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国社会保险政策SocialinsurancepolicyinChina社会保险概述社会保险发展历程目录/contents社会保险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养老保险政策发展趋势一、社会保险概述1.社会保险定义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制度能够帮助本国公民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险简称社保,按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2.社会保险特征社会保险客观基础是劳动领域中存在的风险,保险的标的是劳动者的人身;社会保险的主体是特定的。包括劳动者(含其亲属)与用人单位;社会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社会保险的目的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保险基金来源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缴费及财政的支持。保险对象范围限于职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保险内容范围限于劳动风险中的各种风险,不包括此外的财产、经济等风险。二、社会保险发展历程1949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期2015新时代社会保险1978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2)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阶段(1994—2000年)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新时代社会保险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2.中国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沿革3.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1.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进程(1)“企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并举的改革探索期(1978—1993年)(3)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阶段(2001—2015年)1.养老保险3.生育保险(1)政策内容(2)发展态势(1)发展历程(2)基金筹集模式1.养老保险(1)养老金并轨(2)职业年金2.生育保险3.十九大报告(1949—1978)(1978—2015)二、社会保险发展历程(一)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期(1)我国建国以后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内容有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劳保医疗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和公费医疗制度。特点是国家出资、单位管理。(2)其弊端主要有:一、覆盖面过于狭窄,主要局限于国有单位;二、保障层次单一,国家和用人单位大包大揽,职工不出资,缺乏自我保障意识;三、企业办社会,分散企业精力,经营亏损时职工权益难以保障;四、保障项目不全,如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失业,没有失业保险,国有企业进人容易减人困难,形成大量冗员等。(3)单位保险的基本确立1951年,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法规,也是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从1952年开始,政府陆续颁布了《关于统一掌管多子女补助与家属福利等问题的联合通知》、《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福利费掌管使用办法的通知》、《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生产产假的规定》等,到1956年前后,我国初步建成了以国家为责任主体,覆盖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的福利保障制度。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2.中国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沿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我国政府就开始着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封闭的社会福利体系。主要表现为:国家通过“高就业、低工资、高福利”的方式,在单位内保障就业职工的福利;对于未就业的、单位以外的人员,通过“民政福利”的方式实行保障;在农村实行“五保”制度。由此形成了一个单位与非单位、城市与农村具有严重差异的社会福利体系。1951年2月,政务院公布了《劳动保护条例》,标志着新中国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其保障对象是企业职工,保险项目包括疾病、负伤、生育、医疗、退休、死亡和待业等。1966年后,社会保险制度转变成企业保险制度。从保险理论的角度看,这一改变是一种退步,因为它违背了保险大数法则的前提。企业保险制度之所以能够运行,原因有二:一方面此时企业人口结构年轻化,退休人口不多,养老负担不重,医疗负担也不重,直到1978年,仍有30个在职人员来养一个退休人员;另一方面,在各行业、各企业内部,赡养率虽然也是不同的,但是当时国有企业几乎是一统天下,而国有企业的最后“老板”都是国家,企业的盈亏、企业负担的轻重无关企业的痛痒,所以人们对企业保险制度并无太敏感的反映。20世纪50年代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后,经过多年的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已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色。(1)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鲜明烙印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而实践上我们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化,又使得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政策深深地打上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烙印。(2)计划经济体制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背景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强调国家的“计划”职能,由国家和政府来调拨社会福利资源,保障了国家在社会福利资源调拨方面的权力,使国家能够在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维持社会福利事业。二是平均主义成为社会保险制度安排的指导思想。。(3)条块分割的、封闭的体系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城市职工的单位保险,以本单位职工为服务对象。二是以城镇无经济收入和生活无人照料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特殊群体为服务对象的民政福利。三是农村的社会福利,主要是面向“五保户”特殊人群,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由农村集体组织统包统管。3.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发展历程数据分析1.制度变迁进程发展历程基金模式2.养老保险政策内容发展态势3.生育保险1.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进程“企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并举的改革探索期(1978—1993年)2001—2015年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阶段1994—2000年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阶段1985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保障并没有被摆上议事日程。这一阶段主要是维持、巩固和完善原有“企业保险”制度模式。1985年社会保障改革被提上日程,并确定要改革和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放在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上。于是,1986年中国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决定改革国营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自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在新招收工人中普遍推行劳动合同制,同时为合同制工人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以解决其退休养老和失业保险(当时叫待业保险)问题。即所谓的“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制度”,试图依靠“新人”规模不断扩大,让留在旧制度的“老人”随时间推移逐年减少,最终用新制度取代旧制度。(1)“企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并举的改革探索期(1978—1993年)1994年,中央有关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开启了由“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转变的改革。199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具体确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实施方案,确定“统账结合”是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1997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从三个方面强调实行统一制度,即统一企业和个人缴费比例、统一个人账户规模和统一养老金计发办法。至此,1999后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2)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阶段(1994—2000年)(3)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阶段(2001—2015年)针对出现的新问题,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并决定从2001年7月开始在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辽宁试点的核心内容是将一直“空账”运行的个人账户“做实”,实行真正的“半积累制”。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2010年10月,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并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确立了中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单位:亿元①为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1986年我国开始推行退休费社会统筹。②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规定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负担。③1993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④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对统帐结合的规模、结构和养老金计发办法进行明确界定。⑤1998年3月成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的社会保险体制进行统一的管理。⑥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对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分账管理,做实个人账户。(1)养老保险政策发展历程(2)养老保险基金统筹模式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基金积累制。参保人员和企业为社会统筹部分缴纳的保费,并不用于为个人进行积累,而是主要用于为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同样,参保人员退休之后所领取的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不是来源于自己以前缴纳的保费,而是来源于在职年轻人所缴纳的保费。经过几年的推进,近年来中国政府努力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逐步实行省级统筹,不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投入。目前,基本实现了基本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如银行、邮局)发放,2001年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8%。此外,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仍实行原有的养老保障制度。怎么交?单位缴费: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的8%28%统筹账户:目前由各地市管理统筹帐户实行现收现付原则,当年的收费用于全社会当年的退休金支付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原则,记到个人名下,在退休或者死亡时领取《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20%20%8%8%1、各地缴费政策不一2、缴费上下限为当地上年在岗社平工资的60%-300%3、灵活就业人员缴费上下限部分地市有特殊规定(见《创造金色晚年》手册)怎么领:社会养老保险金=基础养老金(统筹帐户)+个人帐户养老金%121缴费年数本人月均缴费工资指数上年度月均社平工资基础养老金其中:①本人月均缴费工资指数=N/N1)当时社平工资个月工资第当时社平工资个月工资第(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①个人账户累计额=被保险人个人缴费+账户利息收入②计发月数=(预期寿命-退休年龄)×12个月其中:备注:利息根据账户累积金额参照银行的同期利率(一般是1年期)存款利率结算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累计额个人账户养老金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两项。一是生育津贴,二是生育医疗待遇。其宗旨在于通过向职业妇女提供生育津贴、医疗服务和产假,帮助他们恢复劳动能
本文标题:我国社会保险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4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