,还有另一种,建于宫廷内,做报告时间和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钟鼓楼各地都有,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元明清三朝,北京的钟鼓楼相当于每日发布标准北京时间的国家授时中心,是钟鼓楼中的权威。元代鼓楼在大都中心,原名齐政楼,取齐七政之义,其位置在明清鼓楼以西,今旧鼓楼大街南口。明永乐十八年营建北京城,重建钟鼓楼。据谈迁《北游录》记载,清顺治十一年,钟楼和鼓楼毁于火灾,乾隆时重建,嘉庆五年重修。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师时,钟鼓楼上文物遭到了破坏,建筑幸免于毁。民国年间钟鼓楼对外开放,民国十三年将鼓楼改为明耻楼,第二年复改为齐政楼。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钟鼓楼,1987年和1988年鼓楼和钟楼相继第2页共18页开放,随后作为展览功能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护和利用。1996年,钟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钟鼓楼中国早在宋朝时候,宫廷内就有了以水流作为动力的自动报时的机械钟,当时叫做水运仪象台,主要作用是观测天文,但是,由于这种技术被皇室垄断,无法普及,终于导致技术失传。所以,中国古代的城市报时装置还是使用青铜钟。钟楼建筑高大,所以钟声可以传的很远,把时间告知这个城市。而鼓楼在城市中的作用一般是聚集众人议事,当有重大节日或者战争时候,也用来聚集民众。此外,古代城市中夜晚是实行宵禁的,禁止一切商业活动和娱乐活动。每到傍晚,鼓声敲响,商贩们便开始收摊,铺面也纷纷打烊,待到第二天早上五点敲完亮更鼓以后,人们才开始新一天的生活。现在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鼓楼,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被称为马道,大家登楼的时候可以数一数脚下的台阶,看一看到底有多少,待会儿登上主楼的时候大家把答案告诉我吧。好了,现在我们就站在鼓楼的上面,刚才让大家数的台阶谁能告诉我有多少台阶?对了,是69个台阶,从一层马道到二层击鼓厅,需要登60级又9级台阶,为什么是69级台阶呢?因为60代表古代纪年的周期,60年一轮回;9-代表九五至尊,至高无上的意思。现在我们登上的城楼高大敞亮,面阔五间34米、进深24米,建筑面积1925平方米,通体彩绘,方砖墁地,金碧辉煌,四周回廊环绕扶栏远眺,除了南望中轴线上的景山和故宫外,就连人第3页共18页民大会堂旁国家大剧院那巨大的水滴,以及北海公园的白塔也尽收眼底。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鼓楼最有名的鼓。城楼内原有更鼓25面,其中主鼓1面、群鼓24面,可惜现在仅存一面残破不堪的主鼓了它高22米,鼓面直径1.4米,是用整张牛皮蒙制的,鼓面上有多处刀痕,是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所毁坏的。1987年,北京民族乐器厂曾按这面主鼓同样的规格复制了一面新鼓,参加过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钟鼓齐鸣的开幕式,和首届北京文物节,如今也被陈列在这里。除了这两面大鼓外,如今里面还摆放着25面新的更鼓,它们是按照清代嘉庆年间的尺寸复制的,主鼓高4米,面径1.6米,群鼓24面,高1.6米,面径1.12米,主要用于定时的击鼓表演。2001年岁末的午夜11时57分,北京鼓楼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响25位年轻鼓手表演了《二十四节令鼓之冬》乐章,鼓声持续3分钟,到201X年元旦0时结束。鼓楼从201X年元旦起,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将四次击鼓,每次15分钟。所以今天我们很幸运,待会儿就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击鼓表演了。在击鼓前我们先来看看鼓楼的铜刻漏。据史书记载,鼓楼旧名齐政时,就已拖置铜刻漏,制极精妙,故老相传,以为先宋故物。其制为铜漏壶第4页共18页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万分,下曰收水。中安铙神,设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铙者八,以壶水满为度。涸则随是增添,冬则用火温之。可惜这座宋代的铜刻漏早在清初就已遗失了如今依据史料记载仿制了一台陈列在这里,有意思的是它还依时运转,随箭尺浮升,铙神击铙报时,看来十分有趣。好了,欣赏完了鼓楼,接下来我们就去对面的钟楼看看吧。请大家小心下楼,不要拥挤。刚才,欣赏完了鼓楼的鼓,现在让我们去看一看钟楼的钟吧。钟楼在北,距鼓楼大约100米,是昔日京城中轴线最北的端点了。青砖灰墙乌瓦,与赭红色的鼓楼相比显得别有一股灵秀。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明永乐十八年重建,清乾隆十年再次重建,为了防火,所以整座建筑采用无梁式砖石结构它占地574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478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高低两层,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其中底层四面开券门,内呈十字交叉,中间是一边长6米的天井,东北角开有一登楼的小券门,内设75级石阶至二层。钟楼南门正中,立着一通螭首方座的御碑,是清乾隆十二年钟楼重建后所立,碑首题额《御制肇建钟楼碑记》,不过有意思的是,碑阴则为民国十四年那位京兆尹薛笃弼手书的《京兆通俗教育馆记》当年正是他将钟鼓楼易名为明耻楼,而辟为京兆通俗教育馆的。现在,大家沿着这75级石阶上楼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着急,慢慢上楼。二层基座为正方形的汉白玉须弥座,面阔三间,四面各有一拱券门,左右对称开券窗,周围环以汉白玉栏杆,楼内正中有一八角形木框架,悬挂着一口明永乐十八年铸造的大铜钟,高第5页共18页7.02米,下口直径3.4米,重约63吨,据说是目前我国形体最大,重量最重的铜钟,撞击时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有中国古钟之最之称。它是研究古代冶金史和大型青铜器物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北京钟楼的传说:古钟之王与铸钟娘娘:在北京钟楼顶上,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钟声浑厚有力,洪亮绵长,方圆数里都能听到,堪称古钟之王。如此巨大的铜钟是如何铸造的呢?传说钟楼原有一口铁钟,但声音不够洪亮,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来铸钟。可是3年过去,铜钟仍然没能铸好。皇帝发怒了,斩了监铸的太监,并限令80天内铸好大钟,否则就把全体工匠处斩。负责铸钟的师傅名叫华严,是当时有名的铜匠。为了铸造这口大钟,他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耗尽了心血。这天回到家里,他嘴里仍然念叨着:什么原因铸不了钟呢?怕是缺什么东西吧!这时,女儿华仙过来了。提起华仙,那可真是个好姑娘。她不仅自幼聪明伶俐,而且还跟父亲学会了不少铜匠活儿。由于母亲早丧,她14岁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当时她16岁了,出落得如仙女一般,大家都夸老铜匠养了个好闺女。为铸钟的事,她也琢磨好多日子了,见父亲发愁,忙上前说:爹,是不是因为火候不到?老铜匠一拍大腿:有道理!不过,如何提高炉温呢?我有办法。华仙胸有成竹地说,铸钟那天您带我去吧。铸钟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第6页共18页都到齐了,可炉温仍然上不去。眼见这最后一炉铜水又要失败,华严急得眼睛都红了。就在这时,一个姑娘突然从人群里飞奔出来,正是美丽的华仙。她穿一身红袄红裤,着一双绣花小红鞋。只见她冲到炉边,纵身跳进炉去。华严一把没抓住,只抓住一只绣花小鞋。刹那间,炉火升腾,铜水翻滚。老铜匠忍痛下令:铸钟!工匠们一齐努力,铜钟终于铸成了。为了纪念这位为了铸钟而献身的美丽姑娘,人们尊称她为铸钟娘娘。每逢风雨之夕,钟声凄凉悲切。这时,昔日北京城的妈妈们就会对孩子说:睡觉吧,钟楼打钟啦,铸钟娘娘要她那只绣花鞋啦现在钟楼的大钟不敲了,当年敲的时候,尾音里总是带着隐隐的邪、邪、邪的声音。这老人就该说了:这铸钟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说这铸钟师傅里有个年纪最大最受人尊重的,家里有个小女儿。这天小女儿来到铸钟厂给爸爸送饭,知道了大家的事情。没想到一头冲进了化钟炉。大家一看不好都上去拦,可都晚了一步,只有爸爸抓住了一只绣花鞋。可谁知大家一看化钟炉,铜水变成了另一种颜色。大家齐努力,竟连夜铸成了大钟。至于说后来,铸钟厂拆了在原址盖了一座铸钟娘娘庙,现在好像也拆了鼓楼后面就放着那口不用的铁钟。好了,钟楼的游览也结束了,很高兴和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大家如果对我的导游工作有什么意见的,可以提出来,我也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导游水平,祝大家以后过得开心,谢谢大家。北京钟鼓楼导游词二:第7页共18页各位团友,我们眼前一前一后两座高大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即今天的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占地约13000平方米。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古代,钟楼和鼓楼通常建造在城市中心地带,作为报时和聚众议事的工具,还有另一种,建于宫廷内,做报告时间和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钟鼓楼各地都有,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元明清三朝,北京的钟鼓楼相当于每日发布标准北京时间的国家授时中心,是钟鼓楼中的权威。元代鼓楼在大都中心,原名齐政楼,取齐七政之义,其位置在明清鼓楼以西,今旧鼓楼大街南口。明永乐十八年营建北京城,重建钟鼓楼。据谈迁《北游录》记载,清顺治十一年,钟楼和鼓楼毁于火灾,乾隆时重建,嘉庆五年重修。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师时,钟鼓楼上文物遭到了破坏,建筑幸免于毁。民国年间钟鼓楼对外开放,民国十三年将鼓楼改为明耻楼,第二年复改为齐政楼。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钟鼓楼,1987年和1988年鼓楼和钟楼相继开放,随后作为展览功能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护和利用。1996年,钟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在看西方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高大的尖塔式钟楼,上面有一面巨大的机械钟。每到整点或者半点自动报时。中国早在宋朝时候,宫廷内就有了以水流作为动力的自动报时的机械钟,当时叫做水运仪象台,主要作用是观测天文,但是,由于这种技术被皇室垄断,无法普及,终于导致技术失传。所以,中国古代的城第8页共18页市报时装置还是使用青铜钟。钟楼建筑高大,所以钟声可以传的很远,把时间告知这个个城市。而鼓楼在城市中的作用一般是聚集众人议事,当有重大节日或者战争时候,也用来聚集民众。此外,古代城市中夜晚是实行宵禁的,禁止一切商业活动和娱乐活动。每到傍晚,鼓声敲响,商贩们便开始收摊,铺面也纷纷打烊,待到第二天早上五点敲完亮更鼓以后,人们才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大家一定都很想知道,钟楼和鼓楼都是怎么工作的呢?那就随我一起来探索吧清代原规定钟楼昼夜报时,乾隆后改为只报夜里两个更时,而且由两个更夫分别登钟、鼓楼,先击鼓后敲钟。其计时方式按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来计算,每更为一时辰,即现在的两小时,19点为定更,21点为二更,23点为三更,1点为四更,3点为五更,5点为亮更。钟鼓楼每到定更先击鼓,后敲钟,提醒人们进入睡眠,二更到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大家睡眠。到了亮更则先击鼓后敲钟,表示该起床了。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与击鼓相同。2001年岁末的午夜11时57分,北京鼓楼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响25位年轻鼓手表演了《二十四节令鼓之冬》乐章,鼓声持续3分钟,到201X年元旦0时结束。鼓楼从201X年元旦起,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将四次击鼓,每次15分钟。距离我们较近的这一座就是钟楼,它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原址为元大都大天寿万宁寺之中心阁。明永乐十八年建,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重建,十二年后竣工。其楼身为正方形平面,重檐歇山第9页共18页顶,无梁式砖石建筑。屋顶为黑琉璃瓦绿剪边,正脊两端安背兽,两层屋檐的戗脊上均安狮子为首的五跑小兽。上层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下层檐下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拱,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无梁拱券式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将建筑与传声巧妙结合的杰作。楼身四立面相同,当心开一拱券门,左右对称开券窗,窗上安设石刻仿木菱花窗。内部结构采用复合式拱券,除主体拱券之外,还于围护墙体中设有环路通道。基座为汉白玉须弥座,周围环
本文标题:北京钟鼓楼导游词(最新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4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