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电子商务 > 2017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案
2017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案专业大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二级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国民党败退大陆之原因适用对象:本科一年级一、教学背景解放战争时期,优势占尽的国民党为什么会败给共产党,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网络上流传着多种解释,其中不乏偏颇之见,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与误导性。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不尽一致,观点也不尽正确。究其原因,就知识体系而言,学生普遍对这一时期共产党如何获得民众支持、赢得战争胜利有一定了解,但对同时期国民党和国统区的情况却缺乏了解,有限的了解也很肤浅和片面。教材对此虽然有所涉及,但并不系统,也不够深入。这是选取“国民党败退大陆之原因”作为主题的教学背景。二、教学目标“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重点,也是第七章的教学难点。本次微课有两个目标:知识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民党遭到广大人民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能力目标则在于,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三、教学方法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辅以数据、影像、文字、案例等多种历史资料与研究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步,提出问题50”运用统计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战争为什么意外的以国民党败退大陆告终?哪些因素造成了这一结局?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1946.7)120万229km2464座1.4亿430万731km21545座3.4亿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兵力占领面积占领城市辖区人口共产党国民党数据引自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第二步,分析问题7’围绕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在社会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的一系列行为展开分析。讲解内容设计为以下三点:政治腐败、经济无能、卖国求荣。(一)政治腐败2’20”1.战后接收演变为“劫收”运用文字资料,讲解国民党官员的接收乱象。国民党官员的接收乱象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一是“抢”,即公开抢占金银珠宝和敌伪房产等。二是“占”,先以单位名义占有,然后再化公为私。三是“偷”,要么监守自盗,要么里应外合。四是“漏”,接收时故意漏列若干现金或实物,使之堂而皇之的落入私囊。民间出现很多成语讽刺这些现象。运用视频资料,展示民众的讥讽与不满。《百年中国》片断五“子”登科讽刺接收大员贪婪搜刮金子、房子、车子、票子、女子。2.将法币和伪中储券的兑换比值定为1:200运用视频资料,再现抗战胜利后货币兑换的历史场景《百年中国》片断法币兑换根据经济学家比量物价后的估计,法币同伪币,合理的兑换率应该是1:50,绝对不能超过1:100。但是,国民党政府居然将兑换比价规定为1:200。运用文字资料,展示不合理的兑换比率带来的社会影响。“刚胜利时,沦陷区中伪币的实值与自由区中的法币的兑换率为200:1。以致一纸命令之下,收复区许多人民顿成赤贫了,而携来大批法币的接收人员则立成暴富。政府在收复地区失尽人心,莫此为甚”。——《李宗仁回忆录》,(香港)南粤出版社1987年2月版,第557页。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短短几个月的接收工作,使得国民党通过抗战积聚起来的威望迅速丧失。(二)经济无能2’15”1.压制民族工商业运用历史照片,说明抗战期间民族工商业迁往大后方,为支持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民众抢运内迁工厂机器和物资抗战时期后方生产场景运用文字资料,说明国民党政府出尔反尔,拒绝内迁工厂提出的优先承购敌伪产业、弥补战时损失的要求,伤透了民族工商业者的心。曾经慷慨西行的永利碱厂经理李烛尘无奈地叹道:“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2.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运用统计资料,展示战后国民党政府的财政状况。战后国民政府财政收支状况表单位:百万元法币政府支出数政府收入数财政赤字数赤字百分比1945年2,348,0851,241,3891,106,69647.13%1946年7,574,7902,876,9884,697,80262.02%1947年43,393,89514,064,38329,329,51267.59%1948年1-7月655,471,087220,905,475434,565,61266.30%数据引自张公权著,杨志信译:《中国通货膨胀史(1937-1949年)》,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第51页。运用历史历史照片,展示国统区通货膨胀的情况。大量印制钞票扛着麻袋领工资运用报刊资料,展示法币贬值的情况。美联社1947年7月24日上海电讯:法币100元,1937——2头牛;1938——1头牛;1941——1只猪;1943——1只鸡;1945——1条鱼;1946——1个鸡蛋;1947——1/3盒洋火。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这一系列变化,使得老百姓的心境,从对政府抱有强烈的期待几乎降到冰点。(三)卖国求荣2’20”1.变相提供经济特权选取《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为案例,分析条约特点。这个条约是中国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体系后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商约。点明其最突出特点是:在“平等”的词句下掩盖着极端不平等。运用文字资料,展示条约影响。“世界上一个最先进的工业国同中国这样一个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这样一个条约当然是完全不平等的”。——[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中国未完成的革命》,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第418页。运用视频资料,展现变相提供经济特权的社会影响。《百年中国》片断美货泛滥战后美国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都取得了垄断地位。在当时上海永安等百货公司货架上,80%的货物都是美国货。人们形容是“无货不美,有美皆备”。这使得本就处境极端困难的民族资本遭到毁灭性打击。2.放纵美军胡作非为运用历史照片,展示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中国大批登陆。在此基础上,介绍其在中国领土上胡作非为,以及国民政府视而不见的态度。美国海军陆战队进入天津市区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天津运用统计资料,说明美军在中国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在上海,从1945年9月12日到1946年1月10日的120天的时间里,发生美军吉普车祸495起,死伤244人,平均每天4起,死伤2人。——数据引自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三联书店2002年10月版,第65页。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于战后国民党政府的所作所为,人民心里开始郁积起越来越强烈的愤慨。第三步,解决问题1’25”首先,指出围绕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比如军事溃败论、美国责任说、历史合力论,等。其次,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国民党的失败,败在失去了民心。战后国民党政治腐败、经济无能、卖国求荣,使它失去了人民的信任,进而引发了统治区域内民众运动的高涨。再次,展示国民党失去民心的具体表现。运用统计资料,呈现国统区民众运动频发。说明国民党众叛亲离,陷入孤立。在上海,1947年工人罢工和工潮达到2538次,平均每天7起。而全面抗战之前的1936年,全国罢工和工潮记录总共才278起,平均每天不到1起。——数据引自[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38-739页。第四步,衍生思考10”课后思考题: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五、教学总结本课将教材中较为零散的知识予以系统化,内容设计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体系。结合学术前沿,突破教材偏重政治与军事的知识框架,引入社会史研究成果,课程内容丰富、生动、有深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听讲兴趣。围绕错误观点进行针对性解疑释惑,论从史出,论证严密,所得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本微课作为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的课后复习资料,能够有效的配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为什么会赢得民众支持。教学实践显示,本微课教学效果非常好。
本文标题:2017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6508 .html