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08级商业信息系统、08级信息安全技术、08级企业信息化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的历史回顾50s面向处理:程序+数据文件60s面向数据库:出现了数据库程序难懂难写难维护标准化成为愿景70s生命周期发诞生并产生了结构化开发方法80s4th语言原型法80s末CASE与OO开发方法90s模块化和模块连接技术中期WEB技术基于部件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任务1、满足用户需求2、功能完整3、技术先进4、实现辅助决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难点1、复杂性:涉及学科多、协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2、创新性:克服旧系统与目前管理的矛盾,促进企业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的改变3、高标准:需求变化、经的起考验,不能重来必须按工程规范4、历史短、经验不足:外30内十几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特点1、需求牵引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动力2、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前提3、因地知宜的开发策略4、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决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结构5、投资巨大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1、稳定性原则:2、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3、面向用户原则:4、一把手原则:(特别重要)5、工程化、标准化原则:6、整体性原则:7、阶段性原则:(附加)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条件1、管理方法科学化:2、领导重视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3、建立一支开发、应用与技术管理的队伍:4、拥有雄厚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1、自行开发2、委托开发:3、联合开发:4、购买软件包实行二次开发SWOT优势(Strength)弱势(Weak)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1、自上而下:2、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用于总体方案的制定,根据企业目标确定MIS目标,围绕系统目标大体划分子系统,确定子系统间要共享和传递的信息极其类型。自下而上的方法则于系统的设计实现,自下而上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开发应用,从而实现整个系统。自上而下地规划,自下而上地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开发方法SSA&D的基本思想:用系统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举例分阶段、逐步完成阶段的独立任务Jackson方法补充管理信息系统例子例1:在一数组中,找出其中的最大数。第一步输入一数组找出其中最大数输出最大数第二步细化任取一数,假设它就是最大数将该数与其余各数逐一比较若发现有任何数大于该假设的最大数,即取而代之。第三步再细化令“最大数”=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从第二到最后一个数做如果新元素“最大数”,则“最大数”=新元素。管理信息系统MIS生命周期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开发方法详细设计提出要求可行性研究系统评价系统维护验收编程调试系统转换详细调查初步调查逻辑设计开发方案选择审批审查审查总体设计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生命周期的优点1、强调系统的思想和系统的方法,整体思路清楚,从全局出发2、将系统分解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目标明确任务相对简单、独立,便于分工协作,降低难度3、容易把握工作进度,总体进度和管理4、面向流程和功能,能够进行企业流程再造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生命周期的缺点1、拥护只在需求阶段参与,需求往往是变化的2、分析阶段试图把所有的问题讨论清楚,完全明确目标和需求,一文档的形式固定下来。3、系统开发周期长4、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开发的原型法•原型法基本思想•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在强有力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初始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MIS系统。它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开发人员首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研究和总结,快速建立原型系统并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反复修改,增加新功能,直到用户满意为止。•原型定义的策略•原型法是以一种与严格定义法截然不同的观点看待需求定义问题的方法。原型化的需求定义过程是一个开发人员与用户通力合作的反复过程。从一个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原型系统开始,允许用户在开发过程中提出更好的要求,根据用户的要求不断地对系统进行完善,它实质上是一种迭代的、循环型的开发方式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原型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在系统开发前被准确地说明。(2)项目参加者之间通常都存在交流上的困难,原型提供了克服该困难的一个手段。(3)需要实际的、可供用户参与的系统模型。(4)有合适的系统开发环境。(5)反复是完全需要和值得提倡的,但需求一旦确定,就应遵从严格的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原型法的工作流程12346758N1、用户提出系统要求2、识别、归纳上述要求3、开发一个模型/原型4、评价模型5、模型不可行处理6、模型不满意处理7、修改模型8、确定模型后的处理N、实际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等管理信息系统•原型法的特点(1)原型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人们认识事物不可能一次就完全了解。(2)原型法有利于项目的开发者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3)实际的原型为准确认识问题创造了条件。(4)能充分利用最新的系统开发环境。(5)原型法将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设计融为一体。管理信息系统原型法的优缺点其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认识上的突破:循环反复的反馈过程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规律(2)改进了用户和系统设计者的信息交流方式:提高用户参与开发的积极性(3)更加贴近实际,用户满意度提高(4)降低了开发风险和开发成本•原型法的局限性(1)开发工具要求高(2)对于大型的系统,如果不经过系统分析来进行整体性划分就想直接用屏幕一个一个进行模拟,那是很困难的。(3)对于原基础管理不善、信息处理混乱的问题,使用原型法有一定困难。(4)对于大量的运算、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原型法很难构造一个合适的模型来供人评判。管理信息系统原型法的适用范围(1)适用于小型、局部系统。(2)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系统。(3)适用于业务处理过程比较简单或不太复杂的系统。(4)适用于业务需求相对较为确定(不一定很明确)的系统。(5)适用于具有较丰富系统开发经验的人员采用。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面向对象方法使设计的软件尽可能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构造模块化、可重用、维护性好的软件且能控制软件的复杂性和降低开发费用。面向对象方法具有下述四个要点。(1)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复杂的对象可以由比较简单的对象以某种方式组合而成。因此,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是由对象组成的,软件中的任何元素都是对象,复杂的软件对象由比较简单的对象组合而成。(2)把所有对象都划分成各种对象类(简称为类Class),每个对象类都定义了一组数据和一组方法,数据用于表示对象的静态属性,是对象的状态信息。因此,每当建立该对象类的一个新实例时,就按照类中对数据的定义为这个新对象生成一组专用的数据,以便描述该对象独特的属性值。(3)按照子类(或称为派生类)与父类(或称为基类)的关系,把若干个对象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也称为类等级)。(4)对象彼此之间仅能通过传递消息互相联系。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中心是围绕着对象、类、属性、事件和消息等概念展开的,其中对象和类是该方法的核心。•1)对象•对象(Object)就是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在计算机程序世界里的抽象表示,或者说,是现实世界中个体的数据抽象模型。对象是一个封闭体,它由一组数据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构成。对象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对象的标识、数据、操作和接口。(1)标识:即对象的名称,用来在问题域中与其他对象相区别。(2)数据:描述对象属性的存储或数据结构,表明了对象的一种状态。(3)操作:即对象的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象自身承受的操作,即操作结果修改了自身原有属性状态;另一类是施加于其他对象的操作,即将产生的输出结果作为消息发送的操作。(4)接口:主要是指对外接口,是指对象受理外部消息所指定操作的名称集合。•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就是一些可重用部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元素。管理信息系统•2)类•类(Class)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操作和约束规则的对象组成的集合,是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特征的抽象描述,或者说,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操作方法(性质)的对象集合。•类中最基础的称为基类,是其他子类派生的基础。子类是在继承基类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些新的特性与功能构成的。•类由类说明和类实现两部分组成:类说明描述了对象的状态结构、约束规则和可执行的操作,定义了对象类的作用和功能;类实现是由开发人员研制实现对象类功能的详细过程以及方法、算法和程序。•3)属性•属性(Attribute)就是对象的特性,是对象外观及行为的特征。对象的属性可以在建立对象时从其所属的类(或子类)继承,也可以在对象创建或运行时进行修改与设置。•4)事件•事件(Event)是对象可以识别和响应的行为与操作,它一般由用户或系统来触发。事件是固定的,用户不能再创建新的事件。管理信息系统•5)消息•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实际问题中的每一个个体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问题的静态结构,相互作用则反映了问题的动态变化。为能够反映出对象或对象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需要在他们之间发布、传递消息(Message),即向其他对象发出服务请求。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特性•1)可维护性•由于面向对象的抽象封装使对象信息隐蔽在局部,当对对象进行修改,或对象自身产生错误的时候,由此带来的影响仅仅在对象内部而不会波及其他对象乃至整个系统环境,极大地方便了软件设计、构造和运行过程中的检错、修改管理信息系统•2)继承性•面向对象思想采纳了事物分类的层次思想,在描述类时,某些类之间具有结构和行为的共性。利用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可以简化对类的描述。•利用继承机制可以提高软件代码的可重用性。•3)多态性•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多态并不是指一个对象类有多种形态或状态,而是指同一个操作在不同的类中有不同的实现方法和不同的执行结果,即同一消息发送到不同类或对象可导致不同的操作结果。多态性可定义为:“一个类中定义的属性或操作被继承之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使得同一属性或操作在父类和子类(或子类的子类,可多次继承)中具有不同的语义。”•4)封装性•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藏技术,对象内部对用户是隐藏的,不可直接访问;用户只能见到对象封装界面上的信息,通过对象的外部接口访问对象。用户向对象发送消息,对象根据收到的消息调用内部方法作出响应。封装的目的在于将对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分开,使用者无须知道对象内部实现的细节,只需要知道对象接收的消息。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过程•1.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过程的四个阶段(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对系统面临的问题和用户的开发需求进行调查研究。(2)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在复杂的问题域中抽象识别出对象及其行为、结构、属性和方法。这一个阶段一般称为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Analysis,OOA)。(3)整理问题:对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抽象、归类整理,最终以范式的形式确定下来,即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Design,OOD)。(4)程序实现: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其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软件,即面向对象实现(ObjectOriented,OOP),它是一个直接映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缺点•1.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1)是一种全新的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对象、类、结构属性和方法)。(2)实现了对客观世界描述到软件结构的直接转换,大大减少了后续软件开发量。(3)开发工作的重用性、继承
本文标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5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